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3日,毛澤東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的講演中,科學地預測了抗日戰爭勝利后時局發展的方向,提出了黨關于爭取和平發展和準備革命戰爭的方針。
9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部署。在此期間,中共中央指示山東分局抽調干部和主力部隊去東北開辟工作。
 肖華 9月20日和10月24日,山東分局委員、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肖華和山東分局書記、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以及魯中區黨委書記兼魯中軍區政委羅舜初、魯中軍區政治部主任周赤萍、渤海軍區司令員楊國夫、副政委劉其人、膠東軍區副司令員吳克華等領導干部,先后率部隊(第一、二、三、六、七師和渤海新編師、第五師一部、渤海支隊、警備第三旅、山東軍區教導團等)6萬多人和黨政干部6000余人去東北。山東分局書記由副書記黎玉代理。
 羅榮桓 根據中共中央9月19日指示,為了保障和發展山東解放區,新四軍軍部及部分主力和陳毅、饒漱石先后到達山東;10月,山東分局和華中局合并為中共華東中央局、饒漱石任書記,陳毅、黎玉任副書記,統一領導山東和華中的全盤工作。這時,直屬華東局的山東解放區的黨組織有膠東、渤海、魯中、魯南、濱海等5個區黨委和濟南市委。
 陳毅 為阻止國民黨軍隊進犯,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以新四軍北移山東的主力和山東軍區部分主力,組成津浦前線野戰軍,由陳毅、黎玉負責指揮。從10月18日至11月上旬,發起津浦路徐(州)濟(南)段戰役。這次戰役,殲敵2.8萬余人,控制鐵路200余公里,粉碎了敵人打通津浦路的企圖,有力地配合了全黨爭取和平的斗爭。10月20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兼任山東軍區司令員。
1946年1月7日,中央軍委決定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陳毅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饒漱石任政委,黎玉任副政委。山東軍區轄膠東、渤海、魯中、魯南、濱海等5個軍區,共有地方武裝22萬人。同時,撤銷津浦前線指揮部,組成山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黎玉任政委,轄第一、二縱隊和第七、八師。
 黎玉 1945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一九四六年解放區的工作方針》的指示,指出要抓緊減租、生產和練兵等項工作,提高部隊戰斗力,鞏固解放區。為了貫徹這一指示,華東局于1946年1月抽調500多名干部,組成6個工作隊,分赴濱海、魯中、膠東、渤海、魯南等5個地區的新解放區,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和反奸訴苦運動,從而鞏固了這些新解放區。
2月11日,華東和山東軍區在臨沂召開區黨委、軍區、縱隊領導干部會議,傳達貫徹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和任務的指示》,決定在解放區開展練兵、減租和生產運動。為了減輕解放區人民負擔,提高部隊戰斗力,山東部隊進行了整編復員工作,撤銷和合并了一些機構,充實了連隊,復員了部分老弱殘疾人員。同時開展百日練兵運動,澄清了混亂思想,增強了革命斗志,加強了整體觀念和紀律性,提高了戰術、技術水平,使部隊面貌煥然一新。5月,各部隊在百日練兵的基礎上又掀起了練兵高潮,使廣大干部戰士進一步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本質,提高了軍事素質。
1946年5月中旬,山東周圍形勢驟然緊張,國民黨在徐州、濟南和青島集中3個正規軍和收編的偽軍共20余萬人,不斷向山東解放區推進“蠶食”。
6月5日,山東省政府發出《緊急指示》,要求縣以上機關立即整頓組織,以便必要時轉入戰時狀態。6日,又發出《為反內戰準備行動》的命令,并決定省府及直屬單位移駐鄉村辦公。
山東野戰軍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于反頑偽蠶食斗爭的指示》,于6月7日至16日,攻克了被偽軍盤踞的棗莊、泰安、德州、周村、張店、膠縣、即墨等城鎮,殲滅偽軍3萬余人,使山東全境除濟南、兗州、濰縣、青島等少數孤立據點外,全部成了解放區,進一步改善了山東野戰軍的戰略地位。
為了粉碎國民黨特務在各解放區的種種陰謀活動,同年10月,華東局決定各級黨委內建立社會部,作為黨委在領導對敵隱蔽斗爭戰線上的總指揮部和參謀本部。
在津浦路以西的山東地區,各級黨組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在新老解放區放手發動群眾,開展反奸清算、減租減息、恢復和發展生產以及參軍等運動。同時,抓緊擴大和整訓地方部隊,組織民兵聯防,粉碎國民黨軍隊的一切軍事挑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