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想要減肥的朋友們,介紹“吃肉不長肉”的3個要點,供大家參考。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一般成人平均每天可食用魚、禽、瘦肉和蛋類共120~200克(生重),其中雞蛋每天可以吃1個(約50克)。 魚蝦等水產類食物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且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建議每周吃兩次水產品或300~500克(生重)。 一般來說,一個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及厚度的生肉約50克,50克生肉變成熟肉以后大約是35克。 第一步,先喝湯。 餐前可以喝一點淡淡的蔬菜湯,蔬菜湯能量比較低,體積比較大,多少都能占一點胃的容積。 建議少喝豬骨頭湯、濃的雞湯、奶油湯等,這些湯中含有的油脂能量高,對體重控制不利。 第二步,吃蔬菜。 清淡的小菜,可以提供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建議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綠葉菜。 第三步,吃動物性的肉菜。 動物性食物香噴噴味道好,肚子餓的時候,先吃肉容易吃超量,而先吃菜再吃肉,有助于控制好食用量。 最后,再吃主食。 主食盡量粗細搭配。 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這一進餐順序餐后血糖波動小,還可以延緩胃排空,餐后更不容易饑餓。 有的朋友可能順序有調整:先喝湯,吃點青菜,然后吃點主食,或者跟肉交替吃,這樣也可以。 減慢進食速度對于控制體重有利。研究發現,同樣量的食物,肥胖者用8分鐘就吃完了,而消瘦者卻用了近20分鐘。 當吃飯速度很快時,比如5-10分鐘就吃完了一頓飯,身體的攝食中樞和厭食中樞根本來不及接收到反饋信號,更容易吃多。 大家可以嘗試一下,當把一口飯在嘴里咀嚼25下,再往下咽時,會發現能產生輕度的厭食感。而且在細嚼慢咽的過程中,有些食物本身含有的促進消化和代謝的成分得以充分分解,有利于消化和代謝,從而減少一部分熱量的存儲。 在用餐時間上,盡量早餐能吃20分鐘左右、午餐30分鐘左右、晚餐40分鐘左右,讓自己有充分的時間慢慢咀嚼。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 于康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