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給中層的管理30課》第11篇筆記,上一篇,主要講科學的要資源,就是要弄清楚在什么時間找誰要什么資源,告訴他你會怎么花,以及會帶來什么好處。并提出針對三種不同的角色(ACE)分別采取不同的溝通策略,尤其是A角色的開源節(jié)流法和對標法。 ![]() 當我們向上級要到資源后,就可以開始給下屬分配任務、定目標了。分配目標常見的原則有SMART,此時作為中層的你,以及對此非常熟悉,所以本篇主要講怎么把戰(zhàn)略變成目標,再把目標變成任務分配下去。 一二三法則前文講過,目標不是一級一級的分攤指派,那具體分配,可以依據(jù)一個原則,兩個標準,三個工作的法則來分配。 一個原則是指因地制宜,不要搞平均主義,需要考慮團隊客觀環(huán)境和自身能力的不同來分配任務。讓優(yōu)秀的員工和團隊,承擔更高的責任,做出更多的業(yè)績,當然,也會給到更為豐厚的獎勵。 ![]() 二個標準是跑贏大盤和跑贏自己過往,取兩者的最高值。大盤是指歷史平均數(shù),我們的業(yè)績應該高于歷史平均數(shù)。自己過往,是環(huán)比,是最近一次或者幾次的業(yè)績。在這兩者之間取一個最大值來當做自己的目標。(當然,即便如此,也許要看行業(yè)發(fā)展史上升趨勢還是下跌趨勢,在《如何要資源中有提到》作為中層,在任務分配時就需要知道任務的合理性,比如房地產(chǎn)行業(yè)在國家收縮杠桿時還在擴張,結果只有喊活下來的萬科現(xiàn)在相對受損比較小,其他地產(chǎn)企業(yè)相繼暴雷)。 三是把指標分下去的三個工作,分別是把抓手找出來,持續(xù)迭代和把責任感分配下去。 把抓手找出來抓手是為了達成業(yè)績所需要做的管理和運營的動作。 以線下連鎖店銷售分配任務為例,首先,我們的目標是盈利,那怎么做? 單店盈利=毛利潤-成本 我們都知道要想擴大盈利,有增加利潤縮和減成本這兩個途徑。但如果只是分解到這里,設身處地地想下,你作為下屬,知道該怎么做么? 因此這還不算做抓手,抓手需要具體到行動方案。因此我們可以繼續(xù)拆解 ![]() 毛利潤=客流 x 成交率 x 客單價 x 毛利率 因此我們的抓手問題是如何增加客流和成交率,客單價以及毛利率。當然我們不能抽象地說,你得給我提高客流,我們需要給下屬量化,比如單日客流要達到多少人。而這些目標和計劃,就是我們的抓手。關于具體如何定目標可以在文末復習前文《如何將戰(zhàn)略落地》。 目標要持續(xù)迭代我們目標分出去后,不是就不管了,而是需要不斷地復盤,根據(jù)當前完成的情況和新的環(huán)境和市場的變化不斷地迭代,調(diào)整自己的目標。 如果A團隊完成不了目標,我們要及時的改變,但不能簡單的直接把A的差額直接給到B,而是能者多勞,關鍵是多獲。比如A和B門店都是100萬的目標,此時A完成50萬,B完成100萬。不要以后就A目標50萬,B的目標150萬。這樣會造成都不愿意多做,而A會徹底躺平。而是將A的部分目標拆解一些給到更高的B團隊,相應的B團隊應該得到更多的獎金和提升名額。這樣也能形成一種良性競爭和互幫互助的氛圍。 把責任感分下去分目標不能只說目標分配下去,除了怎么做做什么,還需要告訴下屬為什么。有一些官僚管理者,或者以職業(yè)威信來管理的人(關于領導力的三個劃分可以在文末復習《如何建立威信》)經(jīng)常只說我們的目標是什么,而不是為什么。這樣下屬就會很疑惑,我們?yōu)槭裁匆ㄟ@個目標,為什么定這么多? 沒有告訴下屬為什么,只會讓下屬失去責任感,因為責任感來自于參與感和知情權。向上涉及戰(zhàn)略,向下涉及到員工個人發(fā)展的信息,都應該讓員工參與討論并且知情。 要想讓下屬有責任感,我們需要回答3個層面的為什么:
本篇文章主要講可以依據(jù)因地制宜的原則,大盤平均值和近期水平這兩個標準來定目標,再通過找抓手和支持迭代的過程分配目標,并在分配目標的同時,需要三個為什么的回答來增加下屬的責任感。 學了一周的管理課程,我們停下來大概一周的時間,去想想怎么將課程內(nèi)容應用到工作中去。因此下周三晚上9:30,我們將學習粉絲朋友提供的另一門給管理者的表達能力的課程。13節(jié)課程,我拆分成了3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