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贊賞能讓我走得更遠,感謝支持 從邯鄲客運站(北站)有流水班的車到大名縣。 邯鄲都沒啥存在感,大名縣就更沒有了。但是這個地方歷史上一點也不簡單。 北周稱魏州,唐代安史之亂后,史思明之子史朝義的部下田承嗣投降唐朝,被認命為魏博節(jié)度使。從此藩鎮(zhèn)割據(jù)成為唐代中后期的主旋律。從此有了“長安天子,魏博牙兵。”的說法,遇見魏博節(jié)度使在唐代后期的重要地位。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沙陀人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立后唐,以唐朝繼承人自居。 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正式改名大名府,作為陪都稱“北京”,是宋朝的陪都,大名府人口達百余萬。 所以如果你看過水滸傳,也就不奇怪為什么要攻打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就是大名府的富商。 今天小小的大名縣,有4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五禮記碑,大名府古城,天主教堂,狄仁杰祠堂碑。還有8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來大名主要是為了看五禮記碑和何弘敬墓志銘。 兩件國寶都藏于大名縣石刻博物館。 大名縣博物館比較糟糕,實在沒地方去的時候可以看看。我去的時候保安一直在大聲唱歌,實在是…… 但是這個大名縣石刻博物館。其實只要兩件文物就足夠吊打全國了。 我們先來看幾個唐碑的數(shù)據(jù)。 西安碑林第一碑,石臺孝經(jīng)高620厘米。這塊碑是唐玄宗親自書寫,頒行天下。妥妥的皇家規(guī)格。 昭陵碑林第二大碑,尉遲敬德碑高442厘米。 昭陵碑林第一碑,李??神道碑高665厘米,唐高宗御制御書,也是皇家規(guī)格。 乾陵的武則天無字碑高753厘米,毫無疑問,皇家規(guī)格。 那大名縣的五禮記碑呢?1234厘米。幾乎是武則天無字碑的兩倍。 實際上,五禮記碑是后來改的名字,這塊巨碑本身是魏博節(jié)度使何進滔的神道碑。他治理期間投向朝廷,唐開成五年,840年,何進滔死后唐文宗下令讓柳公權(quán)撰寫碑文。至于朝廷當時知不知道魏博節(jié)度使做了一塊逾制如此嚴重的石碑就不知道了,估計就算知道,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 170年后,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宋徽宗修編《五禮新儀》,傳詔全國各地刻石立碑。大名知府梁子美下令抹去何進滔碑上的字,改刻五禮記碑。柳公權(quán)的字只在碑側(cè)有所殘留。 雖然可惜,但歷史的魅力本就在于多樣性。梁子美的行為使得后世可以在一塊碑上感受兩個王朝的氣象。 明建文三年,1401年。黃河決口,大名府被淹,五禮記碑埋入地下,147年后,嘉靖二十七年。大名知府顧玉柱重新發(fā)掘此碑。 此時此碑已經(jīng)斷為9截。底座赑屃的頭也不知所蹤。從此,此碑在村民的保護下在大名府躺了400年。 一直到1989年,五禮記碑才完成修復(fù)對公眾開放。一轉(zhuǎn)眼,1159年已經(jīng)過去。 這塊碑的直觀感受實在是大的嚇人,資料圖片此碑都是露天放置,但是這兩天加蓋了一個亭子把石碑罩起來,但反而限制了拍照,因為無處可退,只能用超廣角鏡頭。形變嚴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