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得不感嘆:孩子的智商,真的是天生的。 前些時候,群里一個寶媽聊了關于孩子智商的事情。她孩子和鄰居家孩子一般大,都在上幼兒園。兩個孩子在同班,都接受了學前教育,同樣的題目,兩個孩子正確率都不錯。然后寶媽一直覺得,兩個孩子差不多聰明。 直到有一天,兩個孩子一起玩,然后玩游戲的時候涉及到算術,自家孩子還在想著拿筆寫下來算,鄰居家孩子就已經直接心算出來了。 后來,寶媽逐漸發現,鄰居家孩子在很多方面,表現得確實都要比自家孩子聰明、機靈。 然后寶媽感慨:"智商這東西,真是天生的,比不得,只能平常心了。" 確實,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智商、教育問題,畢竟,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很有可能,我們的孩子也是異常普通。 但是,家長就"聽之任之",讓孩子快樂就好?且不說用額外的訓練、鍛煉來提升寶寶的智商,就說孩子平日里的一些行為習慣,可能就會影響大腦發育,從而讓大腦變得遲鈍。 而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卻是家長能夠提前避免的! 寶寶常見的6個壞行為習慣,容易讓大腦變遲鈍,家長其實很好避免 1、甜食攝入過多 幾乎沒有孩子不愛吃甜食,包括我們家開心果。 但是甜食對孩子來說,真不是個好食品,很多家長擔心的是甜食會引起蛀牙,肥胖,近視。但其實更嚴重的是,甜食攝入過多,會影響大腦反應遲鈍。 因為甜食攝入過量,會影響孩子體內的血糖水平,而血液中的葡萄糖,會和腦細胞神經細胞中的蛋白質發生一系列的反應,影響孩子的記憶力、反應能力。 正確做法 甜食,想要做到完全控制,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需要完全控制。 因為適量的甜食攝入,孩子的大腦內會產生"多巴胺",這種物質會讓孩子感覺到快樂。如果攝入過多,就會是過度興奮了。 2、睡眠長期不足 寶寶越大,睡得越少,越愛玩兒。 睡眠時間長期不足,或者經常晚睡,那么寶寶大腦便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即便精神狀態不錯,但大腦也容易處于"混沌"的狀態,長期下來,大腦反應也會變得遲鈍。 正確做法 首先,家長最好能夠自己做榜樣,早睡早起。 如果做不到,那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早點睡覺。一般來說,幼兒園、小學生需要在9點前睡覺,初中生、高中生要在10點前入睡。 3、習慣性蒙頭睡覺 很多孩子都喜歡在冬天的時候蒙頭睡覺,那叫一個暖和。 但是,頭整夜都蒙在被子里,會讓被窩里充滿二氧化碳,缺少氧氣,這樣孩子便容易缺氧,讓大腦受損,從而使得大腦變得遲鈍。 正確做法 這個行為習慣,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要給孩子養成。如果孩子覺得冷,可以開空調。 4、不吃早餐或敷衍早餐 早飯對一個人的一天,有多重要? 早餐,不只是為我們提供一上午的能量,其實更是提供了一天的能量。因此,早餐不但要吃,而且還要吃飽。但是,卻有很多家長覺得早上時間緊,孩子上學會遲到,就不吃早餐,或者隨便喝點粥應付一下早餐。 大腦的發育,缺不了食物的營養,而早餐所提供的營養更重要。因此,長期不吃早餐或者敷衍早餐,也會影響大腦,讓其變得遲鈍。 正確做法 如果有時間,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各種營養豐盛的早餐。 如果實在沒時間,那么家長可以準備方便又營養的早餐,只是每天稍微有點單調,那就是牛奶+雞蛋+堅果+水果。這個準備下來,5分鐘足夠了。 5、習慣性"吃撐" 有多少家長在孩子說吃飽了之后,還會說一句:"再吃一點。"甚至,很多家長還會"上手"直接喂孩子,讓孩子再吃一些。 而且,還有很多孩子,從小就是被喂大的,這樣的孩子,一般都已經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吃飽,而后直接被家長給喂"撐"。 長期過度飲食,孩子的大腦中有一種叫做"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就會明顯增多。而這種物質會讓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脂肪增多,逐漸演變為腦動脈硬化,從而使得大腦早衰、智力減退、反應遲鈍。 正確做法 首先,家長要將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自己。 其次,孩子處于發育期,容易餓,家長可以給孩子安排"少食多餐",正常吃三餐,然后中間加一些零食。 6、習慣性"索取答案" 不愿意動腦,長期只想索取答案,大腦自然會變得遲鈍。 正確做法 孩子不愿動腦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家長教育問題,可能是孩子本身智商就不算高,又或者是孩子懶。 無論是哪種原因,家長都要去積極引導,讓孩子多思考、主動思考。只有多動腦,才能變得更聰明。 開心果媽媽寄語 以上這些壞的行為習慣,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這是我們作為家長,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但是,家長也不難發現,孩子如果有以上這些行為,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因為父母。而想要改掉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其實也不是很難,只要家長多加注意,盡量避免就可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