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藥”不靠譜,還得靠戒酒!(上篇) 合肥京東方醫院 藥學科 杜子偉 “酒逢知己千杯少”、“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茶七,飯八,酒十分”歷來是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和生活哲學。飲酒早已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風俗文化。 “無酒不成席”。日常朋友小聚、家有喜事、單位聚餐、客戶應酬、心情郁悶,過年過節家人團聚,難免會喝酒。飲酒“少則怡情,多則傷身”。 一、醉酒危害 醉酒又稱酒精中毒,是指一次飲大量酒精后發生的機體機能異常狀態,對神經系統和肝臟傷害最嚴重。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先興奮后抑制作用,輕則面紅耳赤、語無倫次、行為反常、惡心、嘔吐、頭痛、頭暈、嗜睡等,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長期過量飲酒更是酒精性肝病、高血壓、心血管病、腦血管病、老年癡呆等發生的危險因素。 二、酒精代謝原理 所謂“解酒”,實際上是人體自身對酒精的一種代謝過程。酒精被人體吸收后迅速積聚在血液和各組織中(腦組織中酒精濃度是血液酒精濃度的10倍)。絕大多數酒精主要在肝臟中代謝,只有極少量酒精直接經腎從尿中排出或經肺中從呼吸道呼出或經皮膚隨汗蒸發。在肝臟內酒精被乙醇脫氫酶和微粒體乙醇氧化酶系統所氧化代謝成乙醛,乙醛脫氫酶再把乙醛氧化成乙酸,最終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乙醛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功能,會引起臉色泛紅甚至身上皮膚潮紅等現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上臉”。在一般人體中,乙醇脫氫酶的數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就比較多。這種乙醛脫氫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繼續留在體內,使人喝酒后產生惡心欲吐、昏迷不適等醉酒癥狀。因此,不善飲酒、酒量偏小的人,即屬于乙醛脫氫酶數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 以上,我們了解下醉酒的危害和酒精代謝原理。有些朋友會問了,藥店里不是有賣“解酒藥”嗎?吃點“解酒藥”不就行了嗎?關于這個問題,我將在下期繼續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