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6分,5647人評價 「內容簡介」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初創散文作品的合集,它記錄了李娟在2002年至2009年在新疆阿勒泰的生活片段,共分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輯,完整展示了李娟的寫作成長歷程。 她們三個人(外婆、媽媽和李娟)開著流動雜貨鋪,隨牧民們轉場逐水草而居,空曠寧靜的自然,淳樸頑強的哈族農牧民,活潑頑皮的孩子都成為李娟筆下有趣的靈魂,而她則是為阿勒泰歌唱的精靈。 這本書以自然清新的筆調記錄了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區生活的點滴,包括人與事的記憶。作品風格清新明快,質地純粹,原生態地再現了疆北風物,帶著蓬勃生機,帶給讀者滿滿的負氧離子。 「著者介紹」 李娟,籍貫四川樂至縣,1979年出生于新疆奎屯,1999年開始寫作。長期居住在新疆阿泰勒地區,與母親、外婆等親人一起,以開小賣部、做裁縫等為生,跟隨放牧的哈薩克人而流轉在廣袤的北疆阿爾泰山區。同時,種葵花、養雞、放鴨子、到森林里撿木耳,過著沒有網絡,沒有電視的生活,自由而寧靜。其文字明凈純粹,多圍繞個人體驗展現新疆阿勒泰游牧地區的生存景觀,以絕對清新之風震驚了文壇。 曾在《南方周末》、《文匯報》等開設專欄,出版有個人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非虛構長篇《冬牧場》及“羊道”三部曲。曾獲“人民文學獎”、“上海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天山文藝獎”等。現生活于北疆地區,供職于新疆文聯。 攝影師康劍,護林人,攝影人,偶爾寫寫散文。長期生活在喀納斯湖周圍的深山老林里,對這方山水有著深厚的感情,強烈的眷戀。著有散文攝影集《喀納斯自然筆記》等。 「原文節摘」 1.痛苦這東西,天生就應該藏在心底,悲傷天生是要被努力節制的,受到的傷害和欺騙總得去原諒。滿不在乎的人不是無情的人。外婆,現在我才漸漸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雖然我還是一團混沌,無可言說,無從解脫。但是能想象得到,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歲,仍然清清靜靜、了無牽掛,其實,也是認認真真對生命負了一場責。最安靜與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 2.春天,一場場雨濕透大地,云便在雨后形成。這些云不是從遙遠的地方來的,而是新鮮的云,是雨后潮濕的大地在太陽的照耀下,升騰而起的水汽。在遠處看,平坦的大地上,這樣的水汽一團一團地從地面浮起,聚向高處,又漸漸濃了,便成為云。一朵一朵,巨大地,從西向東飛快移動。風很大,風在更高的高處。 3.我不能勘破生死,但也能漸漸明白死亡的并不可怕。死亡不是斷然的中止,而是對另外一場旅行的試探吧? 「悅讀者薦」 誠如我所預料的,李娟的文字一如既往的治愈。再浮躁的心,到了她的文字里都能沉靜下來,甚至進入一種入定的狀態——只有你的心靜了,這個世界才能不再喧囂。 我一直很好奇:至今單身的李娟,也曾遇見過愛情嗎?這個疑問在這本書里找到了答案。是的,她曾經遇見,盡管是短暫得不像話的愛情,盡管應該叫做暗戀更合適,但在她細膩的文筆下,一切情緒都展現的那樣充分——驕傲,緊張,期待,渴望,糾結,失落,在經歷了內心里千百次的問之后,一切又歸于平淡,帶著點兒悵惘與遺憾。 一個年輕女子對于男性與家的向往,體現在她真誠坦率的文字里,她愁腸百轉的夢里,她糾纏不清的思緒里,那樣唯美,那樣惶惑,又那樣自然與動人。 我們一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卻又是如此的不同。當我在城市的鋼筋水泥里掙扎著想求得一份安穩時,她卻始終生活在漂泊中,一年之中必搬家一到兩次,每一次都是地窩子、帳篷,最安定的時光就是租上幾間土胚房,雇上一兩個徒弟,安心做“裁縫的女兒”。 她所經歷的夏日高溫、缺水缺菜、交通不便、冬日嚴寒、語言不通,每一個都超出了我的想象;而她所感受到的人情之暖、自然之美、人性之光,也是我所料不及的。正如她說的,“吃著牧人的食物長大的孩子,健康,喜悅,害羞,眼睛閃閃發光。” 還有她對于外婆去世的祭奠文字,讓我讀了再讀、幾欲流淚;她對于酒鬼們撒潑耍賴的生動描寫,讓我忍俊不禁、幾次都笑出聲來;她對于阿勒泰的生態遭到破壞的細致入微的描寫,讓人唏噓感慨不已……在她那兒,沒有什么不可以成為寫作對象,外婆吐舌頭的一個動作、一個夢、一次邂逅,甚至是拉拉雜雜的生活日常,都是她創作的寶貴源泉。 而且,她的文字很散,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兒,卻又在無所畏懼間自成一路,讓你覺得所有的“筆鋒一轉”都是自然的,毫不做作與突兀。 讀過她的書,你便越發明白:一個人活得是否寧靜恬淡,不在于你在哪兒生活,而在于你的心浮躁還是安靜。同樣的,一個人是否知足快樂,不在于你是否爬到了很高的位置,而在于你是否享受當下的生存狀態。 她在貧窮的物質生活里活出了樂趣和詩意,在惡劣、貧瘠的戈壁又孕育出了有生命力的文字。李娟是個寶,值得細品。五色圖書,五彩人生,周三綠色樂活日快樂!
單純是種原始的吸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