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50 期 ▼ 中醫藥學的精神是什么?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飲片炮制是中藥之根本。 ■ 演講 |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張世臣 我講三個問題: 東方文明中醫藥;辨證論治精準醫療;飲片炮制。 中醫與精準醫療 精準醫療是美國傳過來的名詞,但中國也參加了基因譜的測序。參與基因譜測序的教授,在基因譜的測序完成之后的十一年,提出了“個體化定論”概念。 辨證論治精準醫療 在北中醫,劉渡舟老師、王綿之老師等都是我們的前輩,都是有崇高地位的中醫學專家。我和他們說:“你們都是大家,你們開出的方子絕對是有療效的。”但我也說:“不能把你的方子拿到藥鍋里去煮吧,得按照你的方子揀藥,煮出來的方子才有效?!?/span> 舉個例子,李時珍說人的五臟六腑都有火,在《黃帝內經》里,陰陽平和。動的病,無論你是實熱、虛熱、過了或者不及的,所以就有心火、相火之說。李時珍說: 黃連入手少陰心經,是一個治火的最重要的藥,治火就是治心經的火,治肝膽的火就是實火,要用豬膽汁來清炒; 如果是肝膽的虛火,就用醋炙; 如果是上焦的火,就用酒炙; 如果是中焦的火,就用姜汁炒; 如果是下焦的火,就用鹽水炒。 前邊是臟腑的問題,下邊說的是上中下三焦的問題。 黃連是治療眼病和痢疾病最重要的藥: 治療痢疾,黃連丸用黃連和木香; 姜黃散是用黃連和干姜; 便通丸用黃連和吳茱萸; 姜蓮散是用姜和黃連。 其實都是用黃連和姜,但是干姜和生姜是不一樣的,治療消渴是用酒蒸黃連,黃連治療糖尿病,已經是一個熱點了。 古代用酒,蒸、煮又是不一樣的: 治大失血用黃連大蒜; 治肝火用黃連吳茱萸; 治口風用黃連細辛。 這些配方都是一陰一陽,寒應熱用,熱應寒用,陰陽相濟,君臣相佐。前面牽連幾個黃連的炮制問題,最后就是黃連的配伍,就是方劑的問題。 中醫藥面臨兩大問題 如今國家對中醫藥重視,我們看到了形勢,未來很好的發展。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問題,不要誤解中醫藥體系。有的人說中醫藥房就是中藥,這是我們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 中醫:繼承不夠,發揚不足 中醫的問題是繼承不夠,發揚不足。李時珍講的九種黃連,現在加上黃連炭,就有十種不同的黃連。試問現在中醫能不能把這十種黃連用好呢?這就是繼承問題。 還有發揚問題,一個黃連變成十種黃連,是經過多少代的名醫,幾百上千年發展而來的,我們這一代中醫能不能再發展出另一種黃連,這又是一個問題。 所以說,中醫界繼承、積累先賢的經驗成為一屆共識,能不能提出新的見解并取得一屆的共識,這就是我們中醫的問題。 中藥:把飲片放在崇高的地位 中藥的問題是把飲片放在崇高的地位。我以前研究中藥學,后來做炮制,再后來做管理。我們都很重視藥材,這是對的,中醫的藥物療法,沒有藥材就沒有基礎物質。但是藥材是不入處方的,進入處方的都是飲片。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呼吁把飲片作為中醫的處方藥來認識,最終在2010年版藥典確認了中藥飲片作為中醫的處方藥。 我們要充分認識中藥飲片在中醫藥體系的地位。2011年版的藥典中設計中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那是誰的屬性呢?都是飲片的屬性,所以要充分認識飲片的地位。 那么飲片存在什么問題呢?我們飲片廠生產的都是大陸貨,比如說黃連有生黃連,有酒黃連,也沒幾種黃連。豬膽汁炙黃連,藥廠生產有幾個人在用?會用的有幾個?但臨床醫生會用。要用這個東西怎么辦?過去中醫藥房可以進行臨床炮制,后來管理嚴格這條路就沒了。如果做,那么管理應該改善,應該恢復臨床炮制。 中醫有中醫的問題,中藥有中藥的問題。有沒有人會做?這也是一個問題。現在一些見解獨到的、有經驗的老藥師逐漸的退出歷史舞臺,這些沒有繼承下來,怎么辦?這里我們還得進行一系列的培訓。 回到今天的主題,有了“好醫”,你還得有“好藥”,只有有了“好醫好藥”才能有“好療效”。 作者 / 張世臣:中藥學家,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研究所所長,衛生部藥政局副局長、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司司長,精通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F任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飲片分會專家組組長。 END 本文是由作者在“2016好醫好藥好療效”亳州沙龍的演講整理而成,內容有刪節, 本文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醫館界》立場 轉載請注明來源:醫館界(微信號:yiguanjie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