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俊 第一部分?前言 規范漢字書寫課程應該適應和滿足文化自信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著力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養,為提高國民素質發揮奠基作用。規范漢字書寫課程,堅持以人為本,繼承我國書法教育的優良傳統,汲取當代教育科學理論的精髓,借鑒毛筆書法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寫字教學的規律,努力提高學生的書寫技能與應用能力,為弘揚傳統文化和增強民族創造力,發揮積極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書寫自古以來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規范漢字書寫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提高思想文化修養。規范漢字書寫課程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規范漢字書寫是中小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學生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技能性與實用性的統一,是規范漢字書寫課程的基本特點。規范漢字書寫課程應致力于學生書寫技能和應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識字與寫字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規范漢字書寫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中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書寫素養 中小學教育階段的規范漢字書寫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書寫素養。規范漢字書寫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漢字形體美的積累,培養書寫的手感,發展視覺造型藝術思維,初步掌握規范漢字書寫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具有適應聽寫、默寫、寫話、寫作等語文學習的需要和其他學科記筆記、做作業、考試的書寫應用能力,正確地書寫和規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規范漢字書寫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自信心的提升,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二)正確把握規范漢字書寫的特點 規范漢字書寫課程的動手能力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視覺造型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立體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規范漢字書寫課程要讓學生掌握漢字書寫的基本規范和基本技法要求,還要關注學生在日常書寫練習和書法欣賞中的體驗、感悟和個性化表現。規范漢字書寫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書寫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書寫技能訓練。因而,應該讓學生多寫多練,日積月累,在大量的書寫實踐中體會、把握規范漢字的書寫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規范漢字書寫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書寫規律的特點,鼓勵自主思考、自由發揮,充分激發他們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規范漢字書寫應注重執筆、運筆等基本功練習與臨摹學習的相互聯系,注重臨摹與書寫應用的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綜合性學習既符合書法教育的傳統,又具有規范漢字書寫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書寫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書寫質量與速度。 (四)努力建設規范而有活力的規范漢字書寫課程 規范漢字書寫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書法和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注重書寫實踐的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時應密切關注書寫應用發展的需要。拓寬規范漢字書寫技能和書寫運用的領域,并注重相關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使用不同書寫工具和書寫不同書體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書法素養。規范漢字書寫課程應該是嚴謹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要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三、課程的設計思路 1.規范漢字書寫課程的設計,注重引導學生多臨習、多思考,重視技法運用的實踐,在書寫實踐中領悟漢字的美感和形體美的構成規律。 2.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設計著眼于學生規范漢字書寫實用能力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課程目標中小學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高中這五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規范漢字書寫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4.階段目標從“規范識寫”“書寫技法”“臨習熟記”“書寫應用(聽寫、默寫、寫作)”(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第三學段為“習作”)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范漢字書寫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語文課程以及與美育課程的聯系,促進學生書寫能力的提升、書寫習慣的養成、書寫應用的鍛煉等方面協調地發展,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使學生對漢字和書法的豐富內涵及文化價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5.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對教學、評價、教科書編寫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1.在規范漢字書寫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細心、集中意志的習慣,提高專注度,提升自信心,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寫好規范漢字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規范漢字書寫習慣,初步掌握規范漢字書寫的基本方法。 4.在訓練動手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學習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循序漸進、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書寫實踐中運用所學基本技法。能正確、規范、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美觀度和速度。 5.具有獨立臨摹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臨摹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臨寫能力,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6.能較端正地聽寫生字、抄寫詞語,能根據語文課程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美觀流暢地進行寫作。 7.具有日常拼音、字母、數字的書寫基本能力,學會橫寫的橫中線對齊的方法,初步達到各門功課的作業能夠熟練、流利、整潔、美觀、便捷地書寫。學會使用常用的書寫工具(鉛筆、鋼筆、圓珠筆、水筆)使用。初步具備“提筆即是練字時”的能力。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練好字的愿望。2.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形態,常用偏旁部首的構成關系,能按筆順規則用鉛筆正確地寫字,注意間架結構的基本合理。初步感受漢字形態各異的形體美。 4.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重點做到寫字姿勢(坐姿)、握筆姿勢、運筆方法都要正確,以確保規范、端正、整潔的基本書寫要求。 5.學會常用標點符號、字母、數字、漢語拼音的規范書寫,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并正確規范地默寫。 6.學習規范漢字的結字方式,能借助生字表掌握筆畫之間的基本離合關系(相離、相接、相交)。2.掌握“三指虎口”執筆要領,做到“指實掌虛”,執筆的松緊度、角度要適當,執筆高度要根據每個孩子的手指長短而定(不能統一為毛筆小楷大拇指離筆尖“一寸”),以不擋住視線為準(通常2厘米左右)。3.學習正確的運筆方法,用三指的伸縮動作進行書寫(不需要用手腕為支點來書寫),這樣才能逐步體會起筆、行筆、收筆的運筆感覺,逐步感受鉛筆書寫中的力度、速度變化,逐步掌握鉛筆可以逐步改變角度書寫的特點。4.要用便捷的運筆方法來完成6種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提)的書寫,學會由輕漸重的尖狀起筆方法,掌握穩定的向不同方向行筆的能力,運用簡潔的手指提按動作完成尖狀和圓狀的收筆方式。熟練掌握彎、提、折、鉤等各種復合筆畫的形態變化及其寫法。5.由易到難逐漸掌握由兩個筆畫、三個筆畫、四個筆畫(逐漸增多)構成的偏旁部首的寫法,了解這些偏旁部首筆畫之間的構成關系及其規律,理解部分偏旁最后一筆的書寫筆順及形態變化是為了與另一個部件第一筆之間的筆意連貫(銜接)。6.寫好獨體字,逐步感受長、短、方、扁、正、斜等不同外形的漢字構造美感,掌握獨體字十種類型的結構特征。7.初步掌握合體字不同類型的特征,把握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的長短、高低、寬窄、高矮的對比關系和部件之間的比例關系。了解各種(半)包圍結構的位置與比例關系。1.要引導學生認識習字格(田字格、米字格)的名稱和作用, 識別習字格的橫中線、豎中線、斜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熟知漢字各種筆畫的行筆方向, 會參照字帖上的范字找到第一筆的起筆與收筆在習字格中的位置, 讓學生初步掌握借助習字格把握字的間架結構和書寫規則, 把字端正地寫在格子中間。 2.描紅是傳統摹帖方法,除了要求學生描準確位置以外,還要讓學生熟練書寫每一個筆畫,以及筆畫之間的呼應關系。 3.養成讀帖的好習慣,要學會認真仔細觀察范字的方法,要根據范字的外觀造型來臨摹,并進行比對后調整、改進,養成良好的“精準臨摹”習慣。 1.抄寫生字時不要參照語文課本上印刷楷體字,要參照盡量好的手寫規范漢字楷體范本。并記住字形,盡量接近范字去書寫。2.聽寫詞語時要用正確的運筆方法寫準確每個筆畫的形態,平時練習臨寫過的生字、詞語要盡量接近范字。3.在寫話中(寫自己想說的話和想象中的事物)樂于運用臨摹時學到的生字和詞語的間架結構,不隨意亂寫,在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能流暢、規范、工穩、整潔地書寫在作業紙面上。1.對每個字的構成與寫法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字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臨摹學習,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生字和詞語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手寫體范字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書法(寫字)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練好字的愿望。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必須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保持坐姿、握筆姿勢的完全正確、運筆方法的準確嫻熟。 4.熟悉鋼筆的性能與使用方法,掌握鋼筆富有彈性的書寫特點,能利用鋼筆的彈性更好地、有提按地書寫漢字的基本筆畫,熟悉生字中出現的偏旁部首構成關系,能按正確筆順規則流利書寫,間架結構合理。進一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5.學習筆畫變化的客觀屬性(長度、角度、弧度),理解漢字線條美的本質屬性(剛柔相濟)。1.在正確運筆方法的基礎上,繼續用三指的伸縮動作進行鋼筆書寫,逐步加快起筆、行筆、收筆的運筆速度,感受鋼筆筆尖的彈性在書寫中對筆畫力度、速度以及粗細上帶來的變化,掌握好鋼筆書寫的特點。2.要用便捷的運筆方法來完成各種筆畫的書寫,熟練由輕漸重的尖狀起筆方法,較快向不同方向行筆的能力,運用簡潔明快的提按動作完成尖狀和圓狀的收筆。能較快的區分彎、折、提、鉤等各種復合筆畫的形態變化及其寫法。3.掌握各種偏旁部首的寫法,了解組成每個偏旁的各個筆畫之間的不同構成關系及其變化,理解另外一個部件的形態是如何影響其構成關系的。4.掌握合體字不同類型的特征,把握左(中)右結構各個部件寬窄比例、高低關系和穿插避讓,處理好上(中)下結構各個部件之間寬窄、高矮的比例關系和部件之間的上下重心關系。掌握全包圍和三面包圍的重心偏側法則;兩面包圍結構的兩個部件之間位置關系,長短大小比例關系。5.學習結字法則中簡單的收放、疏密、開合、向背、俯仰、縱橫、正斜、輕重等對比法則和避讓、穿插、相讓、承托等和諧法則。1.要引導學生從借助習字格(田字格、米字格)到方格的切換臨摹學習。先按習字格的范字找到第一筆的起筆與收筆的位置,讓學生初步掌握后一筆以前一筆或前幾筆為參照,把字端正地寫在格子中間。2.對臨是提高結構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除了要求學生臨習準確以外,還要讓學生加強筆畫之間的銜接與呼應關系,逐步提高書寫速度。3.養成背帖的好習慣,先要學會認真仔細觀察范字的方法,要從范字的外形、部件和筆畫的比例、筆畫的角度與弧度、筆畫的相互位置關系四個方面進行記憶臨摹和背帖,并進行逐筆比對后改進,養成良好的精準對臨和堅持背帖的學習習慣。1.抄寫生字、詞語、詩詞、課文內容時不要參照語文課本上印刷楷體字,要參照盡量好的手寫規范漢字楷體范本。并把臨習背帖記住的字形,盡量應用到作業中。2.聽寫詞語時要用正確的運筆方法寫準確每個筆畫的形態,臨寫過的字要盡量接近好的手寫規范漢字楷體范字。3.在寫話中(寫自己想說的話和想象中的事物)樂于運用臨習背帖記住的生字和詞語的間架結構,養成不隨意亂寫的習慣,在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之中,能規范、流暢、整潔、美觀地運用到語文學習和其他功課上。1.對多個部件構成的字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造型方法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臨摹學習,共同討論。2.結合語文生字和詞語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漢字源流及手寫體范字的觀察所得。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書法、寫字活動。結合活動,愿意在班級、學校、社區活動及家庭生活中積極運用自己的書寫技能。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掌握用鋼筆或水筆書寫好漢字行楷的基本筆畫,熟悉行楷中因筆意連帶而出現的筆畫形態及偏旁部首構成關系變化,能按行楷的正確筆順規則流利書寫,間架結構合理并有一定的形體美。 3.必須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手指靈活、運筆方法正確,書寫速度快捷。 4.學習筆畫連帶變化的便捷特征,對筆畫的長度、角度、弧度要準確把握。1.在正確運筆方法的基礎上,繼續用三指的連續伸縮動作進行鋼筆或水筆書寫,逐步加快起筆、行筆、收筆的運筆速度與銜接,感受鋼筆筆尖的彈性和水筆用力輕重在書寫中對筆畫力度、速度帶來的變化,掌握好鋼筆(水筆)行楷流暢便捷的書寫特點。2.要用流暢便捷的運筆方法來完成行楷各種筆畫的書寫,熟練由輕漸重的尖狀起筆方法,較快向不同方向行筆和快速改變行筆方向的能力,運用簡潔明快的提按動作完成尖狀銜接和圓狀收筆。能較快的完成彎、折、提、鉤等各種復合筆畫的多次轉向,并把握好復雜筆畫形態變化及其寫法。3.掌握行楷的各種偏旁部首的寫法,了解組成每個偏旁的各個筆畫之間的不同構成關系及其銜接變化,理解另外一個部件的形態是如何影響其構成關系的。4.掌握行楷的合體字不同類型特征,把握左(中)右結構各個部件開合、大小、寬窄比例、高低關系和避讓,處理好上(中)下結構各個部件之間縱橫寬窄、高矮的比例關系和部件之間的上下穿插與重心關系。掌握全包圍和三面包圍的重心偏左靠上、滿不要虛的法則;兩面包圍結構的兩個部件之間位置高低關系,長短、大小、寬窄、收放關系。5.學習簡單的大小、直曲、收放、疏密、開合、向背、俯仰、縱橫、正斜、輕重等結構對比法則和避讓、穿插、相讓、覆冒、承托等和諧法則。1.要引導學生從方格到橫線格的切換臨摹學習。在方格中找到第一筆的起筆與收筆的位置, 掌握后一筆以前一筆或前幾筆為參照, 把字端正地寫在橫線格的中間。在橫線格書寫練習時,要學會以橫中線為基準來對齊的方法,進行成篇書寫練習,字形不宜過大,第一筆不能太偏下,上下不能頂線和越線,力求行款整齊。 2.對臨是提高結構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除了要求學生臨習準確以外,還要讓學生加強筆畫之間的銜接,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系,逐步提高書寫速度。 3.養成背帖的好習慣,先要學會認真仔細觀察范字的方法,要從范字的外形、部件和筆畫的比例、筆畫的角度與弧度、筆畫的相互位置關系四個方面進行記憶臨摹和背帖,并進行逐筆比對后改進,養成快速的精準對臨和背帖的練習習慣。1.抄寫生字、聽寫詞語、課文內容時不要參照課本上印刷字體的造型,要參照好的手寫體范本。并把臨習背帖記住的字形,盡量應用到作業中。2.默寫時要用正確的運筆方法寫準確每個筆畫的形態,臨寫過的字要盡量接近范字。3.在寫作中樂于運用臨習背帖記住的字形,養成不隨意亂寫的習慣,在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之中,能規范、流暢、整潔、美觀地運用到語文學習、其他功課上和參考中。1.對結構復雜的字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造型方法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臨摹學習,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生字和詞語學習,用口頭、圖文、體驗、感悟和個性化表現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漢字源流及手寫體范字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書法、寫字活動。結合活動,愿意在班級、學校、社區活動及家庭生活中積極運用自己的書寫技能。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規范識寫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會寫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 2.熟練掌握鋼筆、水筆、圓珠筆等不同書寫工具寫好漢字行楷的基本筆畫,學會行楷筆意連帶的筆畫變化形態,領悟偏旁部首構成關系變化,能按行楷的便捷筆順規則流利快速地書寫,字形結構平穩、合理,并有一定的美觀度。 3.必須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手指靈活、運筆方法正確,書寫速度快捷。 4.學習筆畫連帶啟承轉合變化的便捷特征,對筆畫的長度、角度、弧度要準確把握。(二)書寫技法
1.在正確運筆方法的基礎上,繼續用三指的靈活伸縮與轉向動作進行鋼筆、水筆、圓珠筆的書寫,逐步加快起行收的運筆銜接,感受鋼筆筆尖的彈性和水筆(圓珠筆)用力輕重在書寫中對筆畫力度、速度帶來的變化,掌握好鋼筆(水筆、圓珠筆)行楷流暢便捷的書寫特點。2.要用流暢便捷的運筆方法來完成行楷各種筆畫的書寫,熟練掌握瞬間發力的尖狀起筆方法,較快向不同方向行筆和快速改變行筆方向的能力,運用簡潔明快的推撥回縮動作完成尖狀銜接和圓狀收筆。能較快的完成彎、折、提、鉤等各種復合筆畫的多次轉向,并把握好復雜筆畫特別形態變化及其寫法。3.掌握行楷的各種偏旁部首的寫法,了解組成每個偏旁的各個筆畫之間的不同構成方法及其銜接變化,掌握另外一個部件的形態對其構成關系的影響。4.掌握合體字不同類型的特征,把握左(中)右結構各個部件長短、大小、寬窄比例、高低關系和避讓穿插,處理好上(中)下結構各個部件之間縱橫、寬窄、長短、高矮的比例關系和部件之間的上下挪位穿插與重心平穩關系。掌握全包圍和三面包圍的重心偏左靠上、滿不要虛、寬長變化的法則;兩面包圍結構的兩個部件之間位置高低關系,長短、大小、寬窄、收放關系。5.學習簡單的大小、連斷、參差、收放、疏密、開合、向背、俯仰、縱橫、正斜、輕重等結構對比法則和排疊、避讓、穿插、相讓、覆冒、承托等和諧法則。(三)臨習熟記 1.要引導學生從方格到橫線格的切換臨摹學習。在方格中找到第一筆的起筆與收筆的位置, 掌握后一筆以前一筆或前幾筆為參照, 把字端正地寫在格子中間。在橫線格書寫練習時,第一個字偏上,第二個字以第一個字為左邊的假想來布置整行,并要學會以橫中線為基準來對齊的方法,進行成篇書寫練習,字形不宜過大,第一筆不能太偏下,上下不能頂線和越線,力求行款整齊。 2.對臨是提高結構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除了要求學生臨習準確以外,還要讓學生加強筆畫之間的銜接與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系,逐步提高書寫速度。 3.養成背帖的好習慣,先要學會認真仔細觀察范字的方法,要從范字的外形、部件和筆畫的比例、筆畫的角度與弧度、筆畫的相互位置關系四個方面進行記憶臨摹和背帖,并進行逐筆比對后改進,養成快速的精準對臨和背帖的練習習慣。 (四)書寫應用 1.抄寫生字、聽寫詞語、課文內容時不要參照課本上印刷字體的造型,要參照好的手寫體范本。并把臨習背帖記住的字形,盡量應用到作業中。2.默寫時要用正確的運筆方法寫準確每個筆畫的形態,臨寫過的字要盡量接近范字。3.在寫作中樂于運用臨習背帖記住的字形,養成不隨意亂寫的習慣,在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之中,能規范、流暢、整潔、美觀地運用到語文學習和其他功課上。(五)綜合性學習 1.對結構復雜的字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造型方法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臨摹學習,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生字和詞語學習,用口頭、圖文、體驗、感悟和個性化表現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漢字源流及手寫體范字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書法、寫字活動。結合活動,愿意在班級、學校、社區活動及家庭生活中積極運用自己的書寫技能。第5學段(高中) (一)規范識寫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會寫常用漢字5000個左右。 2.熟練掌握鋼筆、水筆、圓珠筆等不同書寫工具寫好漢字行書的基本筆畫,學會行書筆斷意連的筆畫變化形態,領悟偏旁部首構成關系變化,能按行書的便捷連帶筆順規則流利快速地書寫,字形有對比變化,動態中保持結構平穩,并有一定的美觀度。 3.必須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手指靈活、運筆方法正確,書寫速度快捷。 4.學習筆畫連帶變化的便捷特征,對筆畫的長度、角度、弧度要準確把握。(二)書寫技法 1.在正確運筆方法的基礎上,繼續用三指的前端進行連續轉向動作進行鋼筆、水筆、圓珠筆的書寫,逐步加快起行收的運筆銜接,感受鋼筆筆尖的彈性和水筆(圓珠筆)用力輕重在書寫中對筆畫力度、速度帶來的變化,掌握好鋼筆(水筆、圓珠筆)行書流暢便捷的書寫特點。2.要用流暢便捷的運筆方法來完成行書各種筆畫的書寫,熟練由空中切入的尖狀起筆方法,較快向不同方向行筆和迅速改變行筆方向的能力,運用簡潔明快的三指協調動作完成尖狀起筆、快速行筆和收筆之間的啟承轉合。能較快的完成彎、折、提、鉤等各種復合筆畫的多次轉向,并把握好復雜筆畫形態變化及其寫法。3.掌握行書的各種偏旁部首的寫法,了解組成每個偏旁的各個筆畫之間的特別構成關系及其銜接變化,理解另外一個部件的形態是如何影響其構成關系的。4.掌握合體字不同類型的特征,把握左(中)右結構各個部件開合、欹側、正斜、大小、寬窄比例、高低關系和避讓,處理好上(中)下結構各個部件之間縱橫寬窄、高矮的比例關系和部件之間的上下穿插與重心關系。掌握全包圍和三面包圍的重心偏左靠上、滿不要虛的法則,;兩面包圍結構的兩個部件之間位置高低關系,長短、大小、寬窄、收放關系。5.學習簡單的大小、直曲、收放、疏密、開合、向背、俯仰、縱橫、正斜、輕重等結構對比法則和避讓、穿插、相讓、覆冒、承托等和諧法則。(三)臨習熟記 1.要引導學生從方格到橫線格的切換臨摹學習。在方格中找到第一筆的起筆與收筆的位置, 掌握后一筆以前一筆或前幾筆為參照, 把字端正地寫在格子中間。在橫線格書寫練習時,要學會以橫中線為基準來對齊的方法,進行成篇書寫練習,字形不宜過大,第一筆不能太偏下,上下不能頂線和越線,力求行款整齊。 2.對臨是提高結構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除了要求學生臨習準確以外,還要讓學生加強筆畫之間的銜接與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系,逐步提高書寫速度。 3.養成背帖的好習慣,先要學會認真仔細觀察范字的方法,要從范字的外形、部件和筆畫的比例、筆畫的角度與弧度、筆畫的相互位置關系四個方面進行記憶臨摹和背帖,并進行逐筆比對后改進,養成快速的精準對臨和背帖的練習習慣。 (四)書寫應用
1.抄寫生字、聽寫詞語、課文內容時不要參照課本上印刷字體的造型,要參照好的手寫體范本。并把臨習背帖記住的字形,盡量應用到作業中。2.默寫時要用正確的運筆方法寫準確每個筆畫的形態,臨寫過的字要盡量接近范字。3.在寫作中樂于運用臨習背帖記住的字形,養成不隨意亂寫的習慣,在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之中,能規范、流暢、整潔、美觀地運用到語文學習和其他功課上。(五)綜合性學習 1.對結構復雜的字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造型方法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臨摹學習,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生字和詞語學習,用口頭、圖文、體驗、感悟和個性化表現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漢字源流及手寫體范字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書法、寫字活動。結合活動,愿意在班級、學校、社區活動及家庭生活中積極運用自己的書寫技能。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學生是規范漢字書寫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規范漢字書寫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規范漢字書寫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規范漢字書寫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規范漢字書寫教育觀念,注重技能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認真鉆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規范漢字書寫教學效率。 (二)教學中努力體現規范漢字書寫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注重基本功練習與臨摹學習的相互聯系,注重臨摹與書寫應用的結合,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素養的整體提高。注重學生規范漢字書寫基本技法訓練,臨摹是書寫基本技法訓練的基本方式,臨摹過程包括讀帖、摹帖、對臨、比對、調整、背帖等階段。在臨寫的初始階段,要充分發揮習字格在起筆階段讀帖和對臨過程中的輔助作用,引導學生觀察范字的筆畫角度、部件位置和比例關系。在臨摹的過程中,養成分步讀帖的習慣,形成“意在筆先”的意識。學生用硬筆臨摹經典碑帖,力求準確。部分臨摹水平較高的學生可嘗試較準確的背臨。提倡有效練習,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每個字機械地書寫很多遍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臨習過程中提高準確性,哪一筆寫錯了就停下來,重新再寫,不能用擦蓋的方式掩蓋錯誤。特別要在語文實踐中學習書寫,學會學習方法。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三)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書寫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根據規范漢字書寫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規范漢字書寫教學要注重基本功的訓練、視覺造型能力的培養和平時作業的運用,接受祖國文化的熏陶和語言文字運用的規范,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書寫基礎。同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規范漢字書寫綜合應用能力。 (五)具體建議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書寫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低年級階段學生識字量與“會寫”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規范漢字書寫教學應與識字教學緊密結合. 寫字是鞏固識字教學的手段之一, 供學生書寫的范字, 要從語文教材中選取。一、二年級主要練習寫鉛筆字, 三年級以上練習寫鋼筆字、毛筆字。教學應在識字教學的基礎上, 進一步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字形,然后認真書寫。本標準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建議先認先寫字表中的300個字,逐步發展識字寫字能力。認認真真寫好規范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認真寫好規范字。重視學生的寫字姿勢,講究寫字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應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避免低質量的機械書寫操練。語文課要安排學生練字時間。 漢語拼音書寫教學要盡可能使用正確的運筆方法,注重弧線的練習,找準相接點的位置,注意書寫的流暢性。想把字寫好,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書寫工具的性能,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正確的書寫姿勢:寫字時,頭要基本端正,右手執筆,左手按紙,紙要擺正,頭自然向前。上身正而稍向前傾,兩腳放平,與肩齊寬,身體放松。正確的姿勢是技能發揮的前提,使用工具要根據其自身的特點,把工具的性能使用到極致。漢字書寫工具有毛筆和硬筆兩大類,硬筆有粉筆、鉛筆、鋼筆、水筆、圓珠筆等,各種筆的性能不同,使用時要根據其特性,用不同的姿勢、執筆方法、運筆方法。粉筆和鉛筆是通過摩擦產生軌跡(痕跡),粉筆通常是站立書寫,鉛筆通常是坐著書寫,執筆方法不同,運筆方法也不同,使用過程中通過面的轉換產生線條的變化。鋼筆是通過筆尖的離合從縫隙流出液體留下痕跡,水筆和圓珠筆是通過圓珠滾動帶動液體在物體表面留下痕跡。鋼筆的筆尖具有不同的彈性,通過手指的不同動作使筆尖在運行中有提按變化,產生筆畫的粗細效果。水筆和圓珠筆筆尖沒有彈性,通過手指提按動作使筆尖在運行中有力量變化,產生筆畫的微小粗細效果。“指實掌虛”是書寫工具共同遵循的執筆原則,硬筆使用“三指虎口”執筆法,即拇指、食指、中指從三個不同方向握住筆桿,拇指和食指在筆桿左右兩側,指關節自然彎曲。中指的第一關節與指甲之間的側部抵住筆桿,無名指與小指自然彎曲,靠緊中指,起到輔助的作用。執筆的角度與松緊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運筆方法才能精準完成各種筆畫的書寫。千萬不要完全借用毛筆的運筆方法來進行硬筆書寫的教學,毛筆書寫講究“指腕配合”,而用硬筆書寫規范漢字必須用“指法”,不用“腕法”。通過手指的不同動作,便捷流暢地寫好每個筆畫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書寫能力訓練的難點。規范漢字的筆畫教學中,起筆均用尖狀落筆的方法,即筆尖在空中起筆,不是先放在紙面上再開始書寫,筆尖帶著一定的速度和角度(非垂直下落),由輕漸重落筆,產生尖狀效果(毛筆中稱之為“露鋒”)。如:側點的起筆、行筆、收筆過程中筆尖不改變方向,力量由輕漸重,尖起圓收,筆畫呈現由細到粗的優美變化。另外左點、右點、長點、短橫、右斜短豎等筆畫運筆過程與之相似,而方向、長短不同。大部分筆畫起筆和行筆的方向不一致,運筆過程中有轉向動作,轉向大于90°的要慢一些,轉向小于90°的就可以快一些,轉向之間要配合好,不能停下來,才做到流暢。基本筆畫和復合筆畫的教學難度首先區別在轉向次數的多少,其次是每段的比例和行筆的方向。摹帖在硬筆書寫教學中主要有兩種形式,傳統、落后的形式是用半透明的紙蓋在范字上描寫,因字小、紙滑,描寫效果較差。目前先進、科學的形式是把范字的顏色變淡,這樣描摹時直觀、清晰,結構框架已經在了,主要是把筆畫寫準,這樣“摹帖”能起到鞏固筆畫形態的書寫,加強筆畫之間的街接與呼應,通過描摹優美的范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目前文化用品市場上出現的凹槽字帖不屬于書籍,沒有書號的,是商品代碼,只是給成人娛樂性玩玩的,不可作為練字的輔助手段。)臨帖是書法學習的重要階段,有對臨、背臨等形式。對臨分無格對臨和借助習字格臨寫,借助習字格臨寫只是對臨初始階段的一種過渡學習方法,不能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一般用兩三課次就可以了。借助習字格臨寫教學的要領是確定第一筆的起筆和收筆分別在格子中的位置。無格對臨的教學核心是后一筆以前一筆或前幾筆為參照,越到后面的筆畫,參照物越多越容易臨準,同時注意筆畫的長度、角度、弧度與范字的相近性,字的外形及部件之間的比例關系也是無格對臨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背臨的目的就是記住范字(字帖)的筆法(筆意、筆勢)與結構,因此,讀帖、對臨、背臨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從臨帖到創作要經過背臨的積累,把每個字的寫法都記住,當出現沒有臨寫過的字時,要參照已經臨寫過的字來處理,所以只有記住的字多了,參照物才多,大腦通過運轉后才能準確表達出來。因此,臨摹要首先完成單字筆法與結構信息的準確輸入,通過練習把準確的信息進行完整的存儲。怎么做到準確和怎么做到完整存儲是教學的重點。偏旁教學是結構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古人稱“分布配合法”,以偏旁這個部件為核心,講解另外一個部件的形態是如何影響偏旁中每個筆畫之間的構成關系,教學內容有四個方面:筆畫的形態鞏固、筆順關系、每個筆畫之間的構成關系、影響構成關系的因素。教學重點是每個筆畫之間的構成關系,教學難點是影響構成關系的因素。結構教學分兩個板塊,一個是字形結構特點,另一個是結構法則。字形結構分獨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獨體字的類型不同,需用不同的結構法則來處理。合體字分為四種結構類型: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特殊結構。每種類型的特征不一,需要掌握的要領也不一樣。結構法則很多,歷代論書中分類方法不一,要點相似,以對比法則居多,如“收放、疏密、向背、開合”等,和諧法則略少,如“相讓、穿插”等。一個字的構成同時運用多個結構法則,又要符合結構類型特點,不能違背分布配合法。規范漢字書寫的綜合性學習除了文化熏陶外,主要是應用能力,如在聽寫生字、抄寫詞語、寫話、寫作、筆記、作業、考試等需要書寫的環節,怎樣把規范漢字書寫學習的成果應用到其中,即“提筆即是練字時”。應用是要通過分步訓練,有一定量的積累,然后逐漸應用。所以“訓法”有效的能使“練”事半功倍。書寫是獲取漢字構造信息、認識視覺世界、發展空間思維、獲得造型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臨摹教學是學生、教師、范字書寫者、字帖之間對話的過程。書寫運用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字帖,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書寫技巧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書寫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于通過探究學習解決書寫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書空來代替個人書寫感受。 規范漢字書寫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二、評價建議 規范漢字書寫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規范漢字書寫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規范漢字書寫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按照不同學段的課程目標,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采用合適方式,提高評價效率。規范漢字書寫課程評價應該改變過于重視甄別和選拔的狀況,突出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 (一)基本原則 規范漢字書寫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應發揮規范漢字書寫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有利于及時揭示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改進教與學活動。終結性評價關注學習結果,有利于對教學活動作出總結性的結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發展的資料,可采用成長記錄袋等各種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的日常表現,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要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面反映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的狀態及水平。評價方法除了紙筆測試以外,還有行為觀察與記錄(平時的書寫雙姿、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聽抄寫與作業)、卷面調查、面談討論等各種方法。規范漢字書寫具有重技法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成長記錄和測評結果進行分析,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除了等級或分數以外,還可用代表性的事實客觀描述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的進步,并提出建議。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各種評價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適應性,在評價的客觀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別,因此,評價設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瑣,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評價要理解和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于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根據需要,可讓學生家長、社區、專業人員等適當參與評價活動,爭取社會對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的更多關注和支持。 規范漢字書寫課程評價要體現規范漢字書寫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全面考察學生的規范漢字綜合素養。應注意識字與寫字、姿勢與筆法、運筆方法與筆畫、臨摹、偏旁、結構和綜合性學習七個方面的有機聯系,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 (二)具體建議
寫字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于要求“會寫”的字的掌握情況,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在此基礎上,逐步要求書寫流利,第一學段要關注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基本結構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學段還要關注學生的毛筆書寫,第四學段還要關注學生基本行楷字的書寫和對名家書法作品的臨摹。義務教育的各個學段的寫字評價都要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引導學生提高書寫質量。 評價要有利于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寫規范字的習慣,減少錯別字。 姿勢的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書寫過程中的坐姿和執筆姿勢,要關注其身形、頭部與手臂,也要關注其手指、手腕與小臂,以及筆桿的角度、執筆的高度、執筆的松緊度。姿勢的學習重在運用,能用手指靈活、協調、正確、流利、有節奏、有力量變化地書寫漢字,是姿勢和筆法評價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的要求可以有所側重。重視對學生運筆方法的評價。評價學生的筆法,可從簡單基本筆畫的起筆、行筆和收筆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也應注意考察對三個步驟的連貫與自然。復合筆畫的筆法評價,重在提高學生轉向的手指協調,增加力量感,培養節奏感,加深對形體及各段比例的體驗和領悟。在不同學段,可在筆畫客觀屬性的長度、角度、弧度等方面逐漸增加難度。 第一學段可側重考察對姿勢和筆法的關聯度、正確性;第二學段側重考察通過整字書寫準確展現筆畫形態的變化;第三學段側重考察筆畫之間的有序對接與連貫性;第四學段側重考察筆畫之間的牽絲映帶以及偏旁部首之間連接的能力。 臨摹的評價應按照不同學段的目標要求,綜合考察學生書寫水平的發展狀況。第一學段主要評價學生的觀察習慣與字的外形把控能力;第二學段主要評價學生“心、眼、手”一致,筆畫與部件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準確性。同時也是運用的起始階段,要鼓勵學生通過臨摹而記住的字形大膽運用到生字、詞語、古詩文的抄寫中;第三四學段要通過多種評價,進一步關注細節,對筆畫的長短不同、角度走向、弧度變化以及與部件之間的比例關系進行關注,促進學生具體明確、得心應手地臨摹范字。讀帖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觀察興趣和習慣,鼓勵表達真情實感,鼓勵有新意的表達,引導學生先動腦再動筆,思考以后再書寫的字形比原來美觀,獲得成功感。對臨過程的評價,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臨寫范字的準確性,掌握字形的豐富性,書寫過程的真實性,也要考察他們獲取“臨像”的思考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判斷、細分、思考等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漢字本身所承載的信息,并記住她,達到“背臨”的目的。重視對比對、調整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每一次范字臨寫過程的比對、調整與修改,也要關注學生調整與修改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書寫水平。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級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種方式。提倡學生在寫字成長記錄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品和有價值的典型作業、試卷案例分析,以反映書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字形結構的評價,須注重提高學生對重心平穩的認識和變化統一的水平。考察結構造型水平的基本項目可以有筆畫之間的自然呼應、偏旁部首之間的合理配合、部件之間的造型搭配、字形美觀的構成要素、對比變化的法則運用、和諧統一的方法技巧。 字形結構的評價,應按照不同學段的要求,綜合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審美趣向和表達能力。第一學段主要評價學生的字形結構的規范、端正,重在鼓勵學生自信地書寫,不能涂擦;第二、三學段主要評價學生日常書寫的基本能力,學會大小勻稱、字形平穩、書寫流暢、有一定的美觀度;第四學段要通過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根據不同的對象和內容,快捷地進行書寫,在橫線格和空白紙上整行寫直,不亂連筆,整潔規范。評價宜在具體的運用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注重課堂筆記、作業書寫、考試答題等有實際任務中提升書寫水平,并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對書寫速度的要求,綜合考察學生真實的快與好結合的水平。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書寫態度、綜合運用能力、探究精神。主要著眼于學生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是否能積極主動練字,是否能主動提出問題,還有經過思考、綜合運用老師傳授的方法與知識來探究問題、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等方面的情況。第一、第二學段要較多地關注學生參與寫字訓練的興趣與態度。第三、第四學段要多關注學生在書寫訓練中提出問題、探究問題以及展示學習活動成果的能力。各個學段綜合性學習的評價都要著眼于促進學生提高書寫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們提升書寫速度,更好地掌握寫好字的方法。評價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寫字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有新意的思路和表達以及有特點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三、教科書編寫建議 教科書編寫應依據《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語文課程標準,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并注意體現基礎性和階段性,關注各學段之間的銜接。 1.教科書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書法,關注寫字,理解和尊重古代書法教育的成功經驗,通過效法先賢,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教科書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書寫教育傳統,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 3.教科書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書寫實踐,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 4.教科書選擇硬筆范字要文質兼美,具有典范性,既要有傳統功底和出處,又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欣賞作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要重視開發高質量的新教材。 5.教科書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規范漢字書寫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字、詞語練習等應細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于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6.教科書內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整體提高。 7.教科書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相對統一。設計的教學內容要與語文教學接軌,內容適量,便于實施。 8.教科書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9.教科書編寫應努力追求設計的創新和編寫的特色。編寫語言應準確、規范。 四、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規范漢字書寫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材、教學掛圖、范字貼、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網絡,報告會、研討會,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學校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特別是人的資源因素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生成的資源因素。 2.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教學規范漢字書寫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書寫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規范漢字書寫活動。 3.書法教師和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寫規范漢字、用規范漢字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書寫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