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腎病,也叫慢性尿酸性腎病,多發生在痛風多年以后的痛風患者身上,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痛風性腎病也與肥胖、基因突變的遺傳因素、代謝綜合征等密切相關。 而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尿酸過高,導致尿酸鹽在腎臟沉積、結晶是引起痛風性腎病的主要原因。 痛風性腎病,發病初期主要以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歸之于中醫痹癥的范疇,也就是西醫的痛風。 之后痛風幾年以后,尿酸降得不徹底,尿酸逐漸在腎臟結晶沉積導致腎臟病變后,出現水腫,腰膝酸軟等,則又歸之于中醫的水腫、虛勞、溺毒、關格等疾病。 那么,中醫認為痛風性腎病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今天的科普,我們來解讀福建中醫藥大學附二院的張喜奎教授對痛風性腎病病因病機的認知。 痛風性腎病,看似痰濕熱瘀痹阻,實則脾腎虧虛張喜奎教授認為痛風性腎病的病因病機很是復雜,是多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兼雜之證。 痛風性腎病,根本原因是脾腎虧虛,進而導致的痰、濕、熱、瘀這些濁毒痹阻于關節筋骨肌膚,尤其是腎臟內而發生的腎臟病變。 脾腎虧虛,多因感受濕熱, 或是是海鮮肥甘厚味醇酒等,體內釀濕成痰,導致濕熱內生; 或已經是中老年,脾腎臟器功能開始衰弱,腎陰虧虛,再因外邪引動,內外相合導致疾病。 痰濕熱毒內郁,導致氣滯血瘀,痰、濕、熱、瘀這多個病理物質相互交結,相互促進和影響,共同致病。 如此幾年積累,邪實循經循環于人體經絡,阻滯腎絡,腎氣瘀滯,血行不暢,病邪盤踞不去,積毒為患。 而且伏邪內耗,脾腎終至虧虛,在佳航當今之人勞累或感受外邪,內外因素膠著而引動,所以尿酸性腎病可以反復發作。 尿酸高,是怎么樣一步步讓你得上痛風性腎病的?最開始,高出體液濃度的尿酸,主要沉積在關節、經絡上。引起關節紅腫熱痛,主要是濕熱蘊結證,阻在關節,久可生瘀化痰,阻滯經脈,導致氣血瘀閉,所以關節灼熱疼痛,紅腫、關節功能受限,屈伸不利。 痰、濕、熱、瘀痹阻于關節,濕熱其性趨下,流注于經絡關節,所以以雙腳足部、足踝關節最為多見。 邪熱痰瘀毒濁久瘀經脈,竄入營分,則疼痛常在陰盛陽衰之時,也就是夜間尤其是凌晨加重和發作。 上面介紹的是邪實的初期階段——其實是痛風初期階段。 到了疾病的后期,隨著疾病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逐漸損傷脾腎正氣,出現正虛為主,邪實深入的情況,邪實內舍于臟腑,導致疾病向更深一步進展。 濁毒內結,傷及正氣,熱毒傷陰,腎陰耗損,導致陰津不足,形成氣陰兩虛的癥候,表現為脾氣虧虛、陰虛火旺為主癥,還伴隨著熱度未去的虛實夾雜之證。 脾氣虧虛,則脾胃運不健,運化水谷精微能力不足,腎虛則開闔不利,下關不固,氣化功能不足,導致夜尿增多。 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酸而痛。 脾濕傳輸統攝功能,腎失收攝封藏,再加上陰虛火旺、重度損傷腎臟,血液精微外泄,則有血尿、蛋白尿排出。 水濕內停外溢,可見浮腫水腫等。 氣虛,及陽,或陰虧虛,陰損及陽,陽氣受損,從而導致陰陽兩虛之證。 所以痛風性腎病到了腎臟損傷這個后期階段,會遷延難愈、久治不愈,更進一步發展為濁毒內蘊,正氣衰竭,臟腑功能虛損,則發為關格等嚴重疾病。 所以,結尾給大家一個忠告:一旦得知自己患上痛風,就要急性期消炎止痛,間歇期老老實實降尿酸,一定不能再走那些初期只消炎止痛不降酸,發展到痛風性腎病的后期悔之晚矣的難以治療久治不愈遷延難愈的糾結狀態,你就慘了。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尿酸不再高,痛風不會犯,遠離腎結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