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牧《阿房宮賦》開篇起勢雄健“ , ”,表現秦王一統天下、勢如破竹的氣勢。 2.《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占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 , ”。 3.杜牧《阿房宮賦》中的“ , ”,交代阿房宮的建成,突出其用材之多和建設之快。 4.杜牧《阿房宮賦》中的“ , ”,描寫了阿房宮的建筑走勢,表現了其規模之宏大。 5.《阿房宮賦》中,作者用夸張手法歷數阿房宮樓閣之多之密集的句子是“ , ”。 6.杜牧在《阿房宮賦》中以“ , ”為過渡,巧妙地將對阿房宮的描寫由整體外觀轉到內部的具體建筑。 7.杜牧《阿房宮賦》中的“ , ”,形象地描寫了阿房宮中廊道曲折.屋檐高聳的景象。 8.在杜牧的筆下,阿房宮中的建筑“ , ”,就像蜂房水渦一樣。 9.杜牧《阿房宮賦》中的“ , ”,形象地描寫了阿房宮中的建筑既各依地勢而有不同,又相互呼應,成為一個整體。 10.在《阿房宮賦》中,阿房宮中像“ ”一樣的建筑極其眾多,用杜牧的話說就是“ ”。 11.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 , ”來描寫空中的復道。 12.在《阿房宮賦》中,杜牧在描寫水上的橋梁時反問道“ , ”,表現了它的壯麗神奇。 13.《阿房宮賦》中的“ , ”,杜牧通過描寫宮中舞蹈時給人的凄冷感覺,從側面表現宮殿之宏大。 14.《阿房宮賦》中用“ , ”兩句寫人置身其中會迷失方向,突出了這個龐大的建筑群的錯綜復雜。 15.在阿房宮中,即使同一天里的同一座宮殿氣候也會不同,這是因為宮女們在其中唱歌時,會讓人感覺“ ”,而她們在里邊舞袖飄飄地跳舞,又會讓人感覺“ ”。 16.《阿房宮賦》中的“ , ”,用比喻的方式描寫阿房宮中的女子打開妝鏡時的景象,極言其人數之眾。 17.杜牧的《阿房宮賦》中,“ , ”這兩句可以看出,阿房宮里的宮女,有很多原來在六國是身份很高貴的。 18.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表示,六國滅亡后,其王侯的宮妃.女兒和孫女只能離開故國,“ ”,且每天要“ ”,成為阿房宮中的宮人。 19.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 ”比喻阿房宮中的宮人早晨梳妝打扮時打開妝鏡的情景,用“ ”比喻她們梳理鬟發時的情景。 20.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早晨梳妝打扮時的情景,她們倒掉洗臉水后,就會出現“ ”的景象;她們焚香熏衣時,就會出現“ ”的景象。 21.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 , ”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經過一番梳妝打扮后嬌柔美麗的姿態。 22.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 , ”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聽到皇帝車輦遠去的聲音而悵然若失的情態。 23.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 , ”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打扮好后渴盼得到皇帝寵幸的情態。 24.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指出,六國王宮中收藏的珍寶是其統治者經過不知多少代多少年“ ”,才能夠“ ”的。 25.《阿房宮賦》中,杜牧沉痛地寫道“ , ”,這既表現了一些宮人渴望見秦皇一面而不能的悲慘,更是夸張地寫出阿房宮宮人之多。 26.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指出,六國統治者經過“ ”從百姓那里搶來的珍寶因國亡而“ ”,就只能又被擄掠到阿房宮中。 27.《阿房宮賦》中,杜牧在極力描寫了秦皇荒淫奢靡的生活后,先用“ , ”闡述人心相通的道理,再進一步指出老百姓也有和秦皇相同的心理。 28.在《阿房宮賦》中,杜牧指出“ , ”,這是告誡統治者要汲取秦的教訓,不能自己享樂而不顧念百姓。 29.在《阿房宮賦》中,杜牧斥責秦的統治者對百姓毫無限度地搜刮,自己卻揮霍無度的句子是“ , ?” 30.在《阿房宮賦》中,杜牧指出,正是因為秦的統治讓天下的百姓“ ”,才使阿房宮有了“ , ”的結果。 31.杜牧《阿房宮賦》中的“ , ”,把秦始皇享樂時的樂聲與百姓的市井語言進行對比,突出秦始皇只顧自己享樂而不知顧惜百姓。 3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夸張的手法寫阿房宮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釘頭比糧倉里的米粒還要多,將阿房宮的奢華與百姓的生活作了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殘暴的句子是“ , ”。 33.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一系列對比突出秦始皇只顧個人享樂而不顧惜百姓的行為,其中,他用“ ”與耕田的農夫對比,用“ ”與機上的織女對比。 34.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一系列對比突出秦皇只顧個人享樂而不顧惜百姓的行為,他夸張地說,阿房宮屋頂上的瓦縫“ ”,阿房宮中的欄桿“ ”。 35.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 , ”,告誡后世統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滅的教訓就會重蹈覆轍,向當朝統治者敲響了警鐘 。 36.在《阿房宮賦》中,杜牧指出:滅掉六國的是六國的統治者,“ ”;使秦滅族的是秦的統治者,“ ”。 37.在《阿房宮賦》一文的結尾,杜牧感嘆道,如果六國統治者能夠各自愛惜本國百姓,“ ”;如果秦的統治者能愛惜六國百姓,“ ”。 38.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 , ”,揭示秦始皇失去民心而不自知的心理狀態。 39.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 , ”,描寫秦的統治者對從六國搶來的珍寶的使用情況,表現其生活的奢靡。 40.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表現皇帝的車隊儀仗遠去的名句是“ , ”。 41.在《阿房宮賦》中,杜牧僅用八個字就把項羽火燒阿房宮的史實寫了出來“ , ”。 4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提醒晚唐統治者,對于強秦盛極而亡的歷史,如果后人哀悼他卻不以史為鑒,那么就會“ ”。 43.“ , ?”是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對秦奢侈靡費而不知憐惜的人發出的憤激的質問。 44.杜牧寫《阿房宮賦》論述六國和秦朝滅亡的`原因時說,如果六國當年能善待百姓,那么“ ”;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國之人,那么“ ”,又怎么會滅亡呢? 45.杜牧《阿房宮賦》中在分析秦國滅亡的原因時,指出假如國君懂得關心百姓,秦國就會得以延續的句子是“ , ”。 46.《阿房宮賦》以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既是借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的句子是“ , ; , ”。 47.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48.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說明人心沒有區別,都追求幸福快樂,掛念家小,對秦統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的語句是“ , 。 , ”。 49.在《阿房宮賦》中,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掠奪之上的,并且還揮霍無度,將剝削來的錢財像泥沙一樣的浪費掉的語句是“ , ”。 50.在《阿房宮賦》中,文章最后總結,六國和秦國的滅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的語句是“ , ; , ”。 51.在《阿房宮賦》中,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讓歷史重演,如果不能夠吸取教訓終將重蹈覆轍的語句是“ , ; , ”。 52.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阿房宮賦》中“嗚呼! “ , ; , ”,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 53.在《阿房宮賦》中, “ , ; , ”結句精警,扣人心弦。 54.在《阿房宮賦》中,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55.《阿房宮賦》用“ , ”兩個對偶句描寫了秦人對從六國剽掠而來的珍寶不知珍惜,生活極度奢侈。 56.《阿房宮賦》用14個字“ , , , ”簡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滅亡的歷史過程,和篇首“ , , , ”的氣勢構成鮮明的對比。 57.《阿房宮賦》運用 的手法,借寫阿房宮的興建毀滅,闡述“ ”的道理。杜牧與李商隱被稱為“ ”。 58.《阿房宮賦》中以龍和虹為喻,寫長橋和復道壯美的句子“ , ? , ”。 59.《阿房宮賦》中,描寫秦國伐盡樹木,建造阿房宮的句子是“ , ”。 60.《阿房宮賦》中“ ”一句用數字描述了阿房宮建筑面積之大,接著用“ ”極言阿房宮樓閣之高。 61.《阿房宮賦》中“ ”一句直接點明阿房宮占地廣闊,而“ ”則指出阿房宮是依著山勢走向修建的。 62.《阿房宮賦》中“ ”一句直接從正面概括寫阿房宮占地面積極廣,工程浩大。“ , ”兩句寫阿房宮依驪山而建,一直建到咸陽,借“山”來襯托阿房宮之大。 63.《阿房宮賦》中,作者描寫阿房宮總體建筑形勢的句子是“ , ”。 64.《阿房宮賦》中,作者描寫兩條大河流經阿房宮,以此表現阿房宮占地廣闊的句子是“ , ”。 65.《阿房宮賦》中“ , ”兩句寫有兩條河流在宮墻內流淌,借“水”來側面襯托阿房宮之大。 66.《阿房宮賦》中在寫完阿房宮占地面積極大顯示秦的“奢”后,用“ , ” 兩句接著描寫阿房宮建筑密度極大,從另一個角度繼續強化秦之“奢”。 67.《阿房宮賦》中“ , ”兩句描寫阿房宮廊檐形制多樣,美輪美奐,極顯“奢”氣。 68.《阿房宮賦》中,描寫宮殿.樓閣依地形而建,結構參差錯落.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 ”。 69.在《阿房宮賦》中,作者從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說明人人都想過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 , ”。 70.杜牧在《阿房宮賦》結尾分別指出六國和秦朝滅亡的原因,其中寫秦滅亡原因的句子是“ , ”。 71.在《阿房宮賦》中 ,杜牧通過“ , ”兩句,提出了秦國如果愛惜六國的人才,就能世代為君,安享天下這一觀點。 72.《阿房宮賦》中寫宮妃們來到秦國后從早到晚的彈琴唱歌,成為秦國一份子的句子是“ , ”。 73.作者在《阿房宮賦》中用互文的方法寫六國寶藏的句子是“ , , ”。 74.在《阿房宮賦》中,作者用“ , ”兩句寫出了宮女們清晨梳妝打扮時頭發如同烏云一般紛紛擾擾。 75.在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76.陸參作《長城賦》云:“千城絕,長城列。秦民竭,秦君滅。”以四個三字句發端。《阿房宮賦》祖《長城》句法,云“ , , , 。” 77.杜牧的《阿房宮賦》中,“ , ”這兩句通過一個肯定句和否定句寫出了六國滅亡的原因,角度獨特,觀點大膽。 78.杜牧的《阿房宮賦》中,“ , ”這兩句通過一個肯定句和否定句寫出了曾經無比強大的秦帝國最終被滅族的原因。 79.杜牧的《阿房宮賦》中用“ , , ”四字短語,寫出了秦人對六國的金銀珠寶不甚珍惜。 80.杜牧的《阿房宮賦》一文的文眼是“ ”。 《阿房宮賦》理解性默寫參考答案 1.杜牧《阿房宮賦》開篇起勢雄健“六王畢,四海一”,表現秦王一統天下、勢如破竹的氣勢。 2.《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占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3.杜牧《阿房宮賦》中的“蜀山兀,阿房出”,交代阿房宮的建成,突出其用材之多和建設之快。 4.杜牧《阿房宮賦》中的“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描寫了阿房宮的建筑走勢,表現了其規模之宏大。 5.《阿房宮賦》中,作者用夸張手法歷數阿房宮樓閣之多之密集的句子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6.杜牧在《阿房宮賦》中以“二川溶溶,流入宮墻”為過渡,巧妙地將對阿房宮的描寫由整體外觀轉到內部的具體建筑。 7.杜牧《阿房宮賦》中的“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形象地描寫了阿房宮中廊道曲折.屋檐高聳的景象。 8.在杜牧的筆下,阿房宮中的建筑“盤盤焉,囷囷焉”,就像蜂房水渦一樣。 9.杜牧《阿房宮賦》中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形象地描寫了阿房宮中的建筑既各依地勢而有不同,又相互呼應,成為一個整體。 10.在《阿房宮賦》中,阿房宮中像“蜂房水渦”一樣的建筑極其眾多,用杜牧的話說就是“矗不知乎幾千萬落”。 11.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復道行空,不霽何虹”來描寫空中的復道。 12.在《阿房宮賦》中,杜牧在描寫水上的橋梁時反問道“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表現了它的壯麗神奇。 13.《阿房宮賦》中的“舞殿冷袖,風雨凄凄”,杜牧通過描寫宮中舞蹈時給人的凄冷感覺,從側面表現宮殿之宏大。 14.《阿房宮賦》中用“高低冥迷,不知西東”兩句寫人置身其中會迷失方向,突出了這個龐大的建筑群的錯綜復雜。 15.在阿房宮中,即使同一天里的同一座宮殿氣候也會不同,這是因為宮女們在其中唱歌時,會讓人感覺“春光融融”,而她們在里邊舞袖飄飄地跳舞,又會讓人感覺“風雨凄凄”。 16.《阿房宮賦》中的“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用比喻的方式描寫阿房宮中的女子打開妝鏡時的景象,極言其人數之眾。 17.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妃嬪媵嬙,王子皇孫”這兩句可以看出,阿房宮里的宮女,有很多原來在六國是身份很高貴的。 18.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表示,六國滅亡后,其王侯的宮妃.女兒和孫女只能離開故國,“輦來于秦”,且每天要“朝歌夜弦”,成為阿房宮中的宮人。 19.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明星熒熒”比喻阿房宮中的宮人早晨梳妝打扮時打開妝鏡的情景,用“綠云擾擾”比喻她們梳理鬟發時的情景。 20.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早晨梳妝打扮時的情景,她們倒掉洗臉水后,就會出現“渭流漲膩”的景象;她們焚香熏衣時,就會出現“煙斜霧橫”的景象。 21.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一肌一容,盡態極妍”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經過一番梳妝打扮后嬌柔美麗的姿態。 22.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聽到皇帝車輦遠去的聲音而悵然若失的情態。 23.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描寫阿房宮中的宮人打扮好后渴盼得到皇帝寵幸的情態。 24.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指出,六國王宮中收藏的珍寶是其統治者經過不知多少代多少年“摽掠其人”,才能夠“倚疊如山”的。 25.《阿房宮賦》中,杜牧沉痛地寫道“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這既表現了一些宮人渴望見秦皇一面而不能的悲慘,更是夸張地寫出阿房宮宮人之多。 26.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指出,六國統治者經過“幾世幾年”從百姓那里搶來的珍寶因國亡而“一旦不能有”,就只能又被擄掠到阿房宮中。 27.《阿房宮賦》中,杜牧在極力描寫了秦皇荒淫奢靡的生活后,先用“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闡述人心相通的道理,再進一步指出老百姓也有和秦皇相同的心理。 28.在《阿房宮賦》中,杜牧指出“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這是告誡統治者要汲取秦的教訓,不能自己享樂而不顧念百姓。 29.在《阿房宮賦》中,杜牧斥責秦的統治者對百姓毫無限度地搜刮,自己卻揮霍無度的句子是“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30.在《阿房宮賦》中,杜牧指出,正是因為秦的統治讓天下的百姓“不敢言而敢怒”,才使阿房宮有了“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結果。 31.杜牧《阿房宮賦》中的“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把秦始皇享樂時的樂聲與百姓的市井語言進行對比,突出秦始皇只顧自己享樂而不知顧惜百姓。 3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夸張的手法寫阿房宮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釘頭比糧倉里的米粒還要多,將阿房宮的奢華與百姓的生活作了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殘暴的句子是“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3.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一系列對比突出秦始皇只顧個人享樂而不顧惜百姓的行為,其中,他用“負棟之柱”與耕田的農夫對比,用“架梁之椽”與機上的織女對比。 34.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一系列對比突出秦皇只顧個人享樂而不顧惜百姓的行為,他夸張地說,阿房宮屋頂上的瓦縫“多于周身之帛縷”,阿房宮中的欄桿“多于九土之城郭”。 35.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告誡后世統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滅的教訓就會重蹈覆轍,向當朝統治者敲響了警鐘 。 36.在《阿房宮賦》中,杜牧指出:滅掉六國的是六國的統治者,“非秦也”;使秦滅族的是秦的統治者,“非天下也”。 37.在《阿房宮賦》一文的結尾,杜牧感嘆道,如果六國統治者能夠各自愛惜本國百姓,“則足以拒秦”;如果秦的統治者能愛惜六國百姓,“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38.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揭示秦始皇失去民心而不自知的心理狀態。 39.在《阿房宮賦》中,杜牧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描寫秦的統治者對從六國搶來的珍寶的使用情況,表現其生活的奢靡。 40.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表現皇帝的車隊儀仗遠去的名句是“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41.在《阿房宮賦》中,杜牧僅用八個字就把項羽火燒阿房宮的史實寫了出來“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4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提醒晚唐統治者,對于強秦盛極而亡的歷史,如果后人哀悼他卻不以史為鑒,那么就會“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43.“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是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對秦奢侈靡費而不知憐惜的人發出的憤激的質問。 44.杜牧寫《阿房宮賦》論述六國和秦朝滅亡的`原因時說,如果六國當年能善待百姓,那么“則足以拒秦”;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國之人,那么“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又怎么會滅亡呢? 45.杜牧《阿房宮賦》中在分析秦國滅亡的原因時,指出假如國君懂得關心百姓,秦國就會得以延續的句子是“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46.《阿房宮賦》以人們的主觀感受寫宮內歌舞盛況,既是借歌舞之紛繁襯托宮殿之眾多,又為下文美女充盈宮室預作鋪墊的句子是“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47.既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起到了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48.從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說明人心沒有區別,都追求幸福快樂,掛念家小,對秦統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的語句是“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49.在《阿房宮賦》中,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掠奪之上的,并且還揮霍無度,將剝削來的錢財像泥沙一樣的浪費掉的語句是“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50.在《阿房宮賦》中,文章最后總結,六國和秦國的滅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的語句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1.在《阿房宮賦》中,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讓歷史重演,如果不能夠吸取教訓終將重蹈覆轍的語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52.古人寫文章常常借古諷今。《阿房宮賦》中“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滅亡的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 53.在《阿房宮賦》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結句精警,扣人心弦。 54.在《阿房宮賦》中,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55.《阿房宮賦》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兩個對偶句描寫了秦人對從六國剽掠而來的珍寶不知珍惜,生活極度奢侈。 56.《阿房宮賦》用14個字“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簡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滅亡的歷史過程,和篇首“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氣勢構成鮮明的對比。 57.《阿房宮賦》運用借古諷今的手法,借寫阿房宮的興建毀滅,闡述“天下興亡”的道理。杜牧與李商隱被稱為“小李杜”。 58.《阿房宮賦》中以龍和虹為喻,寫長橋和復道壯美的句子“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59.《阿房宮賦》中,描寫秦國伐盡樹木,建造阿房宮的句子是“蜀山兀,阿房出”。 60.《阿房宮賦》中“覆壓三百余里”一句用數字描述了阿房宮建筑面積之大,接著用“隔離天日”極言阿房宮樓閣之高。 61.《阿房宮賦》中“覆壓三百余里”一句直接點明阿房宮占地廣闊,而“驪山北構而西折”則指出阿房宮是依著山勢走向修建的。 62.《阿房宮賦》中“覆壓三百余里”一句直接從正面概括寫阿房宮占地面積極廣,工程浩大。“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兩句寫阿房宮依驪山而建,一直建到咸陽,借“山”來襯托阿房宮之大。 63.《阿房宮賦》中,作者描寫阿房宮總體建筑形勢的句子是“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64.《阿房宮賦》中,作者描寫兩條大河流經阿房宮,以此表現阿房宮占地廣闊的句子是“二川溶溶,流入宮墻”。 65.《阿房宮賦》中“二川溶溶,流入宮墻”兩句寫有兩條河流在宮墻內流淌,借“水”來側面襯托阿房宮之大。 66.《阿房宮賦》中在寫完阿房宮占地面積極大顯示秦的“奢”后,用“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兩句接著描寫阿房宮建筑密度極大,從另一個角度繼續強化秦之“奢”。 67.《阿房宮賦》中“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兩句描寫阿房宮廊檐形制多樣,美輪美奐,極顯“奢”氣。 68.《阿房宮賦》中,描寫宮殿.樓閣依地形而建,結構參差錯落.精巧工致的句子是“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69.在《阿房宮賦》中,作者從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說明人人都想過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70.杜牧在《阿房宮賦》結尾分別指出六國和秦朝滅亡的原因,其中寫秦滅亡原因的句子是“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71.在《阿房宮賦》中 ,杜牧通過“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兩句,提出了秦國如果愛惜六國的人才,就能世代為君,安享天下這一觀點。 72.《阿房宮賦》中寫宮妃們來到秦國后從早到晚的彈琴唱歌,成為秦國一份子的句子是“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73.作者在《阿房宮賦》中用互文的方法寫六國寶藏的句子是“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74.在《阿房宮賦》中,作者用“綠云擾擾,梳曉鬟也”兩句寫出了宮女們清晨梳妝打扮時頭發如同烏云一般紛紛擾擾。 75.在歷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宮的修建,籠蓋全篇.暗示主題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76.陸參作《長城賦》云:“千城絕,長城列。秦民竭,秦君滅。”以四個三字句發端。《阿房宮賦》祖《長城》句法,云“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77.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這兩句通過一個肯定句和否定句寫出了六國滅亡的原因,角度獨特,觀點大膽。 78.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這兩句通過一個肯定句和否定句寫出了曾經無比強大的秦帝國最終被滅族的原因。 79.杜牧的《阿房宮賦》中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四字短語,寫出了秦人對六國的金銀珠寶不甚珍惜。 80.杜牧的《阿房宮賦》一文的文眼是“秦愛紛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