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化媽: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講100次道理,都不如親身實踐一次。 作者:伏琴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 3月3日,河北石家莊,一位小女孩哭著說寧愿撿垃圾也不要上幼兒園。 媽媽之前已經講了很多道理,小女孩還是每天哭著不肯上幼兒園。 萬般無奈,媽媽就帶女兒去撿了一上午垃圾。然后走了很遠的路,把收集的廢品送到廢品收購站。 老板給了一元錢,小女孩歡天喜地。 ![]() 因為比較累,準備中午休息后,下午繼續撿垃圾。但是到了下午,小女孩主動要求上幼兒園,不要撿垃圾了。 這位媽媽的教育方法一度沖上熱搜,網友稱贊:姜還是老的辣,小女孩還是太年輕! 媽媽先是曉之以理,但是無效。那就順其自然,滿足小女孩的愿望,陪著她去撿了半天垃圾,小女孩就心甘情愿地去上幼兒園了。 小女孩通過親身體驗,糾正了撿垃圾比上幼兒園好玩的錯誤觀點。這種體驗式成長其實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講100次道理,都不如親身實踐一次。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 在成長過程中,要允許孩子親身嘗試、體驗。也許他會走錯路,或者受到教訓,但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他會逐漸學會規避錯誤或風險,獲取有效經驗,加速成長。 ![]() 學習,就是試錯的過程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教育有一個原則,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能做的,大人就不能替他去做。 今年春節,寧波一六年級男孩除夕夜燒20道菜的新聞刷屏。這個男孩叫黃宇騰,今年13歲。 年夜飯28個菜,其中20個出自黃宇騰之手,而且包含許多高難度的菜:糖醋黃魚、紅燒柴魚、清蒸玉禿魚、大蒜炒羊肉、紅燒八爪魚、鹽水辣螺…… ![]() 高超的廚藝令無數媽媽汗顏,網友戲稱:“這個女婿預訂了!” 黃宇騰的廚藝當然不是與生俱來的。 從小學三年級暑假開始,他就跟著媽媽每天學燒一道菜,堅持了幾個假期。 他說,自己會做菜了,媽媽就不會那么辛苦了。 許多家長認為廚房是危險重地,兒童不宜。刀具、明火、電器、天然氣等樣樣都是威脅,不敢讓孩子接觸廚房。 但是黃媽媽舍得讓孩子嘗試,因為媽媽的大膽放手,黃宇騰才能熟能生巧,成為大廚。 孩子懂事,媽媽也舍得放手,孩子才有了試錯的機會,也就有了成功的機會。 泰戈爾說:“如果你把所有的失誤都關在門外,那么真理也將被關在門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曾經設計過一個經典的“迷箱”實驗。 迷箱是關動物的籠子,門上設有開關,動物踏一下踏板,就能打開門。 ![]() 實驗開始,將一只餓貓放進迷箱里,箱外放有食物,可望不可即。 貓在里面餓得亂咬、亂撞,碰巧碰到踏板,打開箱門,逃出去獲得了食物。 第二次,再把餓貓關進迷箱,表現和第一次相差無幾。 但是重復多次后,貓很快就能打開開關,逃出去。顯然,貓已經學會了如何打開箱門。 因此,桑代克提出“試誤說”的學習理論:學習即試誤。 學習就是不斷地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減少錯誤反應,最終學會正確反應。 “水不試不知深淺,人不交不知好壞”,學習,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 沒有試錯,生命黯然失色 進化心理學家哈瑟爾頓和列托曾說過:人類是以不斷犯錯的方式來適應世界的。不允許孩子犯錯,意味著謀殺孩子的生命力。 2020年成功出圈的脫口秀演員李雪琴有著令人艷羨的北大文憑,卻曾經“喪”到想自殺。 初中時,父母離婚。母親希望她努力讀書,為了不讓母親失望,她只敢考第一,不敢考第二,直到考上北大。 但是,她感到痛苦。大三時情緒日漸低落,大四時割腕。然后去紐約大學讀研究生,由于病情反復,被迫休學。 ![]() 2019年1月,她情緒崩潰,想用水果刀自殺。 在訪談中,她曾經說過:從小到大所做的事情,其實都是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和期待,自己的生活早就沒有了,這讓她感到很痛苦。 近幾年,患空心病的青少年越來越多。空心病的本質是價值觀缺失,為什么孩子會有價值觀缺失呢? 因為我們過分注重學習成績,追求單一的分數目標。除了枯燥的學習,孩子感受不到其他的生活樂趣,因此喪失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因為我們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我們想用自己的經驗讓孩子多走捷徑,少走彎路,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期望生活,他們沒有自己的選擇。 他們活著是為了父母,為了別人,就是沒有為自己,他們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么,自己存在的價值是什么。因此價值觀崩塌,陷入迷茫。 歸根究底,是我們剝奪了他們體驗生活、試錯的機會。 無論父母的安排多么完美無缺,無論孩子達到多么優秀的程度,不允許試錯、不敢犯錯的人生,必將黯然失色。 ![]() ![]() 允許試錯,自然后果教育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錯誤在所難免。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可以采用法國教育家盧梭倡導的自然后果教育法。 你不用去責罵、懲罰他,而是讓他自作自受,自食其果,親身體驗并承擔自己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后果,從中接受教訓。 就像幼兒園的小女孩撿了半天垃圾之后,就嘗到了撿垃圾的苦和累,因此主動放棄了撿垃圾的想法。 2021年11月10日,一段“上海媽媽學女兒慢動作出門,結果把娃逼哭”的視頻火了。 女兒每天上學磨磨蹭蹭,折磨了兩個多月,媽媽忍無可忍,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天,孩子上學前,媽媽也假裝穿脫衣服好幾次,結果女兒哭著哀求: “媽媽快點……上學要遲到了……” ![]() 媽媽模仿孩子的磨蹭行為,通過磨蹭產生的后果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磨蹭行為的錯誤。 自然后果法實質也是“體驗式成長”。運用自然后果法要注意三點: 1、以安全為前提。 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實施自然后果法,不能危及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違法亂紀。 自然后果法的實施是在父母引導下,在父母可掌控范圍內進行的,以后果來引導孩子自然朝正向的發展。 2、危險情景可以模擬后果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得親身經歷,有些太危險,或者后果太嚴重的事情是沒有辦法去試錯的。 對于這類情況,可以采用模擬的辦法,比如模擬演習或者觀看相關視頻等。 ![]() 3、允許孩子試錯。 白巖松說:“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潔白無瑕、陽光燦爛,那不是成長。 成長永遠是立體的、真實的,雖然不斷犯錯誤,但只要不出格,守住底線就行。” 除了原則問題,偶爾犯點小錯其實無傷大雅。小錯不斷,大錯不犯,有時是一種有效的成長方式。 要允許孩子試錯,自己體驗生命的精彩。 ![]() 寧愿試錯,不愿錯過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說過: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其實試錯的成本并不高,而錯過的成本非常高。 尤其是孩子年幼時,許多試錯的成本更低。但是如果不讓孩子試錯,可能就是錯過一輩子。 所以,父母要舍得放手,允許孩子試錯。吃一塹,長一智。 寧愿試錯,不愿錯過! 底部點個“在看”,并“分享”給更多人,跟大家共勉。 ![]() 作者簡介:伏琴,富書專欄作者,文章首發公眾號: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