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軍閥,是解放前國民黨軍地方派系的重要一支,在廣西境內起家,巔峰期有20余萬正規軍,地方民團組織近百萬人,在國民黨軍內部,其整體實力僅次于老蔣的中央軍。桂系部隊中有一支63軍,抗戰時期的軍長為張瑞貴,曾在廣東、廣西境內率軍迎擊日寇,多次打退敵軍立有戰功。 ![]() 張瑞貴是欽州人,作戰勇猛,但1946年老蔣發動內戰,張瑞貴身為桂系軍官,不想被黃埔系利用,便借故請辭,離開了國民黨軍隊。解放戰爭中后期,國軍在北方戰場形勢吃緊,老蔣擔心南方根基受到威脅,張瑞貴在廣西、廣東經營多年,是桂系的重要軍官,在兩廣地區勢力很大,老蔣便決定重新啟用張瑞貴,1948年任命其擔任粵桂南區清剿總指揮,坐鎮湛江。 ![]() 張瑞貴早年當63軍軍長期間,其妻子韋秀英性格粗獷強硬,為人豪放在老家頗有威信,再加上丈夫在軍隊里官越做越大,鄉間人多敬畏韋秀英,逐漸成了當地一霸,被呼為“軍長夫人”。張瑞貴在廣州領兵期間,將韋秀英接去同享富貴,但韋秀英對于丈夫在大城市朝三暮四的做法醋意大發,賭氣又跑回老家,順道還帶走了不少國軍槍械彈藥,由此開始在十萬大山建立自己的武裝勢力。 ![]() 隨后國民黨軍在全國戰場形勢急轉直下,殘兵敗將紛紛南逃。49年底張瑞貴也支撐不住,逃往海南,原打算帶韋秀英一起逃跑,但韋秀英此時已經在廣西拉起了多達5000人的隊伍,配槍2000多支,是當地最大的一股土匪勢力,過著奢靡的生活,不愿離開大陸。 ![]() 國民黨政府看中了韋秀英的權利欲和享受心態,便順勢加以利用,任命她為粵桂邊區救國軍總指揮,要求她留在廣西搞破壞,同時作為將來“反攻”的橋頭堡,韋秀英欣然領命。1950年3月,韋秀英所部土匪勢力在欽縣那裊村發動暴亂,殺死革命群眾及當地政府征糧隊42人,隨后還多次組織破壞活動,殺害200多名群眾,搶劫財物、牲畜無數。 ![]() 由于廣西剿匪不力,主席嚴肅批評了四野負責清剿的相關部隊干部,并增派軍力加速剿匪。我軍出動兩個正規兵團,外加民兵力量近百萬人,重點清剿十萬大山地區,韋秀英所部土匪為圍剿重點。 ![]() 由于形勢危急,自知指揮能力有限的韋秀英,馬上電請臺灣方面派出軍事素質過硬的指揮官,和她一同化解危局。臺灣果真為其派來一名“救國軍參謀長”,但被我軍半路抓獲。于是將計就計,我方派出偵察科長董紹堂,以此假身份打入韋秀英匪部,迅速摸清了敵人的火力部署及兵力布置情況,里應外合之下,韋秀英的末日就要來臨了。 ![]() 1951年1月,解放軍有的放矢進展迅速,數千名匪部被斃傷、俘虜殆盡,韋秀英本人經過多日逃竄頑抗,終于被我軍擊斃于大祿鎮那厚村一處宅院之內。事后臺灣方面追封韋秀英為“陸軍上校”軍銜,其夫張瑞貴晚年在臺灣生活,1977年因病去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