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帶脈啟動滾球法 滾球功法是一種內、外氣交接功法。分三個方面進行,組成一套。 一、左側滾球功 ![]() ![]() ![]() 圖35 圖36 圖37
![]() 圖38 接馬步站樁(圖8)。雙掌慢慢拉向右邊肝區外,虎口相對(圖35)。略停,雙掌向外向左成半圓形推向左邊脾區,同時移動左腳(圖36、37),使左腳尖向左前方,右腳不動,成丁字步,上體也同步移左方向,雙腳底著地,全身重心落于右腳,左腳虛步(圖38)。右膝蓋彎曲要超過右腳尖二至三寸(右側滾球法相同),雙手成逆時針在胃腹部間滾動,每分鐘滾動4次,共滾12圈(可逐步增加至40圈,以下滾球速度相同)。
![]() ![]() ![]() 圖39 圖40 圖41
![]() 二、右側滾球功法 雙掌拉向肝區,雙掌滾動時應虎口相對,且上身保持正直不得隨手而晃動旋轉。移動腳時,以腳跟力轉軸轉動不可整腳離地。整套動作應做到上虛下實,呼吸自然,毋需意守,手指始終保持梯形式,腕關節不可上抬下翻,雙手掌滾動成圓型狀,胃部前象放了一個大木球,雙手掌滾動在大木球的周圍而不是在球頂。 ![]() ![]() ![]() 圖43 圖44 圖45 ![]() ![]() ![]() 圖46 圖47 圖48
![]() ![]() 圖49 圖50 [功理] 滾球主要圍繞胃腹運動,強化帶脈并啟動任脈的經氣運行,進一步鍛煉內外氣交接。主要防治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等疾病,對關節炎和腹部腫瘤等也有顯著的功效。 此法練好時它的脈沖量要比前面介紹的功法來的厲害,脈沖量增大。外氣內收、內氣外放保持不間斷地進行,從此后大大加強自身物質能量之氣,內外氣交接頻繁,為初級功法之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虎口相對 鍛煉虎口間的內外氣交接。虎口屬經外奇穴。 (二)掌心向下 在虎口相對的同時掌心向下,則掌心下部成一個氣團,照射著下半身內臟和關節。 (三)滾球 一面推動帶脈穿過任脈(注意:抱球是推動任脈穿過帶脈),一面疏通下半身的經絡。 (四)兩腿前虛后實 后腿緊,負主要運動責任,促使內氣轉化成外氣(注意:熱能是外氣的一種形式),并向虛松的前腿及上身運送,所以本式加強了經氣在足三陽經和三陰經的運行。 第十節 內氣外放調節指法 在起勢馬步站樁后進行手指調節的手指的扳動法。掌心向下,把十指伸直,無名指向下扳動,復原成梯形;再十指伸直,食指向下扳動,復原成梯形;十指伸直,小指向下扳動,復原直梯形;十指伸直,中指向下扳動,復原成梯形;十指伸直,大拇指向下扳動時,以大拇指指尖向下為準,右手逆時針方向、左手順時針方向同時劃三個圈,復原成梯形。以上扳動五個手指作為一遍,共九遍后,馬步樁五分鐘后再作收功。 第十一節 左右三關進氣法 三關進氣法是增強外氣內收、內氣外放左右開弓的功法。為了簡要清楚,只介紹左側功法,右側動作與左側相同,唯左右手換方向進行。整套功法約30分鐘做畢。 左側三關進氣法:
![]() ![]() ![]() 圖51 圖52 圖53
![]() 圖54 起勢、馬步站樁10分鐘后,右手掌轉動使掌心對準左手掌合谷穴(圖51),右手掌慢慢地推向左手掌合谷穴,推至離左手掌三寸,左手掌不變,右手掌翻轉成掌心(邊推邊翻手掌)向上,以 中指尖端為準,對準左手中指尖下方(圖52),兩手中指相距約10厘米(右手指應保持梯形式),雙手中指相對,然后右手中指沿著左手中指慢慢地往小臂中線拉到肘關節下方(右手中指沿著左手 中沖穴、勞宮穴、大陵穴、內關穴、間使穴、郄門穴止,走手少陰心經到少海穴止)(圖53),隨 即右手掌沿帶脈從左側拉到右側腰部前方(圖54)。
![]() ![]() ![]()
![]() 接著左右手掌同時進行翻轉,右手掌(以手指為準)轉動對準右掌合谷穴,自外向內成圓弧形轉動手腕(圖55、56),同時肘關節往后上方抬起一點,左手掌轉成側掌,掌心對準右手合谷穴(當右掌手腕轉至外側時),一方面繼續轉動手腕,同時逐漸使掌心翻向下方,等右手掌心向下方時, 左手掌心同時轉向上方,成十字掌相對(圖57),略停30秒鐘左右,兩掌向斜方向慢慢拉開,右手掌拉至頭部右前上方,左手掌拉至左膝蓋外側離膝眼穴10厘米左右的位置,此時雙掌仍成十字掌相對(圖58),這一姿勢約要停留3分鐘。 然后右手掌無名指扳下,對準左手掌勞宮穴,30秒鐘后無名指復原,手指成梯形式,略停(圖59),左手無名指扳上,對準右掌心勞宮穴,30秒鐘后無名指復原,手指成梯形式(圖60),略停。再左右手掌無名指同時扳動,兩無名指尖端(神經末稍)相對約60秒(圖61),然后兩手無名指復原,手指成梯形式。
![]() ![]() ![]() 圖59 圖60 圖61 ![]() ![]() ![]() 圖62 圖63 圖64 ![]() ![]() ![]() 圖65 圖66 圖67 再兩掌慢慢合攏(圖62),當左手掌合至帶脈(馬步站樁的位置)處慢慢地翻掌,使掌背向上,掌心向下,右手掌同時往下合攏到左手掌背,兩掌相距約10 厘米(圖63),右手掌以勞宮穴為中 心對準左手掌中指尖端,慢慢地沿著左手掌背拉進去(即沿著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圖64),右掌拉到左臂曲池穴時翻掌,使掌心對上臂,左手掌略翻轉成掌心向右方,右掌沿左上臂拉 至肩與胸之間方向(圖65),再從左胸處拉至右胸部,左掌心繼續向右方不變(圖66),右手掌先從胸部往下移動到肝區部(圖67),略停后向前方推出,同時左掌轉掌使掌心向下,兩掌同時放至馬步站樁掌的位置,恢復站樁姿勢,略停1分鐘,然后進行右側三關進氣法,左右兩側做完以后,站樁5分鐘收勢收功。 [功理] 加強內外氣交接,加強帶脈,使帶脈進一步推動任、督及十二經脈;擴大內外氣交接能力。 (一)兩手中指相對,右手拉向左臂少海。 鍛煉左手中沖穴(第一關)進氣。中沖屬手厥陰心包經,所以本式還有疏通心包經作用。 (二)右手自脾區拉向肝區 (三)右手提肘轉前臂 這時左手勞宮穴對著合谷穴,鍛煉右手合谷穴(第二關)進氣。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所以本式還有疏通大腸經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