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夫差果然信守諾言,于蛇門之外再次大擺酒宴,恭送勾踐夫婦、范蠡歸國,吳國百官紛紛敬酒稱賀,勾踐一一答禮。 宴席結束,吳王陪著勾踐等人走出宮外,那廂早已備好一輛駟馬車輦,夫差手拍勾踐肩膀,說:“越王到吳國服罪三年,畢恭畢敬,深深感動寡人,但愿越王別記舊恨,常思寡人對你的寬赦之恩,從此兩國永結盟好,謹記,謹記。” 勾踐聞言,匆忙跪倒,面露悲泣不舍的哀容說:“越已舉國歸順,日后自當長久報答吳王厚恩,勾踐愿隨時恭迎大王駕臨越國。” 夫差捋須道:“很好,天遙路遠,你們這就上路吧!” 說完,親自扶起勾踐,送他夫婦上了馬車,范蠡登車駕馭,但聽鞭梢一響,馬車轉而向南,飛速行去,揚起一陣久久不散的煙塵。 時為周敬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491年事。 次日,馬車駕臨浙水岸邊,文種已經得報,率領越國群臣長跪艦船等候。 勾踐下車,遙望江水拍岸,飛鳥回旋,回想這三年非人的生活,夫婦二人是忍不住抱頭痛哭,范蠡、文種好生勸解,越王擦干眼淚道:“寡人昔日離開越國,原想再也回不來了,天可憐見,竟使寡人重見天日。”于是下令,星夜開船,返回越都。 越國百姓聽說大王歸來,全都叩拜迎接,都城內外一時歡聲雷動。 次日一早,勾踐赴宗廟拜祭,隨后臨朝問政,嘉獎范蠡、文種及諸位守國大臣之功。 早朝散罷,勾踐私下問范蠡:“寡人今后該如何振興越國,以求報仇雪恥?” 范蠡答說:“只要主公不忘石屋之苦,對吳王外顯恭順,暗地招攬賢才,擴招兵士,體恤百姓,越國自會復興。” 勾踐捋須道:“說得好,寡人應當親為表率。”隨即下令,任文種治理國政,范蠡督管軍旅,重金招賢納士,減免百姓賦稅,挖掘荒田耕地,開始暗蓄實力。 勾踐又令擴建會稽城,包羅會稽山在內,一來警惕吳兵進犯,二來為日后可以迅速出兵。 為了加快復仇,勾踐立志勞身苦心,自己搬出華宮圣殿,住進一所破舊木屋,每日抱柴入睡,不用床褥,不吃魚肉,并在屋頂懸吊一枚豬膽,吃飯之前,必要先嘗一口,然后按劍慨言:“勾踐,會稽之敗、石屋之辱,不要忘懷!” 此時,越國自從兵敗,缺少大量男丁,為了增加兵員勞力,勾踐下令,少女不許嫁給老翁,老者不讓娶少女為妻,女子十七歲必須嫁人,男子到二十務必成親,否則一概論罪。 還有,孕婦待產需報官,官員要派醫生看護,生男孩者,賜酒和一條狗;生女孩者,賜酒和一只豬,生二胎以上者,家里留一,其他皆由國家收養。 勾踐還經常巡視民間,車上帶有大量米菜果蔬,遇見饑民或童子,便令賞賜,看到田間干活的農民,勾踐是立即下車,帶領隨從幫忙耕作。 勾踐夫人也身著粗布衣裙,親領宮中女眷紡織種菜,并常去百姓家中噓寒問暖。 就這樣,在勾踐夫婦的帶動下,臣民逐漸上下一心,發憤圖強,振興家國。 另外,勾踐每月必派使臣前往吳國問安供奉,時間久了,吳王大受感動,封賞越國土地八百多里。 伍子胥見狀,暗自揪心,可他勸諫吳王也不聽,只好稱病不朝,夫差見不到伍子胥,反而覺得耳根清凈。 這天,夫差對伯嚭道:“現在越國賓服,朝中內外無事,寡人該如何享樂才好呢?” 伯嚭笑道:“自古君王建立功業,無不喜歡擴建宮殿,臣覺得主公的姑蘇臺太小了,不足以展示大國風范,主公不如把姑蘇臺重新擴建,使它高可遠望百里,寬能容六千余人,內聚歌童舞女,主公在其中笙歌品酒,便是享受人間極樂了。” 夫差聞言大喜,遂派人出城,花重金尋求高大木料。 這事很快傳到越國,文種便去進見越王,說:“主公志在報吳國之仇,眼下有個機會來了。” 勾踐驚喜問道:“文大夫速速講來,究竟是怎樣一個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