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起來的,以古人先哲們認知世界的陰陽五行理論為根基,以宇宙萬物為藥,以萬物之氣、味、歸經為主綱,取天地宇宙自然之氣以調整人體小宇宙生命之氣,達到治病強身之功效的方法。從古至今,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中華醫藥寶庫里留下了歷代先賢反復提煉的智慧結晶,有記錄的中藥種類超過12000種,涵蓋植物,動物,礦物等幾乎自然界的所有物種。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無盡掠奪和環境破壞,已經開始威脅人類的生存。時至今日,保護環境,拯救瀕危物種,已經成為全世界之共識。過去完全依賴自然資源的中醫藥,也在與時俱進,向著全面種植養殖化過渡。2022年5月,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委托云中醫平臺,提取平臺約700家中醫門診6年診療處方數據,總計門診處方超過1200萬人次,總使用中藥飲片超過7500噸。通過AI大數據統計和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共同分析,聯合發布了《中醫診療機構中藥飲片使用及野生動物入藥情況調研報告》,對中醫診療機構和中醫師處方用藥習慣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讓我們得以全面了解當下中醫診療的用藥習慣和動物藥使用情況。 中藥材雖品類繁多,但是常用藥并不多,一個門診藥房日常備藥大約在500味左右,常用藥不超過100味。即便各地域流派用藥習慣不同,我們匯總全國各類門診包含少數民族醫藥的藥房數據后也只有1215項。其中植物1026占比84.44%,礦物藥61種占比5.02%,動物藥128種占比10.54%(其中畜禽類養殖動物藥32種占2.63%,無脊椎動物藥(蟲貝)59種占4.86%野生脊椎動物藥37種占3.05%) 提取的1200萬個處方用藥總量為7597.87噸,其中植物藥7087.12噸占比93.28%;礦物藥190.22噸,占比2.5%;養殖動物47.36噸占比0.62%,以雞內金為主;蟲貝類動物藥246.4噸占比3.24%,主要是牡蠣殼、蟬蛻等。野生動物藥材使用量26.77噸占比僅0.35%。 中藥又叫中草藥,歷代稱為本草,所以醫師最常用的藥必然是各種植物藥。其中茯苓、黃芪、白芍、當歸、黨參這些老百姓耳熟能詳超市菜場也常見的品種,也是醫師們最常用的藥物,僅這5種就占據了全部用量的12%。 動物類藥使用量在全部飲片使用總量中占比僅4.22%。排名前30的動物藥占據了所有動物藥94%的使用量,僅牡蠣一項就占了36.81%,前排高度集中。 本次分析將中藥飲片按來源分類為植物藥,礦物藥,畜禽動物藥,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主要包含昆蟲類、貝類;脊椎動物包含魚類、鳥類、獸類及兩棲爬行類,本報告重點研究的是此類野生脊椎動物。 從2016年-2021年六年間,因為平臺用戶總量的增長,飲片使用總量也是整體增長的,但是從人均消耗和使用占比是可以看出野生動物藥的使用趨勢的。 人均消耗是用當年野生動物藥消耗總量除當前就診人次總數,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全社會使用脊椎動物藥的情況。 各地域中醫流派與脊椎動物藥使用無關聯特征。但是脊椎動物藥使用比例呈現較明顯的經濟發達程度相關性。華中與華南的偏高也與當地養生膏方普及率相關。 穿山甲是使用鯪鯉科動物穿山甲的鱗甲,穿山甲取其“通”之氣,使用方向比較集中,主要針對堵塞積聚類疾病。由于穿山甲以及瀕臨滅絕,臨床上穿山甲的用量已經非常少,總量占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記。 穿山甲在各種身體積聚阻塞類疾病的作用非常突出,在一些特定疾病方面,其療效較難被取代。但是由于資源枯竭面臨滅絕,醫師們也積極探索挖掘了一些替代方案。大數據分析顯示,醫師們在癰疽瘰疬方面常選擇重樓或豬蹄甲代替,在通乳下乳則以王不留行更常用,在結節腫瘤方面常選擇蜈蚣地龍或者穿山龍取代。 鱉甲為傳統較高頻使用中藥,傷寒論及溫病條辯等重要經典都有經方如鱉甲煎,二/三甲復脈湯等,治療范圍非常廣泛。尤其鱉甲煎,在各類腫瘤疾病中使用頻率非常高,且具有一定不可替代性。使用量在所有野生動物藥總量中占比超過40%。 鱉甲常用于各種癌癥的調理及多種囊腫結節和婦科疾病。因其常用于治大病、成本不高且目前養殖化已經普及,以及其本身在”軟堅散結,通補兼顧”方面具不可替代性,臨床上較少替代使用案例。 鱉甲的總體使用率也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是2020年后鱉甲的使用量有所回升。 烏梢蛇祛風通絡藥效顯著,在臨床上治療各種風濕痹癥常常會用到,尤其中風口眼歪斜,麻木拘攣,半身不遂等。也常用于皮膚病麻風疥癬,瘰疬惡瘡等。烏梢蛇的使用量在野生動物藥使用總量占比5.04%。使用量低于鱉甲,鹿角霜及龜甲。 烏梢蛇的臨床替代也不典型,通常是用白花蛇,全蝎,地龍等其他動物藥。植物藥在替代方面療效會差很多。 烏梢蛇的使用量也呈明顯的逐年遞減趨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