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情況: 覺得很累,壓力很大,實際上什么事也沒做; 沒有人生目標,感覺很無聊,頻繁地刷手機; 想做一件事,擔心做不好,還沒開始做,就感覺到很累; 遇到事情,猶豫不決,糾結很長時間; 明明睡眠充足,卻還是感到疲憊,有種越睡越累的感覺…… 這正是“內耗”在一點一點吞噬著你。 生活的瑣碎、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矛盾等等,這些無時無刻不充斥著每個人的內心。 但是,如果一個人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內耗”上了,就沒有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了。長期如此,便會讓自己疲憊不堪。 01 ![]() 越是內耗的人,越是活得累 ![]() ![]() ![]() ![]() ![]() ![]() 1、抱怨不止 記得有次朋友聚會時,一個人在抱怨家庭的不幸,另一個人在抱怨婚姻的矛盾。聽來聽去,不過一地雞毛。相信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遇到過。 雷納·齊特爾曼在《富人的邏輯》一書中是這樣說的:每當不成功的人聚在一起時,他們給彼此泄氣。他們喜歡談論社會不平等,喜歡將自己的問題歸咎于別人。他們抱怨“制度”或“身居高位的人”,讓自己扮演沒有希望的“小人物”的角色。而這樣一來,他們剝奪了自己原本可能擁有的一切機會。 任何人都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你抱怨的一切無非是在自我”內耗“而已。 2、普遍懈怠 一邊羨慕別人的優秀,一邊在“內耗”精力去排斥自己。想要通過努力去改變現狀,但又不知從何做起。好不容易確定了目標,一旦熱情褪去,又發現自己堅持不下去。 當一個人的“內耗”越多,就越容易懈怠。 3、自我糾結 人生中通常會面臨很多選擇,“內耗”的人一旦遇到選擇的時候,就開始陷入自我糾結中,在幾個選項中反復猶豫,遲遲不能下定決心。 在自我糾結中,導致自己一直不停地在“內耗“,進入一個死循環。 4、做事拖延 做事經常拖延、逃避,行動力低下。總是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過去發生的事或未來還未發生的事上。 稻盛和夫曾說過:“總為已經發生的失敗而悔恨煩惱,毫無意義。” 我們總是停留在過去所犯的錯誤,讓自己陷入精神斗爭中,不斷地“內耗”自己的精神和精力。而對當下和未來要做的事各種逃避,一再拖延。 5、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 美國心理學家庫利說過這樣一句話:“對于每個人而言,他人于自己就是一面鏡子,每個人通過社交交往了解到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一個更完美的自我。他人的看法是影響自我形成的重要因素,也體現了本體對自我的認知不清晰和不堅定性?!?/span> 我們常常把自己圈禁在別人的目光中,往往忽略了認識真正的自己。通過得到別人肯定自己的評價來安撫自己,這往往是對自己的不肯定。 而過度的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會忽略自己最真實的感受。長此以往,就會被“內耗”壓抑得忘記自己真正的需求。 ![]() 02 ![]() 所謂的內耗,往往源自于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 ![]() ![]() ![]() ![]() ![]() 一個人一直處于反復糾結中,說到底是自己沒有放過自己。然后,陷入自我“內耗”的斗爭中,導致自己疲憊不堪。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發布了一條關于“精神內耗”的微博,引起廣泛熱議。 這條微博戳中了大多數人的內心,引起無數共鳴。 重新認識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停止“內耗”的 開始。 我們從小到大,都是活在別人的標準中,一點一點成長。長此以往,我們通常會忽略最真實的那個自己,這也是人生中最悲哀的事。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正視自己的缺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獨一無二才是最可貴的。 遵從自己內心的意愿,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關注自我的成長。 比如我自己,在職場上混跡了十余年,拿著不高也不低的工資,以工作經驗養活自己綽綽有余。不僅如此,我自己的收入也讓我有了獨立的房子。但我還是選擇了裸辭,去從事自由職業。 因為人生不長,我更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在時光中慢慢沉淀自己。 ![]() 03 ![]() 行動是治愈“內耗”的最佳良藥 ![]() ![]() ![]() ![]() ![]() ![]() 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空談,水之泡沫;實行,金之點滴?!?/span> 只有行動,才能脫離困境; 只有行動,才能改變自己; 只有行動,才是治愈“內耗”的最佳良藥。 從今天起,停止關注一切沒有營養的信息,停止胡思亂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努力奔赴未來。 ![]() 我是懿非宇,自由創作者,專注自我成長。 不負時光,自由生長。 做個有趣的靈魂,遇見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