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五臺山(一)五爺廟、觀音洞、南山寺

     hsgzlgg 2022-06-28 發布于山東

    五臺山與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并列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臺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是著名的國家地質公園,更是清凈剎土,臺內臺外都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前往五臺山旅行的大多是信佛之人,帶著一顆朝圣的心,轉遍五座臺頂。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巖構成,東南西北中五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五臺之中以北臺最高,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雄俊的五臺山有五座山峰,每個峰上都供奉一位文殊菩薩,東臺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北臺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五臺之內還有一座小山峰,黛螺頂上有個五方文殊殿,這五位文殊集中在一起供奉。去五臺山朝臺,文殊菩薩加持成就阿諾多羅三藐三菩提。

    朝臺,指佛教信徒到五臺山朝山拜佛,拜五位文殊菩薩。朝臺有大小之分,大朝臺頗費體力,遍禮臺內佛寺,親臨東臺、西臺、南臺、北臺和中臺五大高峰供佛和祈禱。見廟進香,遇寺供佛。中國蒙藏地區佛教徒更有一步一叩首地跪拜至五臺山佛教中心區臺懷鎮者,尤其在大白塔前,行五體投地之大禮拜佛,且剪發茶獻佛祖,這樣的行程大約要2-3日。對于我們老年人,則要一周。我們不準備這樣做。

    小朝臺就簡單多了,一日足夠,主要是在臺懷鎮附近寺廟巡禮,并且一!定!要!登頂黛螺頂,這里文殊菩薩五種法像齊全,一次朝拜五尊,稱為小朝臺。

    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現存宗教活動場所共86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從平遙乘火車到沙河鎮下,火車站旁有開往五臺山臺懷鎮的班車。晚上七時到達五臺山。這是我們的旅店,網上訂的,位置有點偏,但離黛螺頂較近。服務很差,旅客也少,貌似只有我們倆人。

           休息一夜,次日清晨五點起床,準備到五爺廟去燒頭柱香。 

    旅店外停放的車。

    路過黛螺頂。

     

    好瘦的駱駝。

    路過大圓昭寺牌坊。

         五爺廟,其實應該稱五龍王廟,傳說文珠向東海龍王借的清涼石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用來避暑納涼的寶物,說是借其實根本有借無還,于是追來五臺山討要,結果尾巴一掃把五峰山削成五臺山。于是文殊將小龍們降服了,并罰它們來看管這五臺山峰,而守望最高的北臺就是排行第五的五龍王,也叫五爺,專職為五臺山耕云播雨。人們為了感念他的功德,專門為他修了間寺廟供奉,也就是現在的五爺廟。

        五爺廟,本名萬佛閣,位于山西五臺山風景區萬佛閣,面積雖然不大,占地僅2000平方米。原是塔院寺屬廟,與大白塔相毗鄰,是通往顯通寺的又一條路徑。萬佛閣創建于明代,現在建筑多為清代重修后的遺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龍王殿,三是古戲臺。
        到寺廟前時,人聲鼎沸,有游客,更多的是賣香的小販。導游說如果用外面的香叫做草香,很容易斷的,而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燒香最怕的就是斷香,所以要請五爺廟的香,也表示了自己的誠心。實際上,五臺山景區內的所有正規寺廟都備有免費香,香客自己帶來的各式各樣的“高”香被景區管理人員和警察攔在門外。

        廟前廣場一個巨大的香爐和一個燭臺。

        人們在燭臺點香,然后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拜三次,再將香投入香爐。這種香就帶不進去。


        據說許愿時也是有講究的,叩拜時,要跪倒頭落雙手,雙手手心朝上接佛,跪姿自然雙腳心朝天,背心也朝天向上,則為“五心朝天”。表示心誠崇拜、真心朝佛?!拔逍某臁卑輨e,以跪姿直腰雙手合十,閉目靜心默默許愿,先默報許愿者的地址姓名,或者父母家人的地址姓名,而后心中祈禱許愿,一般許愿的詞是不讓別人聽到的。許別再作三叩頭,然后還要依自己的經濟實力放錢,可以直接交于守殿嗚樂的和尚或投放于“功德箱”均可。許愿也要分三個層次,大愿指特大的事情,許愿時必須入殿,面見五爺。中愿指小于特大的事情。小愿一般指家庭和美、平安、健康、升學等,“求”與“許”是兩個概念,乞求于五爺的祈禱不用還,許了口愿必須還,如果自己的愿望實現后,不及時向五爺還愿的話,五爺是不會寬恕的。還愿同樣分三個層次,還大愿要在五爺廟的戲臺上唱大戲 ,唱大戲連同放錢敬香的開支大約需要一萬元左右。近年來由于還愿者多,想還大愿得提前登記排隊。還中愿要再次赴臺掛匾,擇陰歷初一或十五等吉日吉時燃香叩拜掛扁。臺懷鎮購一匾幾百元或者上千元不等。還小愿可再赴五臺山燒香上供敬五爺許新口愿,實有為難者不能赴臺,可在自己家中面向五臺山自設香案燒香擺供叩謝,用香煙傳遞誠心。進大門后,只見五龍王殿前排著長隊,都是為了燒頭香。

           老伴排隊,我到周圍拍照。傳說,這座龍王殿建于清代,到了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五爺既嫌殿小又嫌殿舊,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給塔院寺方丈和尚和當地甲長托了一個內容完全一至和的夢,夢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鍍金身。否則,五爺震怒,降災四方”?,F今這座龍王殿,是五爺托夢后重建的。

        重建時,在殿外又加建了一個抱廈前庭。


    前庭通體雕刻富麗堂皇,圖案精美卓絕。




        還中愿要再次赴臺掛匾,擇陰歷初一或十五等吉日吉時燃香叩拜掛扁。臺懷鎮購一匾幾百元或者上千元不等。



        過庭兩側還置放了半副鑾駕各15件,分別是:龍頭杖、三塵兩刃刀、飛龍兩刃刀、青龍偃月刀、飛龍刀、朝天鐙、蛇盤長矛、竹節金笊籬、偃云棒、提鏤槍、荷包大槍、萬字槍、蓮座荷風錘、平字禪仗、蓮座禪仗等。古時,鑾駕是古代禮儀制度中對各種儀仗器物的最高稱謂,只有皇帝和重臣外出巡視時才由眾儀衛各執一件,排列在前后左右,造成一種威嚴而隆重的氣氛。但在寺廟里擺放有鑾駕,不僅在五臺山,就是在全國也絕無僅有。


        相傳,康熙皇帝到五臺山尋父(據傳康熙皇帝父親順治看破紅塵,棄掉皇位到五臺山出了家)。有一天傍晚,他在回行宮時,行至臺麓寺附近,突然狂風大作,天昏地暗,因而迷失了方向。接著又是山呼林嘯,地動山搖,令人膽戰心驚??滴鹾退碾S從們個個驚恐萬狀。就在這班人馬慌作一團、無計可施之際,忽聽前面有人大聲喊到:“ 我主莫慌,卑職前來接駕”??滴踉谔旎璧匕抵斜M管龍目圓睜還是看不清接駕者為何許人也,就沖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盲目地問:“汝是何方使者,前來接朕”。“我是萬佛閣龍王殿老五”。“汝能為朕除險,使朕安抵行宮,朕定封你為公侯”,“遵命,隨我來”。
      霎時,只見半空中一道亮光閃過,眾人極目一望,前面有一條平坦直路伸向遠方,隨即有一火球從空中落下,在路前方滾動??滴跣闹四宋妪埻跻?,便命隨從緊跟火球。不一會兒,康熙和他的隨從們果然順利回到行宮??滴踅舆^隨從遞來的手帕拭了一下額頭冷汗,抬頭一看,火球早已不見。第二天,康熙即賜五爺皇冠、蟒袍一套,“龍參”牌匾一塊,并封為金臉文殊。回京后又賜五爺鑾駕一副。


        總算輪到我們了。雙手合十走到五爺殿前,跪在五爺面前,心中許愿,不敢太貪,向五爺要的太多,只求家人平安,順當;三叩首,雙手手心朝上接佛。做完這“五心朝天”的叩拜,向五爺奉上獻禮,心滿意足地站起來,這才看見金臉金身的五爺在玻璃罩內,所以下半部看到是反光。五龍王居于殿內正中,左側為大龍王、二龍王、龍母,右側為雨司、三龍王、四龍王。


        東邊一座兩層三檐歇山頂的建筑是萬佛閣,四角翹出,明柱圍廊,玲瓏剔透,在五臺山眾多佛殿中別具一格。


        萬佛閣創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現存殿宇多為清代所建。坐東向西的文殊殿系明萬歷四十四年(1617年)創建,殿臺正中供地藏王菩薩,左側立地藏王菩薩的弟子道明和尚,右側立道明和尚的父親。地藏王菩薩的左右外側,各排列5尊塑像,稱為“十殿閻王”。殿內下層和樓上左、右、后3壁都立有木制方格,放有泥塑小佛像萬余尊,故此殿名萬佛閣。


        萬佛閣西墻邊,有一座覆缽式塔,西面一部分被磚墻淹沒,建筑風格中規中矩,無任何文字資料。


        與五爺廟相對的便是古戲臺,是專為五龍王唱戲而建。傳說,五龍王特別愛看戲,所以每年六月大會,都要大開殿門,讓五爺居高觀賞,以取悅于五爺,請他及時賜雨,保證歲歲給百姓喜降豐年。

    文殊菩薩殿。



    供奉文殊、觀音、普賢三菩薩,菩薩。幾乎無人問津。


    可見高高的白塔。

    走出寺院,外面一片空地,設置一些水池、等小景。



    背后遠處是黛螺頂。



    到街上吃早點,看見在馬路中間朝拜的僧人。手上不像西藏教徒戴護手。

         用完早餐,乘景區車到觀音洞。觀音洞始建于明,光緒年間曾又修葺,據說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初創,是五臺山典型的藏傳佛教道場。寺院座落在山谷中一面陡峭的崖壁上。抬頭望去,危巖突兀,古松傲然,在樹木的掩映下,幾座藏式風格殿堂,從山腳至山頂,錯落散布,鑲嵌其間,猶如一幅巨大的壁畫從山頂垂掛而下。來五臺山禮佛的藏傳佛教信眾必然來此朝禮。


        觀音洞分上、下兩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占地面積不大。下院被高墻圍攏,大雄寶殿巍峨矗立,寺廟的藏族風格非常鮮明、濃重。

        殿內酥油燈閃爍,中間供奉著兩代藏傳佛教的活佛,當今的班禪大師—確吉杰布和上一世班禪大師—確吉堅贊。

    上院建造在懸崖之上,在正殿的后面,鑿石成梯、蜿蜒而上,石階陡峭,共有398級臺階,曲折迂回,絕壁如立,攀登起來稍覺險峻。

      

    上有小亭可休息一會。

    崖壁上的藏文。

    黃色的建筑為觀音殿。

    六角亭。

    觀音殿。

    從小門入內。

      




    墻壁與石壁之間很貼近,院道不足1米。相傳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觀音洞的六年中,曾有三年閉關于此。這里也是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坐靜所。感覺是僧舍,對于游客來說,只是一個通道。

    繼續上?;赝^音殿。

    前面有一個長方形涼亭。

    路邊石壁上的六字大明咒。嗡瑪尼貝美吽念此咒消災增福求財求富有求必應 。


    崖壁上的石雕。

    佛像。

    石塔

    前面有一個小院。

     “游客止步”。

    繼續上。

    又見西藏熟悉的紅色。

    觀音洞在半山腰。右側的大樹據說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親手種的。

    門洞外可見里面大殿的飛檐和香爐。

    大殿與門洞相距很近。

    只能拍大殿側面。

    殿內主供八臂十一面觀音菩薩,頭上有頭,最上面的頭部沿額鬢又排有小頭型,故稱“十一面”,面部著白、紅、綠、藍等色,表示種種應化的法像。

    兩側還供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和黃教祖師宗喀巴。還有唐卡。


    唐卡。

    穹頂。

    大殿后面有東西兩洞。

    西面的洞穴口小洞大,積水一潭,水色如銀,清冽甘甜,這也就是游客信士所說的“圣水”,佛教徒認為口飲此水能夠“免難消災”。水從巖石中滴出,匯集入潭中。

    每當游人來此,觀音洞的喇嘛師父總要為你舀一瓢清泉,讓你盡興而飲。為保護水源,洞口制作木門,平時加鎖。匾額:“觀音圣水”。

    東面的洞穴可容一尊佛趺坐,背靠的石壁顯現出的是觀音菩薩坐像。閉目神思之后,睜眼間,仿佛觀音就坐在對面。據傳說,這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在此避難時的靜坐之洞。旁邊有一塊石碑。記敘2011年重塑觀音的善事。石碑貼滿了硬幣和紙幣。

    那首著名的情歌: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或許便做于此處。

      

    石階沿途還有長壽殿、五爺殿等新建的殿宇。尤為奇特的是五爺殿,殿內供泥塑五爺,高約1米。五爺供奉于觀音洞頗為特別,五爺在五臺山是有求必應的神靈,據說他得到菩薩果位后,專程到觀音洞參禪修煉,成為了觀音菩薩的一脅侍。

    俯視下院。

    下山,乘車前往南山寺。

      南山寺北距臺懷約2公里,依山勢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窯房300余間,占地6公頃,規模之大在五臺山首屈一指,而且懸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偉氣勢。南山寺整個建筑群由七層三大部分組成,下三層名為極樂寺,上三層叫做佑國寺,中間一層稱作善德堂。該寺創建于元代,當時叫“大萬圣佑國寺”。清光緒年間再行修建,稱為極樂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濟和尚募得巨資,將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體,稱為南山寺,連續施工23年,終于形成今天的規模。

        去南山寺要爬一段山路,踩著被磨光了的粗石,緩緩行進在這無人的幽靜的綠林之中,除了蟬吟、鳥鳴和我們的呼吸聲,再無其它雜音,真有一種走進世外桃園的感覺。

        一抬頭發現南山寺的寺門就在眼前,讓人恍然生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感?!?/span>

        進前門,匾額:“大乘門”。南山寺的前門很是古樸、低調,進門之前怎么也想不到里面的寺院居然是那么的宏偉。


       是南山寺最大的影壁,寬17.3米,高約8米,當心間高大凸起,次間偏低。照壁頂部是磚磨斗拱,單檐五脊,青色通板瓦蓋頂,石砌束腰須彌座,磚磨壁身。

        與人相比,就知影壁有多大!

         壁身中央,正面鑲嵌漢白玉雕刻題字三塊。中間一塊題字是:“當初以來,混元一氣。天地回覆,日月光明。分形變化,大道虛空。萬賴圣人,性中覺靈。迷悟解決,善德無窮。懸機高釣,老主無生?!?br>
    兩側:“風化神中夢  迷路天作合”


       “了道心圓地真光上明天”。了道:指通曉了佛家之理?!A地:謂佛家所謂的圓融無礙的境界?!∶魈欤汗饷髦腔壑?br>
        壁身背后中央鑲嵌磚雕題字:“大方光明”。


        照壁對面是磚砌拱形門,門的額上前后均嵌一塊磚制牌匾。正面為:“化日光天”,背面為“萬象維新”。


        穿過拱門便是氣魄雄偉的108級石階和石牌樓。108級臺階在五臺山不只一處,但比較而言,菩薩頂的臺階是以陡峭著稱,而南山寺的臺階則以宏偉寬大聞名。臺階分三段,每段36級,象征道家36洞天、72福地,直抵盡頭的牌樓。坡度很大,陡峻挺拔,仿佛似一架天梯,從人間通往九霄。


        南山寺的這座牌樓同樣以氣勢取勝。這座牌樓寬達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樓頭,中間大而高,兩旁稍低矮,比例勻稱,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構更使牌樓氣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額更令人玩味。信天由命:很多事情不是爭來的,命中注定,該是你的,就是你的,是天意,不用爭也是你的。
        牌樓的正背面梁柱上皆雕有題詞與對聯。楹聯:“山色遠  海月空 圓頓分明同上帝青天望水鏡中懸真法正性光靈 ”和“萬圣今朝清真地  五岳光中自在天”。橫題是“蒼松無毀,智轉云中,飛騰萬里山水平”

    牌樓前有一塊平臺,供游客休息。正中有一座精美的石雕橋。

    我后面欄桿上的石猴神態活潑可掬。


        牌樓背面也有題字,右邊“月色天空”;左邊“大理方明”;中間“不靈有神”。

        不靈有神:很多事情不是求來的,命中沒有,不是你的,求也無用,神的旨意不可違背。

        背面豎楹聯:“善真無德 完成禮樂修大道  明哲則賢振動朝元獨一天”。“道德靈圓居仙境  心波性祝樂天明”。橫題是“上天有應,善德良心,清涼五臺山地生”。橫楹聯:“生死因果修先定,善惡同須今日好  后天不老落成真,他賢我愚未來明”。


        牌樓之后的大鐘樓兼作山門,下面是方臺石券門洞,上面是兩層木樓,高大而穩健。門洞兩邊,嵌有“大法無生”的石刻。


        額上嵌兩塊石匾,橫刻著“三摩地”,豎刻著“光玄天”。楹聯:“有福方登三寶地  無緣難入大乘門”。


        洞門口飾以漢白玉浮雕,刻著“福祿壽三星”、“八洞神仙”等圖案。


        后門洞裝飾與正面一樣。只是對聯、石匾的內容不同。后面的對聯是:“明仁德,達地天,高明、化懸空界;大法船,回月宮,慈大靈圓光中成?!笔疑系念}字是:“善性同緣”、“靈山地”。


        鐘樓上層為木構建筑,二檐歇山頂,四出廊,圍以漢白玉欄桿。整個鐘樓,下層墩厚,上層美觀。背面的門洞兩旁又砌有兩個小石洞,有28級石階通往樓上。樓上四周圍以石欄,圍欄上刻各種花草樹木,雕工純熟。
        憑欄遠望,清水河谷的風光,中臺、北臺、南臺的雄姿可盡收眼底。只見青山如黛,白云悠悠,遠處一汪池水宛如一塊金邊寶石鑲嵌在山巒間,波平如鏡。

       穿過鐘樓,向右拐,就來到極樂寺。極樂寺,共有四處院落,以天王殿、千佛殿、大雄寶殿和祖師堂為各院主要建筑。其中大雄寶殿院、祖堂院內的殿堂集中,塑像最多。
        極樂寺大門對面也是一座磚砌照壁,壁身中央嵌著一塊用漢白玉制做的豎匾,上刻“佛國善地”四個大字。

        極樂寺大門。匾額:明朝世宗皇帝“勅建極樂寺”,藍底金字,巨龍走邊,顯得華麗莊嚴。

        進門后是一處四合院,正南為千佛殿,前檐下嵌一塊石匾,刻著“為善修德”,是閻錫山手跡。
    殿內有新雕的釋迦牟尼佛1000尊,高30厘米。


    正中是三佛和觀音菩薩。

        正東是十方堂,上房下洞。洞有三間,洞門額上嵌一石匾,刻“十方堂”三字。門旁有石刻對聯,聯日:“十方善,十方緣,十方結果;同修道,同修德,同修成仙。”上有五間木構房屋,為僧舍。
    現辟出財神殿一間。


        院中心立著一個高3米的新鑄鐵香爐。正西有房五間,其中一間為通道,是去天王殿院的必經之路。

        正南有天王殿,殿兩旁建掖門和鐘、鼓二樓。鐘、鼓樓由磚砌而成,小巧玲瓏。

    天王殿前立有石獅一對,木旗桿一對。


        大清光緒九年(1883)立的印公碑一通。這通碑雖立于大清光緒九年,但碑文是元至元五年(1339)寫的。其內容是記敘弘教大師的生平事跡。這塊石碑是研究南山寺歷史、弘教大師生平的重要資料。
        弘教大師是仁宗皇帝詔居佑國寺的第四代住持。英宗讓弘教引見他一睹文殊圣容,這無疑給弘教出了一個難題。從昔至今,有幾個人能得見菩薩?弘教內心躊躇,表面非常鎮靜,第二天,他同英宗來到山花爛漫的南臺,天空一碧如洗。不一會兒,山巒間就滾起一團濃云,那朵云白透金,迅速變幻著各種形狀,弘教急忙跪地,對著那團云雙手合十,虔誠禱告說:“當今天子欲見大圣寶面弟子在此祈求,萬望大圣指點。”接著又頻頻點頭,那樣子,好像在聽從文殊教誨。英宗十分納悶,只見弘教對著那云朵再度禮拜,然后轉身跪在他面前說:“啟奏陛下,文殊大圣已經光臨,請陛下上前敘話?!苯又终f:“文殊菩薩只見有德能的人?!庇⒆诨实垡姾虢绦兄苟Y拜,非常嚴肅認真,對自己又十分恭敬,只好硬著頭皮對著那團云瞻仰禮拜,跟隨的人看到皇帝禮拜菩薩,就激動地歡呼起來。其中有的人說,他自己也看到了菩薩。然而英宗心里明白,他看到的不就是一朵云彩嗎?因此心中好不痛快,但他再三思量,想到原本是自己荒唐,弘教大師以此良苦用心待圣,也足見大師的一片真誠了。由此化釋了心中的不快,回到京城后,派人賜給了弘教大師玉石文殊像一尊、七寶念珠一串。

        天王殿前廊門額懸掛木匾一塊,上書“性空門”三個大字,藍底金字,十分醒目。空門是三解脫門之一,與無相門、無愿門合稱三門,是通往解脫之道的三種法門。性空為十八空之一,謂眾緣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沒有真實的自體可得。楹聯:“補處上生兜率天  會啟龍華授記先”。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講,彌勒出生在印度南天竺一個大婆羅門家庭,后為佛門弟子,先于佛入滅,上生到彌勒凈上——兜率天,經56億7千萬年以后,彌勒下生人間,在華林園龍華樹下繼承釋迦牟尼佛,廣傳佛法。

        天王殿中佛像塑制的體例與其他寺廟有別。正是懸塑為彌勒佛龍華樹下說法。


    殿兩壁除四大天王外,加了封神演義中的哼、哈二將。



    彌勒佛背后塑的韋馱菩薩。

        殿門左角還塑制了一尊原是儒家人物的關羽,桃園三兄弟大哥和三弟換了個位置,因為關羽死后加封珈藍菩薩尊號大。這樣,釋道儒三家的關系就輕而易舉地被確定下來,確定得既有充分的理由,又那么順理成章,類似這樣的情況,在這個寺可說比比皆是。

        過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寶殿院。該院是南山寺的主院,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院內中心有一磚石構建高10.5米的舍利塔,這座塔是該寺僧人曹魁祖的墓塔。塔基為四角三層磚砌基臺,邊長4米。上為四角束腰平臺,其束腰部分設有四個方門,是存放舍利的地方。上置四角束腰須彌座,座下反疊澀二層,座上為疊澀二層,束腰部分的四角設有方形倚柱,四面沒有什么裝飾,乎整光潔。上為三層反疊澀收分的平臺,承托著壇形覆缽,塔身子上置一八角束腰須彌剎座,上置九級相輪,第九級上又設雙層仰蓮辦,承托著仿木構的椽、飛、鉤淌、瓦垅組成的圓形寶蓋,上為剎桿、寶珠,現今寶珠已毀。寶蓋周圍掛有風鋒,風吹鈴響,音韻無窮,因其塔上書有?!吧崂鹚?,故名。通身磚砌,外涂白堊,是一座覆缽式的白塔。

        大雄寶殿位于正東,面寬3間,20.2米,進深13.5米,單檐硬山頂。檐下六色彩繪,金碧輝煌,巍峨壯觀。殿前檐下,懸木匾一塊,上題“大雄寶殿”,柱上掛木刻對聯:“萬法皆空,無我無人觀自在;一塵不染非空非色見如來?!边@副對聯是臺灣的一位居士贈送的。

        大雄寶殿內,垂吊著錦緞橫幅和條條寶幡。佛壇上泥塑著莊嚴高大的釋迦牟尼佛。他披著袈裟,作說法印,結跏趺坐于蓮臺上,頭上有肉髻、螺發,雙耳垂肩,兩眼微睜,慈悲善良,端莊肅穆。背后著華麗的背光,顯得威德遠震。釋迦牟尼佛的前側,站著頭陀第一的迦葉和多聞第一的阿難泥塑,他倆凝神注目,虔誠恭謹。再前為石雕文殊騎獅像。佛壇前的供桌上,寶鼎焚香,佛燈常明,還有供佛的水果、點心、糖塊、鮮花。其他桌上放著鐘、磬、鐺、鼓、木魚等佛教法器。供案前,地面寬敞,擺著蒲墊和華麗的蓮花墊。


        在釋迦牟尼兩側,左有石雕送子觀音像,高1.4米,觀音菩薩慈愛地把一個赤身小孩放在膝上,一手抱小孩,一手拉著小孩的手,顯示出觀音菩薩富有母愛的神情。


        右側為木雕十八臂普賢菩薩,他腳蹬蓮花,亭亭玉立,好似展臂欲飛。兩只栩栩如生的小象緊緊地跟在普賢的身旁。普賢菩薩面帶笑容,體態秀麗,肢體圓潤,婉麗動人。這尊像為木雕精品。


        殿兩壁筑佛臺,置佛龕,裝玻璃,里邊供著18羅漢。這組羅漢均為泥塑,塑得生動傳神,無一雷同。從姿態上看,有坐,有躺;有前傾,有后仰;有悄悄說話,有側耳細聽;有泰然自若,有疾惡如仇;有敞胸露懷,有正襟危坐;從年齡上看,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老態龍鐘,有的神彩奕奕,有的咧咀獠牙.有的體態豐腰,有的骨瘦如柴,個個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個睡羅漢,最引入注目,他頭枕膝蓋,睡姿優美動人。站在他的面前,似乎還能聽見鼾聲。顯然,他太勞累了。這組羅漢中,有摩耶夫人和彌勒尊者,與其他寺廟的十八羅漢有點不同。另外,還塑著達摩祖師,顯然,這座寺院曾是禪宗叢林。總之,這組羅漢雕塑藝術高超,連行家看了都贊口不絕,稱為五臺山第一名塑。光線太暗,拍攝效果極差。

        殿內懸掛大清慈禧皇太后賜予普濟和尚的一塊御匾。匾為橫匾,橫1.73米.高O.82米,上刻“真如自在”,字為O.4米見方,氣勢雄健,筆力老成,為書法藝術珍品。上款為“慈禧皇太后御筆恩賜”,下款為“大清光緒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 

        一八九零年初春,普濟和尚到達京城,受到慈禧的接見。慈禧問他: “你是五臺山南山寺的和尚嗎?”普濟和尚回話: “貧僧正是南山寺的普濟和尚?!贝褥謫枺?“聽說你可以打坐七天七夜,不吃飯不喝水依然精神煥發?”普濟和尚連連點頭,并拍了拍胸脯說: “貧僧久慕佛地五臺山,虔誠皈依南山,在那文殊道場常練禪功,堅持禪凈雙修,不僅可以坐禪七天不食而能活,還可以達到七七四十九天靜坐不食而活命。
        聽了普濟和尚的話,慈禧不禁為之一動,命人將普濟關人一室,里面無水無食,
    空空蕩蕩。但普濟和尚在里面一坐就是四十九天。這天,慈禧太后帶領三十多名侍從官員,來到普濟和尚所在的坐靜室。打開坐靜室的門一看,眾人都驚了個目瞪口呆。只見普濟和尚依然體態肥胖,容光換發。他慢慢睜開微閉的雙眼,口中念道: “阿彌陀佛,貧僧禮見太后!”慈禧急步上前,把剛脫禪定的普濟和尚攙扶起來,心想,天底下果真有如此道行的神僧,高興得不能自己,脫口說道:“您可真如自在!”又命人取來紙墨筆硯,當場親筆寫下“真如自在”四個大字,賜與普濟和尚。

     

        院里西樓和南樓連在一起,各有兩層,下洞上房,下面窯洞為客堂,西樓樓上有五個殿堂,依次為普賢殿、地藏王殿、千手觀音殿、玉皇殿、送子奶奶殿。

        西樓的千手觀音,所謂的千手實際只有四十二臂,除了當胸合十的雙手,兩邊各有20只,共40只手,乘以佛家的二十五有便稱為千手觀音。觀音兩側站著善財童子和龍女,兩壁及后墻塑著兩層小佛像,上層32尊,下層80尊。代表小乘佛教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



    送子奶奶


        玉皇大帝:因三教合一的傾向,民間常將帝釋天等同于道教的玉皇大帝。并以正月初九“天帝誕辰日”當成帝釋天的生日。但事實并非如此,帝釋天和玉皇大帝并不在同一個界中,帝釋天位于忉利天界,玉皇大帝早已脫離輪回,地位有所不同,不可混淆。

    普賢殿。

    地藏王殿



        南樓樓上為三教主殿,即孔子,毗盧遮那佛和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神,孔子是儒家的始祖,送子奶奶是民間的神,可見這里多教合一,眾神齊聚,可以按需跪拜。

        毗盧殿。殿內供毗盧遮那佛,也稱法身佛。左右塑大梵天王、帝釋天尊。


        兩壁塑像三層,上層塑十大明王,中層塑三十二觀音化身,下層塑二十四諸天。










        極樂寺大雄寶殿后面有一塊漢白玉石碑,方方正正,還立了個臺基,上面的題字與殿內掛著的“真如自在”匾額一樣。

        祖堂院:院內主要建筑有羅漢殿、接引佛殿、光中天樓、衣缽法塔、三光樓、六角亭。

        羅漢堂,面寬5間,單檐硬山頂,前出廊。前檐柱間的木制券口縷空雕刻“二龍戲珠”,精細華麗。門額上懸黃色橫匾一塊,上書“羅漢堂”,字體從左到右排列,應該是今人所寫。

        第二間院子中間有一座普濟和尚的衣缽塔,塔座為雙層四角束腰須彌座,邊長3.9米。束腰部分雕有獅子、花卉等圖案,上下兩層均雕有仰覆蓮辦,座上承托著覆缽形的塔身,塔高7米。塔身正面雕有火焰形佛龕,龕內塑有大肚彌勒佛像,塔身上為十字折角剎座,承托著十三級相輪,其上剎頂已毀,只有剎桿高高矗立于天空。該塔雕工精細,線條柔和。塔前立小石碑—通,上書“衣缽法塔”。此碑是研究普濟和尚的實物資料。此塔是存放普濟和尚生前用過的衣服、袈裟、食缽等法物之塔,是民國二年(1913)建的一座覆缽式的漢白玉衣缽塔。塔對面還有一塊大石碑,依舊是“真如自在”四個字。

         最后一間院子,主樓兩層,上房下洞,門額鑲嵌石刻橫匾,上書“光中天”,兩旁對聯刻著:“月象光懸清風露;白云飛升樂地天”。


    樓對面有個門,影壁上寫著“清明天遠”。


        上80級階梯是南山寺最高的一座寺院了----佑國寺。


    俯瞰祖堂院。


        進寺前,先要穿過一道不二門,門左邊寫著“以戒為師”,右邊寫著“即心是佛”?!安欢T”是指“平等而無差異之至道或獨一無二的門徑方法”。一般寺廟都開一道門或三道門,總之不會是二,一門為空;三門即佛教的三種解脫門,所以人們把佛門稱作“不二門”,或“空門”。

        佑國寺為縱線排列的三進院落,一院比一院高,仰望佑國寺,朱墻壁立,檐牙高聳,寶剎森嚴,頗有點登峰造極的意思。
        要入寺廟,先登上望峰臺,這是一座由漢白玉砌成的工字平臺,平臺和臺階的欄桿上都飾有精雕細琢的欄板和望柱,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

        而站在平臺上,就仿佛站在南天門上一樣,只見群山飄渺,層巒疊嶂,憑欄遠眺中西南北四臺,盡收眼底。





        欄桿石臺上精美的漢白玉石雕是佑國寺的精華所在,據說全寺浮雕多達1400多幅,均出自民國時期,其造型生動,雕刻細膩,技藝精湛,數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被譽為“現代石雕藝術寶庫”。

        高臺建筑的所有邊緣,連同大院的前沿,都有石欄桿和石立面圍著,上面共雕著三百一十六幅圖案。在平臺的兩側,有五幅大立面石雕,刻有各種人物。


    正中的一幅為“福祿壽三星”;


        左右兩側為“琴棋書畫四長者”;表現的均是二老者騎驢在橋頭相遇的情景,取材相同,刻畫卻各呈異彩。

        右邊一幅,二老者在橋頭相遇,陸地上的老者立即勒住了韁繩子,靜立等待,回頭吩咐挑擔的童子讓開一條路,橋上的童子見了,便抱琴飛快奔跑而下,并回首示意主人快點過,橋上老者便放開韁繩子策馬而下,


        左一幅是:橋下的清水河細流翻騰,橋上一老者騎驢行路,毛驢見前面有人走來,即使童子拉繩使盡了氣力,那毛驢刨蹄彎頭就是不肯走,直把騎在背上的老者顛簸得伏身俯首顫悠悠。這兩幅石雕,童子跑動衣袖飄揚的姿態,橋上的老者笑容可掬的神態,毛驢趑趄不前的神態和老者彎腰伏在驢背上的神態,被刻畫得逼真傳神,可謂意趣橫生,回味無窮。

    北端的邊幅為“穆桂英掛帥”;

    南端的邊幅,刻四武士護衛二老者,其中一老者手握寶葫蘆。

    栩栩如生的老人。

    第一進:山門天王殿。




    匾額:“佑國寺”。中門的拱券上是魚躍龍門,

        兩個側門的拱券上都刻著雙鳳朝陽,左窗墻石面上刻著一幅有樹、花、橋、水和人物的風景畫。

    兩邊門也是精美的石雕。

      

    門神


      

    天王殿內中間供著彌勒佛。造型與現代的無異了。


    殿兩側是四大天王。

    背后是韋陀,韋陀杵尖朝上,說明這又是一座皇家寺廟。

        大殿背面。楹聯:“心發菩提德被群機登凈城  手擎寶杵護持正法住人間”。


    大殿背面兩側墻基石的石雕。



    大殿居于院中間,兩側山墻旁有兩個側門。


        左側門背面檻兩旁的石面上,雕有兩幅“天女散花”。松樹下,天女脈脈脈含情,體態裊娜,衣帶飄卷,手端花盆,倒出各樣花來,足稱雕刻藝術佳品。

      

      






      


        右側門背面門檻兩旁的石面上,雕有兩幅“高山流水”圖。畫面上,俞伯牙坐在樹下,一手撫琴,一手攀枝,雅興正濃,好一幅”“伯牙撫琴”圖。后院有坐北向南的房屋六間,在碼頭墩的石面上,雕著“蘇武牧羊”圖。

      第二進院落和大殿前又有一高臺建筑,樣式與第一個高臺建筑相同,有石雕三百六十幅,內容也與第一進院落略同。


    1米見方的“壽星公”浮雕。

    第二層殿是大雄寶殿,大殿左邊是客堂,右邊為念佛堂。

    美侖美奐的木雕。





    這是龍門。

        這個縷空雕刻的盤龍壁,里面的龍身和外面的祥云縱橫交錯,里深外細,真不知道鑿里面時會不會把外面的碰斷。這技藝之高超,手法之精妙,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連柱基石都如此精致!


    大殿門口的螭陛(龍道)。

    大雄寶殿背面是鳳門。

    大雄寶殿鳳道。

    大殿里供著釋迦牟尼佛。

    右側的十八羅漢。

    右側的關公。

    左側的十八羅漢。

    左側的韋馱

    大雄寶殿內的水陸壁畫。

          這座大殿的基座四周,有四十幅浮雕,都是花卉。大殿正面右側,有一幅“牛角掛書”浮雕,描繪三國時李密年少時的讀書情景?!芭=菕鞎毕旅妫幸环懊夏笓襦彙钡母〉瘢阂焕先嗽谇懊孀?,身旁跟著一條狗,一中年人挑著擔子,拖著孩子隨在后面。大殿正面左側,有一幅“太公釣魚”浮雕:太公頭戴斗笠,下頷長著長須,在垂柳下盤腿而坐,手舉釣魚竿,身后有一樵夫拍打他的肩頭,象要詢問什么。在大殿背面右側,有一幅“吹簫引鳳”浮雕“簫史教弄玉吹長簫,簫聲引來了鳳凰,鳳凰雙腳直立,把頭彎到了腿間,構圖很美。另外,大殿四壁還有許多其他人物花卉浮雕。


      第三進院落開始,還是同一樣式的高臺建筑。

          臺壁上,有塊1米見方的“福祿壽三星”浮雕。福星居中,一手握腰帶,一手握羽扇,老壽星在右,拄龍頭拐杖,眉須髯髯,額頭隆起。他們的神態各異,福星矜持,壽星欣喜。


        第三層主殿是雷音寶殿,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為名。

        殿中門前一塊石雕,四周有欄桿保護,想必是珍品,不知什么含義,上面被扔滿了硬幣。


    里面供著毗盧佛。

    左右立著騎青獅的文殊和騎白象的普賢。

    北側是藥王殿。南側是元辰殿,藥王代表祈福而元辰在中國四柱預測法中為大耗,但凡元辰入命的人群,一生可能會有桃花或酒色、無妄之災,甚至有官司、牢獄之災。

           這里高臺建筑的石階,上刻294幅浮雕,都是各種花卉和鳥獸。后高殿和兩側配房的石面上,有三國故事”三顧茅廬”還有根據《西游記》故事雕刻的“孫悟空、豬八戒登仙山”。坐南向北的配房石面上,有一幅 “松下問童”的浮雕,畫面為唐詩“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中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寫意。還有一幅“買臣負薪”描述朱買臣一邊砍柴賣,一邊擠出時間讀書的情景。

        實在對不上號,以后有機會再加文字說明,直接上圖吧。














        登上雷音殿,就已經是南山寺最高處了,站在這里聽聽山風,賞賞山花,還有飄蕩在山林間若有若無的佛樂,似乎佛國天堂,也就此近了。


    下一站龍泉寺。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一个人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男人狂桶女人出白浆免费视频| 白嫩少妇无套内谢视频| AV老司机色爱区综合| 野花免费社区在线| 婷婷四房播播|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 |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大片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色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18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网站| 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日韩深夜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女人熟毛茸茸A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99|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高清有码国产一区二区| 好满射太多了装不下了真人| 福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厂精品114福利电影免费|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动漫|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一视频|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