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的一場惡戰,在這場慘烈的戰役中,以美軍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先后調集六萬多人,300多門大炮,170多輛坦克,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向志愿軍15軍兩個連防守的陣地傾瀉了190萬發炮彈,5000枚航彈,但是都沒有拿下上甘嶺。 ![]() 上甘嶺戰役一戰,15軍還有后面上來的12軍涌現出了太多的英雄還有英模單位,特功八連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特功八連就是著名的15軍45師134團3營8連,這支部隊在上甘嶺戰役中創造了一個奇跡。戰役結束后,整面連旗布滿了381個彈孔。 特功八連是一支擁有悠久歷史的部隊,抗日戰爭期間,這支部隊曾轉戰于太行山上,給予日偽軍重創。解放戰爭期間,這支部隊也多次立功。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的雙堆集戰役中,特功八連擔任全軍的尖刀連,在全軍炮火的掩護下,這個連隊僅用10多分鐘就達成突破敵人防線,拿下50余個地堡,撕開一條寬400米的突破口,為殲滅黃維兵團起了重大作用。 上甘嶺戰役是特功八連參加過的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也是這支連隊戰史上最為輝煌的一次戰役。 1952年10月14日,美軍以320門大口徑火炮、47輛坦克、50余架飛機對十五軍30公里防御正面開始火力準備,其中對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轟擊特別猛烈,使用了300門火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六發。 ![]() 當時守衛597.9高地的是志愿軍第一三五團的九連和八連的一個排,為一個加強連的兵力,守衛537.7高地的是志愿軍第一三五團一連。 上甘嶺戰役極為慘烈,戰斗進行到第五天,45師師長崔建功手里就剩下了六個連。10月18日,崔建功覺得只是死守傷亡太大,于是決定把剩下的六個連全部投進去,全力收復上甘嶺失地。 剩下的這六個連中,崔建功最器重的就是134團8連,這支部隊也是他的殺手锏、斷魂劍,不到到關鍵時刻,崔建功是不會把八連派上去的。 當決定把八連派到陣地上后,崔建功親自給134團團長劉占華打電話:“我決定把8連拉上去,你們要分清攻守,8連上去只反擊不守備,反下陣地你就把他們撤下來休息。”崔建功之所以下達這樣的命令,一是這支部隊的攻堅能力很強,二是擔心這支部隊打光了。 ![]() 當時敵人炮火對志愿軍的封鎖和嚴重,食物和水都很難運輸到坑道里,更不要說六個整建制連了。上甘嶺戰役中,15軍軍長秦基偉命后勤部門從平壤買了63000斤蘋果,并說道:“誰有本事往坑道里運送進去一個蘋果,就給他立二等功。”結果這六萬多斤蘋果,只有一個蘋果運進了坑道,后勤人員損失慘重。 10月18日晚,特功八連連長李保成接到命令后,率領全連向上甘嶺597.9高地運動,在8連上1號坑道運動的途中,有1條長約1千米左右的山坳,這條山坳是美軍炮火密集封鎖的區域,前面幾個連在穿越這片區域的時候傷亡慘重,輪到八連后,李保成把全連所有指戰員的間距拉得很大,讓行動靈敏的8班長崔含弼走在最前面。 8班長崔含弼作為連隊的前衛,滿身披掛,皮帶上掛了8枚手榴彈和2個手雷,身上還掛著1支轉盤沖鋒槍、2個彈盤和700發子彈。另外,他還背了1把工兵鍬,4個急救包,1瓶維他命。雖然背的東西很多,但是這位四川籍班長把所有物資都扎得很牢,就算跳幾下都不會發出聲響,連長讓全連人都像8班長崔含弼把自己綁的和粽子一樣。 由于計劃周密,八連在進入坑道時只傷亡了五人,其他的160多名指戰員都爬進了坑道。盡管之前師長特意交代134團團長劉占華,讓八連打完反擊就撤下來,但是由于戰斗過于慘烈,幾天戰斗下來,八連包括傷員在內,打得就剩下了15人。 ![]() 10月19日晚,八連在反擊結束后,8連炊事班長張恒祥剩下的十余名戰士退守到一處坑道,8連炊事班長張恒祥、楊繼軒、李興山等高舉拳頭向黨支部表態:“堅決完成任務,誓死守住坑道”,這一宣誓極大鼓舞了官兵們的士氣。 炊事班長張恒祥把炊事班的四名戰士,還有機槍連的四名戰士組成了一個班,炊事班長張恒祥負責指揮戰斗。張恒祥雖然是炊事班長,但是戰術運用十分靈活,給敵人造成了沉重傷亡,在英勇戰斗的同時,他們也不忘自己的炊事員本職工作,一邊打仗,一邊照顧傷員,一邊給大家做飯。 為了鼓舞其他坑道里官兵的士氣,炊事班的戰士們還帶頭鼓勵其他志愿軍戰士:“同志們沖呀,剩下一個人也要完成任務,把敵人趕下陣地,為八連爭光。”在戰斗開始時,他們每人一次扛一箱彈藥,后來就左右挾兩箱,手里還要拿幾顆手榴彈。 ![]() 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特功八連炊事班殲敵160余人,戰后榮記“集體一等功”,被授予“模范戰斗炊事班”的稱號。特功八連也是15軍參加上甘嶺的部隊中重建次數最多的連隊(戰役中三次打光重建),其中四班曾4次重建,戰役中先后有6次更換班長(均因前任班長重傷或犧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