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起了一個大早,雖然天陰欲雨,我還是在包里隨手塞了一把折疊傘就出發前往荊川公園了。 荊川公園位于常州南郊陳渡橋左的陶家村,是為了紀念明嘉靖年間著名的常州籍抗倭英雄和文學家唐荊川先生而建。 才走進去,我就被如雪般壓著枝頭的梨花給驚艷了一下,很快就被梨樹下左三圈右三圈的海棠盆景給迷倒了。直到逡巡了很久,才想到移步游覽公園。 公園總占地面積一百八十畝,其中水域面積三十五畝,是常州僅次于紅梅公園的第二大公園。 布局上以半崗小坡曲水靜湖的自然山水園景為主,幾大景區分塊布置,走過一個景區就會有指示牌,因此并不怕走迷了。 雖然被人為地劃分為碧水流英、玉樹瓊花、花海融春、陳渡草堂、楓巒疊翠等八大景區,不過我沒有閑心去游樂項目,在賞完了春花之后,就一心直奔人文遺跡。 沿著河邊的道路直奔目的地,一路上自然看飽了桃花,尤其是罕見的菊花桃,更讓我流連良久。當然,碧桃也很漂亮,紅的白白開得春天又深了幾分。 可惜的是走到唐氏宗祠的時候,發現人家是關著門的。可能如今還有唐氏后人前來祭奠,平時應該不開放。也或許我今天趕了一個大早,還沒到人家開門的時間?不過沿著宗祠外圍轉了一圈,沒有看到開放時間,估計一般是不開放的。 這座宗祠原來在青果巷224號,后來移建到公園,這是唐氏大宗祠,是明末清初的建筑,據說還有元代大書法家倪云林等的書條石刻。 宗祠的雕刻很精致,祠外的竹子很青翠,隔著一條路的河畔則是桃紅柳綠的江南春景。 再往前走就到了公園的邊緣,只能怏怏地往回走,其實荊川公園不僅有人文景觀,也有典型的江南園林景觀。小橋流水兼而有之,亭臺樓閣一樣不缺,還有探入湖心的折橋,湖畔有仿古的休息亭。 早晨的荊川公園很安靜,湖畔的花兒們開得爭先恐后,菊花桃和碧桃唱著主角,它們顏色鮮艷,花開錦繡,倒映在湖面的景致非常秀麗。郁李和迎春花也不甘寂寞,紛紛綻開了笑臉,迎接這一年中最美好的人間四月天。 小徑旁另一有片桃林,不過規模其實也不算很大,不過基本都是粉色的,規格倒是很統一。其實剛剛一路行來,桃花們已經讓我看得眼花繚亂了。其實桃花臨水照影,或者在亭閣前斜伸一枝,又或者在橋頭盛開,景致看著更美。 聽雨軒是一組長軒,面闊大約五間的樣子,外墻用的是青墻,玻璃幾乎落地,還是很現代化的。 待鸞亭不知道有什么典故,就是一座四方亭子,飛檐翹角,很適合江南園林的格局。兩側還有副對聯,也沒仔細看。 沿著小溪繼續前行,有一影壁,上面是一位騎士,有點潑墨寫意的風格,右上側題字“順之愛國”,想來是唐荊川的形象吧。 唐荊川,原名唐順之,明代常州人,因為愛好荊溪山川秀水,因此自號荊川。二十三歲時中進士,禮部會試第一,入翰林院任編修。一年后告病歸故里,閉門讀書二十載,于學無所不精,成為著名的文學家。倭寇入侵,他親督海師阻擊倭寇,屢建奇功。在赴任鳳陽巡撫途中,不幸病重辭世,終年五十四歲。 我喜歡沿水岸一路前行,正逢花事,紫荊花也開得十分茂盛,那紫紅的顏色哪怕天陰沉著也顯得很亮。西府海棠還沒有長得很高大,新葉抽出,花期未盡。 武像塑的是唐荊川披甲的武將形象,一桿長槍直插云霄,他一手執槍,一手插腰,后身是仿佛被風吹得獵獵作響的坡風,站在城頭,目視遠方,仿佛正在看敵情。 作為文學家的荊川先生同時也是一位武術大家,在明嘉靖年間任兵部主事,后任后部職方員外郎、郎中等職。 他最為人稱道的功績就是抵抗倭寇,曾親自率兵與倭寇六戰于東南沿海,并在東海一役中擊沉倭寇十三艘戰船。 他是中國整理拳術著作第一人,輯錄的《武編》既是中國武術史上的重要著作匯編,也是中國第一部武術理論著作。 說到抗倭名將,我們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戚繼光,這位長期在抗倭第一線的戚家軍主帥,還曾向荊川先生請教過槍法呢。 陳渡草堂是荊川先生讀書的地方,匾額由常州籍著名書畫家謝稚柳所寫。說是草堂,其實是江南古典園林建筑群,包括五方樓、春池館、壓溪榭、賴云閣,還有回廊、假山、清溪、小橋等,環境幽雅,是荊川先生早年告病休養和罷官歸里后潛心讀書的地方。 他在這里閉門謝門,教誨門生,主張務求實在,不尚空談,他的理論主張對常州一帶的治學影響很大。 原來的讀書處在抗戰的時候,被毀盡了,后來政府根據清代謝應芝《襄文讀書處記》的描述進行了修復。 在處理上,沒有高墻大院,采用局部敞開式,以透廊和水體代替圍墻,園內外景色可以相互滲透,主景地位更加突出。 南牌樓上有“荊川先生讀書處”,這是他外甥題寫的。說到他的這位外甥,那也是大名鼎鼎的東林黨人孫慎行,在明朝官至禮部尚書??赡軐O慎行比不上荊川先生的文武全才,但比舅舅會做官。 陳渡草堂曾幾易其主,陶自悅購得后改名陶園,道光年間沈姓購得,后復為陶氏子孫贖回,更名復園。 咸豐年間樓館悉毀,僅存荊川先生手植皂莢樹、梨樹、朱藤與碑碣。抗戰前幾年由地方人士集資修葺,不過抗戰的時候又毀了。 草堂內鮮花盛開,海棠和梨花爭著春風的恩寵,迎春花默默地退守到池塘邊。垂絲海棠的規模比較大,西府海棠臨水而開,梨樹高大茂盛,水邊還有一排金桔,可能等著栽入地面吧。 出門還有一片蝴蝶花已經稀稀疏疏地開了,老樹根上又生新草,不過大樹估計已經敗死,可惜了這株大樹,可能還是荊川先生手植的樹吧。 唐荊川墓有一條長長的甬道,牌坊很高大,可見荊川先生在常州人心目中的地位,那是確實很高的。 墓有三座,中間一座格外高大,墓碑上刻著“明贈兵部侍郎謚襄文荊川唐先生之墓”,墓上綠意蔥蘢,打理得十分整潔。 石屏前有荊川先生的石像,這次塑的是文士像,符合他大文學家的身份,寬袍廣袖,十分飄逸。 門口有一個小型的花卉市場,大多是售賣多肉植物的。其實我進門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不過那時急于撲進公園,只是稍稍瞄了一眼。 出門的時候好像時間也有些緊了,于是再度瞄了一眼,就急于離開。看起來,人家的價格應該還算公道,有些本地人正在選購。 曲水平湖不忍辭,百花競放染春池。 武崇秦漢迎倭寇,文尚唐詩順舊詞。 ——七絕 自駕游:常州荊川公園 4月仲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