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斷舍離這三個字深入人心。 無數人被這種極簡的生活方式吸引,紛紛加入到了扔扔扔的隊伍。 沒錯,看著本來被塞得滿滿當當的屋子,開始變得空空蕩蕩,內心的確是有些小爽。 但相信過不了幾天你就開始后悔了! ![]() 不斷打臉的斷舍離 有很多朋友表示,一開始看著滿屋子的東西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 左思右想咬咬牙扔了一次之后,發現扔掉舊東西竟然這么爽!甚至有人表示扔東西扔上了癮,越扔越淡定,簡直停不下來。 ![]() 可是,痛快地扔了后怎么樣了,有沒有人后悔呢? 最多的情況就是,一時扔一時爽,過了不久又不得不打臉,再一件一件買回來。
![]() 結果不久之后:
![]() 這樣反反復復,不僅浪費了金錢和精力,家里又漸漸被塞滿,斷舍離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實現。 我們之前寫過一期典型的“反面教材”案例: 《知名男星斷舍離,花100萬扔了家里33噸物品后,卻后悔了!》 ![]() 為什么斷舍離之后一段時間,當初被扔掉的東西又一件一件被買回來? 那是因為你正在做的是偽斷舍離啊! ![]() 什么才是真正的斷舍離 什么斷舍離?不就是讓人扔東西嗎? 其實,扔,是對“斷舍離”最大的誤解。 但很多人都扭曲了“斷舍離”的認知,認為就是簡單的清理物品,然后扔掉,如果你也是這樣理解的話,那只能說明你也不懂什么是“斷舍離”。 ![]() 為了扔而扔,把扔多少東西變成是否斷舍離成功的標準。最后家里變成一間冷冰冰空蕩蕩的房子,既不方便又不美觀,這絕對不是我們要追求的。 真正的斷舍離不同于大掃除和扔東西,它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我們的內心。 斷舍離應該是通過收拾物品來理清自己的內心,不僅讓家更清爽,也讓我們的人生更舒適,內心更清凈。 ![]() ![]() 斷舍離三步走 在決定實行斷舍離之前和之后,如果你能考慮清楚這三件事,才算是真正地完成斷舍離。 第一步:為什么會被列入“清理名單” 一件物品來到你的家,是你精挑細選來的,還是大減價時頭腦發熱扔進購物車的?囤積的物品不僅占用了居住空間,降低了生活舒適度,過了保質期還會造成浪費。 當一大批化妝品洗發水過期,你不得不丟掉的時候,是否應該問自己:是不是下一次可以用完再買,不再盲目囤貨? ![]() 每扔掉一件東西之前都要反問自己的內心,才能明確需求。避免下一次的不理性購物。 第二步:扔掉的東西再利用 一旦決定了要扔掉的物品,不是直接丟到垃圾箱“完事”大吉。我們的地球資源寶貴,你淘汰的物品可能正是別人需要的。 ![]() 有價值的東西可以掛在二手網售賣,舊衣服和書籍可以送人或捐贈。實在沒有地方去的東西,也要做好垃圾分類,盡量循環利用,不造成浪費。 尊重每一件物品,哪怕小到一張紙、一支筆,都應該充分實現自身的價值,而不是被吃灰閑置再扔掉。 ![]() 有了這份敬畏之心,就不會在大減價時頭腦發熱,盲目聽從商家的推薦,為了一些刻意創造出來的需求,完全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剁手。 第三步:發揮最大的價值 很多產品的功能重疊,千萬別聽信商家花言巧語地推銷,以為自己真的有那么多需求。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買完空氣炸鍋又默默吃灰的經歷吧?其實一臺帶熱風功能的烤箱就能代替,給本來就不大的廚房節省了空間。 ![]() 一物多用的產品也是節省空間和荷包的竅門。 比如能睡人的沙發床、帶有儲物功能的坐凳;衣服盡量選擇基礎款,這樣就能搭配出更多的風格,減少購買的件數。 ![]() 舊物改造也是整理師們的私藏的小心機: 購物后的手提袋,經過改造可以代替抽屜收納盒;舊牛仔褲和舊毛衣改造成特色靠墊;空牛奶瓶洗凈變身漂亮的花瓶。 扔東西不是目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利用每一件東西的價值,避免重復購買,謹慎添置。 ![]() 扔扔扔簡單,可是扔完之后還是要過日子,雜物還會產生,所以合理地整理收納,就是讓斷舍離可以持續下去最重要的關鍵。 ![]() 真正的斷舍離不等于清空物品,整理好內心,弄清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生活習慣,敬畏并認真對待每一件物品,做好這些事,才不會盲目跟風扔東西再買回來。 ![]() 斷舍離并不是物品的減法,而是人生的整理,如果你還陷在一直扔一直買的痛苦循環里,不妨按照文中的三個步驟走吧。 *版權說明:本文為原創,以上圖片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