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堂主在備用號里說了關于接下來的選股的策略,主要會圍繞“超跌+超預期+龍頭”展開。 ![]() 直到今天,這方面的選股,才有了新的進展,舉個選股案例,即今天分享的個股:貝泰妮,且看它的三個特征: 超跌:股價從2021年11月3日的最高249.99元,跌落至2022年3月16日的145.37元。 超預期: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40.22億元,同比增長52.57%;實現歸母凈利潤8.63億元,同比增長58.77%;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8.13億元,同比增長58.59%。2021年業績,線上和線下銷售均實現快速增長,超預期。 龍頭:主品牌薇諾娜精準卡位敏感肌護膚第一品牌,貝泰妮是國內皮膚學級護膚品龍頭,定位敏感肌的國貨標桿。 接下來,介紹一下我對貝泰妮的一些基本認識,以及相關研究和心得體會。 一、基本情況 貝泰妮,是一家以皮膚護理為基礎,持續進行功能護膚品創新研發的一家化妝品企業。主營業務是皮膚類化妝品,產品主要涵蓋三類:一是霜、護膚水、面膜、精華、乳液等護膚品類產品。二是隔離霜、BB霜、卸妝水等彩妝類產品。三是透明質酸修護生物膜等醫療器械類,用于屏障受損皮膚護理。核心品牌有“薇諾娜”。 目前市場普遍的觀點認為,皮膚學級護膚品行業遠高于美妝行業平均增速,高彈性品種成長空間大。貝泰妮通過下沉市場布局,以及品類產品延展,有望獲取更高份額。 二、投資要點 1.行業成長空間多倍,蛋糕持續做大。皮膚學級護膚品,較普通護膚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強的功效性及更天然的成分。
滲透率目前很低,也有空間的。對標美國15%個點、歐洲地區43%的增速,國內皮膚學級護膚品滲透率僅有5.54%,是有很多倍的提升空間的。 2019年國內護膚市場規模達到135.51億元,按這個增速和滲透率保持下去,到2024年,中國護膚品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元,國內市場正處于朝陽期。 2.卡位功能性護膚黃金賽道,從“藥”到“妝”的國貨崛起。貝泰妮的創始人及多名高管團隊出身藥企,經驗豐富且在行業中名聲響亮。 以前他們曾打造一款知名的皮膚科品牌“康王”涂抹藥。把擅長的從病理處理皮膚問題延伸到化妝行業,醫研合作,目前化妝品收入占比已占九成。 其實,如今的化妝品行業競爭加劇,加上直播、社媒營銷占據風口。因此,差異化品牌形象非常關鍵,細分賽道的大單品,是品牌競爭力的非常關鍵方面。 敏感肌膚就是細分的一個黃金賽道,因為敏感肌膚更換產品且有高風險,因此帶來了消費者的強黏性。 貝泰妮旗下的薇諾娜,多年來扎根功能性護膚賽道,龍頭地位穩固,在國內皮膚學級護膚市占率第一,“敏感肌修護”的專業化形象深入人心,且品牌持續高復購,具有較好的實施“大單品戰略”的土壤。 3.渠道流量變革,明星產品家喻戶曉。如今的互聯網發展,直播和微視頻,讓酒香不怕巷子深。
貝泰妮以線下為基礎,線上為主導逐漸鋪開,目前線上占比已近八成,占比較大的渠道包括線上自營、線上B2C分銷、商業公司和直供渠道。 同時,貝泰妮線下有500多人的推廣團隊,已形成“商業公司+直供客戶+區域經銷商”的完整分銷體系,除了利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營銷外,還與皮膚科醫生合作,強化醫學背書增進信任。 4.注重研發,高毛利和高盈利催生高成長。貝泰妮是比較注重研發的,已擁有提取馬齒莧、青刺果等活性成分的核心技術和發明專利,形成了11項核心技術。 它一直專注于皮膚健康領域的學科創新,2017-2020年研發投入總額從0.29億元逐年增加至0.69億元,平均增速為33.53%。研發團隊擁有100人,其中本科學歷及以上的有84人,包括博士3人,碩士24人,本科57人。專業背景系統涵蓋藥物制劑、藥物分析、中藥學、生物制藥、藥理學、生物工程、高分子化學、精細化工、設計等多個方面。 貝泰妮的盈利能力明顯高于同化妝品行業的珀萊雅、上海家化、丸美股份以及歐萊雅。貝泰妮的ROE、毛利率和凈利率整體上高于這些公司,這也是它成長性更優秀的表現。 三、邏輯小結 提煉一下貝泰妮基本面的幾條邏輯: 1.空間大。護膚品市場黃金賽道,國產突圍。 2.品牌強。多年積累,專家醫師背書建立強大品牌。 3.強粘性。敏感肌膚客戶粘性強,顧客回頭率高。 4.滲透低。線上線下融合發力,拓展私域流量潛力較大。 5.成長性。高研發投入,聚焦主品牌,發力子品牌,未來成長性可期。 以上僅個人體會,不到和不妥之處,共同探討。 申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