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由脾胃衰弱而生也’,可見脾胃健康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人發胖是脾虛導致的,但有些人日漸消瘦也是脾虛,這是為什么呢? ![]() 脾主運化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它運化水谷精微,我們平時攝入的五谷雜糧都需要脾胃進行消化、吸收,最后生成我們所需的精微物質,從而生成氣血,氣血再通過身體的經絡組織來滋養我們的五臟六腑。 如果脾虛了,人體脾臟功能下降,身體無法正常吸收食物的營養,氣血會不充足,人就會逐漸消瘦,我們稱此為'精瘦’,這種患者還會有神情倦怠,四肢疲憊無力的表現。 其次脾也運化水液,對水液有吸收、傳輸和布散的作用,脾虛運化水濕的功能就會減弱,導致濕氣堆積在體內排不出去。 因此你會發現這種患者平時吃得并不多,但身上軟趴趴的肉卻不會減少,這時伸出舌頭看,會發現舌體胖大,舌質細膩光滑。 大家可以想一下,有些胖嘟嘟的人身上的肉是不是摸起來都軟軟的,這可不全是脂肪,更貼切地說,它更像是一團團的水汽,我們把這種胖叫做'虛胖’。 那同樣是脾虛,人體為什么會有精瘦和虛胖兩種不同的癥狀呢? ![]() 個人體質有關 中醫上有'瘦人多火,胖人多濕’的說法,相對來說瘦人的體質一般都偏陰虛,陰虛則會導致虛火旺盛,因此對于這種體質的人來說,就更容易往消瘦的方向轉變;胖人體質偏陽虛、痰濕,這類人群很容易會水濕水腫,往虛胖的方向發展。 飲食結構也有影響 我們會發現,脾虛、消瘦的人小時候通常會比較挑食,不怎么喜歡吃東西,他們長大之后多半也是比較精瘦;但另一種脾虛的人群,經常大口吃飯,也喜歡吃各種食物,慢慢地把自己養胖了,本來小時候就胖,再加之脾虛的原因,就會導致哪怕不吃,也是一種虛胖的狀態。 針對這兩種不同的情況,王醫生給大家推薦兩個方子來參考:四君子湯和實脾散。 脾虛造成消瘦可參考四君子湯,它由白術、茯苓、人參、炙甘草這四味中藥組成,有益氣健脾的功效,能使脾胃之氣健旺、從而滋生氣血,恢復脾臟的正常功能。 脾虛造成的虛胖可參考出自《嚴氏濟生方》實脾散,這個方子相傳是早年間宮廷貴族向此書作者嚴用和特意要的減肥方。 作者當時并不贊同減肥,見她濕氣重就擬了一個祛濕氣的方子,意在祛濕氣,但卻歪打正著,剛好起到了減肥的作用。 ![]() 實脾散由干姜、白術、白茯苓、木瓜、木香、厚樸、草果仁、大腹子、附子和炙甘草組成. 干姜散寒;附子溫陽,它利用我們自身的陽氣將水濕化掉,像是太陽把地上的水曬干一樣,水濕沒了,身體變得輕盈,人自然就瘦了。白術側重健脾,白茯苓側重祛濕,健脾本就是為了祛濕,讓脾胃把體內濕氣運化走,祛濕則是為了更好地恢復脾胃功能,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并不矛盾,互相配合反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炙甘草補脾和胃;木瓜醒脾和中;厚樸、木香、大腹子、草果仁行氣導滯、利水燥濕。 大家平時要注重脾的養護,少做傷脾的事,出現脾虛的狀況要及時調理,雖然調理的過程比較緩慢,但不能操之過急。 最后王醫生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用藥,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用哪一種,需要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