師承陳瑜先生 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這種現代化的便利生活方式,使人們的身體活動量減少了,以及環境因素等等,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新的問題。為了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國家提倡全民健身運動。不少有志之士也在研究和傳承中國古人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比如從《易經》、《黃帝內經》和《修齡要旨》等等重要文化遺產中汲取精華,立志古為今用,與大家一起走好健康之路。在學習和傳承優良傳統文化中,不分貧富貴賤,開悟者一生練好一種正宗功法和一種正宗拳法足也!這種功法和拳法是唯一能夠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侶”,獲得此寶不會再閑著沒事干,功法和拳法會給擁有者帶來無窮的樂趣,甚至一個人能夠靜靜地玩半天,從中調養心身。 明代道士養生家冷謙在《修齡要旨》中寫到養生十六字訣:“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這十六字練功秘訣,包含了練功方法和練功所產生的現象,以及深層次的健身內涵,是不可多得的真經。 冷謙,字啟敬,別號龍陽子,他撰寫的這部中醫養生專著,是中國古代健身氣功的代表作,一直為后人所推崇。由于精于養生之道,相傳他活了150歲,是中國古代養生家的杰出代表,距今已經有650多年歷史。? 冷謙的養生保健十六字練功秘訣,屬于吐納導引功法。我們采用站立姿勢,使用一種特殊的呼吸方法,即在吐納導引中將體呼吸與肺呼吸相結合進行練功。下面結合練功方法和練功所得,詳解一下十六字秘訣,僅供同修們和學員們參考。 1、一吸便提。? 一吸便提,大家就會想起一吸氣就提肛,提肛是社會上流行的說法。其實不然,我在練功和教學時,要求一吸氣就雙手導引,氣從腳起,沿腿而上,到達會陰穴時,會陰前后部位與內氣兩者一同上提(男士包括外腎),可不是單單的提肛。? 一吸便提,在吸氣的時候還要縮腎,縮腎包括外腎和腰腎。中醫認為,腎有封藏之功能。通過縮腎,有固精納氣作用。腎氣強,納氣有根,則肺的肅降功能才得正常。如果呼吸的時候,只能用肺而牽涉不到腰腎,那么只是維持生命,要是呼吸能夠使內氣過腰入腎,這一吸便提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這就是,一吸便提的含義。在整個吐納導引的過程中,使身體產生松緊拉伸和陰陽調和的作用。? 古中醫認為:“呼吸入腰,百病全消。”以及“吸氣入臍,壽比天齊。”說明了練功的重要性。? 2、氣氣歸臍。 氣氣歸臍,這之前得有一個氣久歸臍的問題。練內功不像學太極拳架的時候容易獲得成就感,基本拳架幾個月就能學會。而內功動作雖然簡單好學,可是上功通內氣難,甚至得以年為單位計算。所以說,練內功要堅持練一段時間,甚至幾年,氣練久了功夫到了才能氣氣歸臍。我說,一吸一呼為一功,要練出內功需要按照動作要領天天練,經過天長地久的日積月累,突然有一天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內氣運行了,才算走進了內功的山門。之前,我們開始學內功就算踏上了練功之路,只要沿著正確的方向走下去,就會有些感悟。比如,在練功中會出現一些熱脹麻等等氣感現象。? 氣氣歸臍,即內氣從腳而上來到肚臍(神闕穴),口中吸入的氧氣也從上而下來到肚臍,練久了氣通了,這兩股氣在神闕穴相交。神闕穴,在這里也可以理解為丹田部位。? 關于丹田,我們練這種道家功法的時候是渾身無處不丹田,我們練太極內功的時候所說的丹田則是指腹部。丹田部位因功法不同而有所差異,丹田的實質就是一個聚氣的部位或者內氣經過的一個部位而已,我們打坐的時候還要用到上中下三個丹田。? 3、一提便咽。 一提便咽,一提就是一吸,一吸內氣升騰,在內氣運行中我們的口腔會產生唾液,也叫津液、金漿玉液等等,一吸一提產生唾液了就把它咽下去。這就是一提便咽。? 傳說:“口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出來的,它們差不多全部被吞下,經胃腸道吸收入血。唾液在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奇兵”。我們在練內功和練太極拳的過程中經常活動舌頭,這也有利于唾液腺的分泌。唾液里含有天然的抗癌因子,常吞咽口水就可以對癌細胞造成威脅甚至殺滅。還有利于美容祛病延壽,保持人體健康等等。如果將此話題延伸到生活中,吃飯的時候,要細嚼慢咽,比如致癌作用很強的黃曲毒素和亞硝酸鹽等等物質,在與唾液接觸30秒后就會消失。喝水的時候,讓它們在口里呆一陣子,再吞下去會更好。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唾液99%以上的成分是水,但就在其余的1%里,包含鉀、鈉、鈣、磷等多種微量元素和500多種蛋白質。? 看到這里,我們是不是對唾液有了新的認識,是不是在練功中想有唾液產生?會的!方法得當一練就會有的。? 4、水火相見。 水火相見,簡單地說水屬陰氣屬火,上面的金漿玉液咽下去,下面的內氣升上來,兩者相見,陰陽融合,滋養全身。? 以上就是十六字真言秘訣,也叫“十六錠金”。當年求這十六個字,得花錢磕頭才行。這有名的“十六錠金”,十兩黃金一個字,非常珍貴。有緣遇到此種功法者,切記!是寶貝我們就要珍惜!?是寶貝我們就要習練! 我在生命在于氣的論述中,講到五氣,即人體具有生命動力之氣:是元氣(真氣)、宗氣、營氣、衛氣和中氣。元氣源自先天父母,根源于腎,又賴后天水谷精氣的培育。宗氣由吸入自然界清氣和飲食運化之水谷精氣結合而成。營氣是富于營養與血共行于脈中之氣。衛氣也是水谷精氣運行于脈外之氣,是保衛人體的一道屏障。中氣是脾胃之氣,有飲食消化轉輸、升清降濁等生理功能。這五種氣通過練功所產生的綜合之氣,包括人體的生物電流和靈光以及自然界中的精微物質,是具備信息、能量和物質三元素的混合之氣,其更加敏感、更加通暢和更具能量。功中簡稱為“氣”,或者內氣,混元氣,通過運動產生的勁,叫內勁,或者混元勁等等。 “氣是續命芝,津是延年藥。”我們的體液與肺、脾、腎三臟器的關系比較密切。肺氣對體液主要起到推動作用;脾氣對體液主要起到運化作用;腎氣對體液主要起到代謝作用。練功時開肺納氣,縮腎和促進脾胃運化,使肺朝百脈擁有更多的氧氣來推動周身內氣和內外分泌腺運行,產生更多的體液和唾液的循環,利于習練者周身健康。? 朋友們,本篇《古法動功修練》詳解了古代道家智者的動功吐納導引十六字真言秘訣,愿有緣人我們一起修煉。下一篇用《古法靜功修煉》介紹古代練靜功的《行氣銘》,期待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中,見! 王來堂 寫于2022年3月16日 謝謝大家觀看與點贊! |
|
來自: 茂林修竹gjav9y > 《太極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