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文末有資源 點擊小程序即可觀看 當地時間12月12日,第33屆歐洲電影獎在德國柏林揭曉。丹麥影片《酒精計劃》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在內的四個獎項,成為本屆的最大贏家。它也將代表丹麥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 中年危機以及酗酒題材,似乎在最近幾年已成為網絡熱議話題。而且大多聚焦于男性,但這不光是屬于國內男性的問題,更是一個全世界的男性都要面對的問題。在他們眼里,似乎,酒精成了解決危機的萬能靈藥。 《酒精計劃》是繼《狩獵》8年后,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與'麥叔'麥斯·米科爾森的再次聯手之作。《狩獵》豆瓣評分高達9.2,也同時幫麥叔拿下了戛納影帝,此后便開啟了他性感迷人反派專業戶的生涯。 麥斯·米科爾森&托馬斯·溫特伯格 007皇家賭場,漢尼拔、《奇異博士》里的卡西利亞斯,以及即將接替德普出演《神奇動物3》中的蓋勒特·格林德沃…… 毫無疑問,無論是在藝術片還是商業片中,他都是同代最優秀的男演員之一。 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是北歐著名的國際化導演。他的長片處女作《最偉大的英雄》共獲得丹麥電影獎三項大獎。而他和拉斯·馮·提爾帶頭起草的“Dogme95宣言”更成為二十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運動運動,由其他率先拍攝編號第一號Dogme電影《家族慶典》更是轟動國際,先在戛納拿下評審團大獎,接著又得到歐洲電影獎年度最佳新導演,美國獨立精神獎以及紐約、洛杉磯兩大影評人協會則頒予最佳外語片肯定,這部片更在他的祖國丹麥創下入圍7項全數得獎的光榮紀錄。 截止目前,《酒精計劃》獲豆瓣7.3分、IMDb8.0分的優秀成績。在這個熱門大片集體“撲街”的12月,這樣一部氣質獨特的歐洲小眾影片,或許能為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這是一部丹麥影片,在刻板印象中,北歐地區的電影就如同他們的民族個性一樣,比較平淡。但這部電影似乎是導演有意為之。本片前四分之一的部分講述的是四名高中男教師面臨中年危機,節奏如同它所表現的內容一樣枯燥乏味,他們遇到了所有男人都有可能遇到的情況。 麥叔飾演的如今高中歷史老師馬丁,課堂枯燥混亂,糟糕到被學生家長集體約談。而十二年前的馬丁未來無限可能,研究經費和博士學位都擺在眼前,但因為家庭,他全部拒絕了,現今卻已然配不上光輝的曾經。 馬丁有三個好友,體育老師湯米,音樂老師彼得以及心理學老師尼古拉,生活對于這些男人來說是一種折磨,盡管他們并沒有遭遇什么毀滅性的坎坷,但生活依舊一塌糊涂。不過好在,他們還知道積極尋找自救的方法,那就是喝酒。并且找了個正經的理由——做實驗。 他們在一次爹味聚會上,有人提起一篇研究成果,認為在工作日適量飲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性格形象,并幫助他們與工作和個人生活重新建立聯系。他們認為可行,便行動了起來。無論在學校還是家里,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四個男人將保持整天輕度醉酒,隨時監測酒精濃度并對個人狀態進行記錄。 我們都知道,酒這個東西有著神奇的魔力,大部分人在攝入酒精之后會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本片中的四人組也是如此。自從白天喝上酒之后,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疼了,上班也有勁了,教學方法也變得活潑了,也愛跟別人交流了。本片的鏡頭語言此時也隨著角色們體內酒精含量的升高而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不過可預見的是,這些轉變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如果酗酒之后人會抵達一個巔峰時刻,那么滴酒不沾時便等同活在地獄。在被酒精馴服之后,四個男人徹底背離了那個最初目標——正常的生活。 他們開始變本加厲地喝酒。終極宣泄,挑戰極限。影片中,酒顯然被當作一個模糊了動機的角色,飲酒有時是禁忌,有時是救星,有時則是死神。 《酒精計劃》是以男性為中心的情感延伸,它是中年男人專注于解決個人創傷的產物。人到中年一切成空,疲憊、憂郁、憤怒,中年男人渴望他們的黃金時代,但好時光不再,生活是結結實實的一塊,只會在巔峰之后順著一條清晰可見的下行拋物線漸漸消失。 為了滿足精神上的饑渴,為了逃出窘境,為了與不可控的狀況周旋,酒精成了中年男人們用自由意志選擇的撒旦。麥叔對馬丁的復雜詮釋,也讓《酒精計劃》從酒鬼的荒唐特質上升到帶有悲涼底色的人生復盤。影片開頭引用了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的一句話: 青春為何物?南柯一夢罷了。愛情為何物?夢中的造物罷了。 此外,片中有一個細節,導演溫特伯格在影片結尾把此片獻給了他19歲的女兒Ida。Ida原本會在片中飾演一個小角色,但在影片開拍前因一場交通事故失去了生命。在電影里抬棺的一幕,在電影外卻是導演為自己的女兒抬棺。 酒精只是面對生活的一個調劑,而不是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你本以為酒后是天堂,但醒來之后便會發現,是生活的分崩離析。這就是成長的代價,也是現實生活的殘酷。我想,這也許就是本片想要向大家傳達的主題。不要讓任何外物給你面對生活的勇氣,自己拯救自己才是傳奇。 導演: 托馬斯·溫特伯格 豆瓣 7.3 IMDb 8.0 類型: 劇情 / 喜劇
—--The End--—
|
|
來自: 昵稱58063980 > 《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