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在中醫診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是沒有好師傅帶,又往往讓初學者甚至還有很多中醫人到老亦不得其門徑,可見脈診之難。 那么,難在哪?
難在實操,所謂:胸中了了,指下難明。
沒辦法,最后,只能裝裝樣子甚至棄之而不用。悲哉!
《診家樞要》曰: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曰按,曰尋。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
那么,臨證又當如何實際操作呢?
浮取(輕取、輕按)是三指輕輕放到寸口部寸關尺上,力度在三菽之力以內,就是三個黃豆的重量,即《難經》所謂“輕觸手即得”,也就是不用力按,三指自然放到脈上,不加力,或者說“輕手按之即得”力度在三菽之力以內(如果患者比較胖可以稍微加力)。即所謂: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于皮膚之間也,謂之浮取。要掌握浮取的力度,必須運用掌部的韌力舉起手掌,控制三指觸及在皮膚上而基本不用施力。
然后說重按,重按就是三指用力重按至骨(也就是按到底),然后稍微抬起一點點,正如:《難經》云:“按之至骨,舉之來疾者”這時的脈是沉取。從中取力度逐漸往下按壓,將脈管壓抵住在筋骨間,此時的脈管一般被壓扁了,特別是尺部的脈象還比較明顯,而寸關的搏動相對沉悶。此時手指可上下提摸,以脈動最明顯,力度最強時作為沉取的位置。如果此時繼續下壓將會將脈管壓死,關部常感覺不到脈動,而尺部和寸部只有微弱的跳動,此時就到了推筋著骨的力度了,是謂沉取太過。
中取,就是沉取后,三指上抬到沉取和浮取的中間(指力不輕不重)。這時候就是中取了。 或者說是以不輕不重指力按之,其標準是按至肌肉的部位,總按的話,三指下壓到各部脈的搏動同時最強,脈象感覺最敏銳的時候就是中取的最標準位置;如果是單按,亦以該部脈搏搏動最強位置為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