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城開幕設府,日本從此正式進入了江戶時代,德川幕府也成了日本新的最高行政機構。既然封建統治地位已經確立,那幕府將軍就必須思考該如何統治這樣的一個國家。 ![]() 德川家康坐像 那么德川幕府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強化自身對于各地大名、武士階級和平民階級的控制的呢? 優化行政機構,完善行政體系雖然幕府將軍名義上為天皇的臣子,天皇是全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但實際上天皇早已經被幕府將軍所架空,而幕府將軍則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幕府也為全日本的最高行政機構。 為了強化對全日本的控制和提升幕府將軍的集權程度,幕府將軍對行政機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完善。 在幕府將軍之下,還設有大老一職,通常為一人。大老的地位可以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與中國古代的丞相的職能和地位基本相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大老并非是常設官位,只有在特殊時期才會設立。 ![]() 在豐臣秀吉統治時期,就設有大老一職 在大老之下,又設有老中和若年寄,通常為八人。在幕府將軍未設立大老的情況下,老中為幕府行政體系中的最高官員,同樣負責輔佐將軍處理全國政務,并基于將軍的意志向各地的行政機構下達法令。 若年寄的地位則略低于老中,設立該職位是為了填補老中的權力空缺,管理一些處于非老中管理范圍之內的官員。 不難發現,這其實與中國古代所采用的三省六部制有著極為相似之處。大老、老中和若年寄,其實就和三省基本類似。在這之下,還設有其他分支行政機構,以便于處理更加細致的行政事務,大大提高了幕府的行政效率。 在對行政機構和行政體系進行一系列的改良后,幕府將軍統治地方的效率便隨之提高了。不僅幕府將軍的意志可以更快傳遞到地方,幕府將軍處理政務的壓力也隨之變小;各行政機構之間的配合也變得更加緊密和嫻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大老、老中和若年寄這三個級別的官員,通常是從各地的大名中選拔而來。這也就意味著,德川幕府仍然沒有擺脫貴族政治的影響,也間接證明了在江戶時代初期,各地大名依舊具備著較大的勢力。 ![]() 三省六部制邏輯圖 強化等級制度
在日本正式進入江戶時代之后,擺在封建統治者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削弱各地大名的勢力,避免大名反抗幕府將軍的情況出現。但江戶時期的日本的政治結構就決定著,地方大名是時刻都能夠威脅到幕府將軍實行封建統治的危險因素。 在無法改變政治結構的背景下,德川幕府采取了在地方設立監察機構的方式來監督大名們的活動。如果地方大名有私自擴充武裝力量的行為,或暗中與其他大名締結同盟協定或聯姻,那么這些監察官員就會將情報上報給幕府將軍,幕府便可以提前應對有可能發生的風險。 ![]() 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德川幕府是沒有能力直接剝奪地方大名對領地的征稅權和統治權的。尤其是在江戶時代初期,各地大名的勢力相對來說還比較強。如果幕府將軍貿然對各地大名下手,則很有可能步西漢時期發生的七國之亂的后塵。 因此,當時的幕府將軍只能采取在地方設立監察機構的方式來監督各地大名的行為和活動。除此之外,其實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在此后漫長的年月里慢慢削弱大名們的勢力。概括來說,就是'溫水煮青蛙'。 ![]() 原豐臣家家臣池田輝政
和身為大名的貴族階級一樣,武士階級也是幕府不得不提防的一個階級。從鐮倉幕府建立開始,武士階級就一直活躍在日本的政治舞臺之上,就連德川幕府也是由武士階級所建立起來的。 但是,德川家的階級性質已經在德川幕府的建立之后發生了改變,即從武士階級轉向了封建統治階級。因此,幕府將軍必須提防武士階級,避免后者威脅到幕府將軍的封建統治。對此,幕府將軍采取的做法是將武士階級牢牢固定在城市之中。 與此同時,幕府將軍還將農民階級固定在了農村。由于農民階級的人口基數占比較大,因此也成為了幕府必須監控的對象之一。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可以避免流民的出現而影響到社會秩序的穩定;而且還能夠促進農業的發展。 更關鍵的是,這樣做還可以避免武士階級和農民階級結為同盟,共同對抗封建統治階級。 ![]() 江戶時代的武士們 相比起武士階級來說,農民階級受到的控制要弱一些。自從日本第一個武家政權出現后,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一直都是武士階級,而非農民階級。換句話說,在武家政權統治日本的這段時間里,農民階級的存在感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因此也不足以引起封建統治者的警惕。 而武士階級不僅長期被封建統治階級所監控,還被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比如鼓勵武士'均衡發展',即不要一味的修習武藝,也應當修習一些文化知識。如此,幕府便可以向武士階級灌輸忠君的思想,最大程度避免叛亂的情況出現。 不僅如此,幕府還對武士階級的權力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比如不允許武士隨意殺害平民。即便二者發生沖突,也必須由當地的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進行裁決,這也是江戶時代的日本逐漸走向法治社會的一個重要進步的體現。 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避免先進思想流入日本國內
在德川幕府確立了對日本的封建統治之后,就公開宣布實行閉關鎖國的保守政策。此后,日本人被禁止離開日本,即便是身居國外的日本人也不允許返回國內。不僅如此,也禁止任何外國人踏上日本的土地,只有清人和荷蘭人除外,這是因為清人和荷蘭人都沒有從事過有關基督教的傳教工作。 ![]() 前往日本傳教的傳教士基本上都是耶穌會的成員 與此同時,身在日本的天主教傳教士也將隨著閉關鎖國令的出臺而被驅逐出境。對此,洛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的湛貴成教授在《閉關鎖國時期日本對清商的政策》一文中提到了幕府針對天主教傳教士的原因:
由此可見,德川幕府針對天主教傳教士并非是毫無理由的,而是因為這些傳教士的活動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本和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傳教士們的壟斷貿易活動使日本的財富大幅度外流;而傳教活動無疑也影響到了幕府將軍的封建統治。在幕府將軍看來,對天主教傳教士施行寬容的政策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因此才會采取如此極端的方式。 ![]() 耶穌會所使用的徽樣
所謂閉關鎖國,并不是真的斷絕和國外的一切聯系。由于日本是一個島國,許多生產資料和商品都無法完成自給自足,因此仍然需要保持和外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聯系。 按照正常邏輯來說,正常的商貿往來是不會影響到幕府的封建統治的。但是幕府將軍擔心有先進思想會隨著國際貿易的活動而逐漸傳播至日本國內,因此對國際貿易活動也一直進行著嚴格的監視。 雖然幕府是允許商人進行正常的海外貿易活動的,但是多少還是會對日本的海外貿易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基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外貿易和商業才應當成為支柱性經濟產業。 但是幕府為了穩定統治,執意將農業改造為日本的經濟支柱,這就導致日本經濟的增長速率變得非常緩慢,進而導致日本在整個江戶時代的發展都變得異常緩慢。 ![]() 從公元6世紀開始,大阪港就是日本重要的港口之一 結語相比起鐮倉幕府和室町幕府來說,德川幕府在實行了幕藩體制之后,集權程度和政權的穩定性要遠遠優于前兩者。這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畢竟時代在進步。這也足以證明江戶時代的封建統治階級已經充分吸取了歷史經驗教訓,在盡可能避免歷史的重演。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德川幕府所推行的幕藩體制依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是閉關鎖國政策。雖然這一政策可以延長德川幕府的統治時間,但是這種極為被動和保守的方式卻不是綿延國祚的最好方式。 正是因為日本采取了閉關鎖國這一較為極端的方式,才導致日本在近代一直處于落后的境地當中,并且與時代嚴重脫節。好在在日本被迫開國之后,及時與國際和時代重新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系,否則日本將失去最后脫離困境的機遇。 參考文獻: 【1】《閉關鎖國時期日本對清商的政策》,湛貴成著 【2】《日本'閉關鎖國'的再認識》,劉曉莉著 |
|
來自: 西一里2l6sluho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