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和魯迅,近代文學界的兩位大佬,就發生過一場精彩的互懟戰,郭沫若用了四個字罵魯迅,而魯迅又加了一個字進行回懟,卻非常形象的概況了郭沫若的一生。 魯迅于1881年降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家境非常不錯的大家庭。爺爺曾經做過京官,父親文化水平也不低,是個秀才。母親也是出身于名望大家族。父親去世之后,母親與魯迅他們兄弟幾個相依為命,但是大家族出來的母親,接受過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所以即使再苦再累也要讓孩子們把書讀下去。魯迅被母親送進新式學堂讀書,后來于1902年的時候,他前往日本留學深造。看到兒子這么大了還沒有成家,做母親的心里很是著急,就擅作主張給他定下了一門親事。這個女孩叫朱安,比魯迅大三歲。魯迅對這種家庭包辦的婚內心是非常排斥的,所以對于母親的催促,他總是找各種理由搪塞過去。母親用自己生急病為借口,把魯迅從日本騙了回來。回到家后,在母親的逼迫下,無奈的與朱安成了親。在新婚之夜,他連碰都沒碰一下新娘子。新娘朱安雖然心里非常委屈,但是也無法言說,只能把委屈咽到肚子里。一周之后,魯迅又返回了日本,直到1909年學業完成之后才回國。回國之后,他就進入杭州的一所師范學校從事教師工作,沒多久又被紹興的一所師范學校聘為了校長。為了避免看到妻子朱安,他很少回家,有時候想念母親了才回去一趟。1912年的時候,在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的舉薦下,魯迅進入了教育部工作,在北京定居了下來。 工作穩定之后,魯迅在北京購買了一套院子,把母親接到了北京,母親把朱安也帶了過來。一家人團聚之后,魯迅沒有與妻子住在一起,而是安排妻子朱安和母親住在一起。魯迅對朱安很是冷淡,從不主動和她搭話,形同陌路。其實魯迅也知道朱安是無辜的,但是他自己也是身不由己,只能說朱安是封建舊社會的犧牲品。許廣平是魯迅的學生,1923年的時候,魯迅到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講學,許廣平就在這所學校上學。在魯迅的課上,許廣平就坐在第一排,魯迅剛一開講,許廣平就被他所講的課程內容吸引住了,她非常喜歡聽他講課,所以每次上魯迅的課的時候,她總是坐在前排最前面。最后許廣平從喜歡聽魯迅的課,發展到的對他仰慕,她成為了魯迅的鐵桿粉絲,就等著上他的課。后來許廣平開始給魯迅寫信,起初只是問一些課程內容的問題,隨著通信的頻繁,開始聊時事、聊理想,漸漸的兩人熟悉起來。 不知不覺中,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情,作為新女性的許廣平主動向魯迅表達了自己的感情,當她知道魯迅已經娶妻之后,表示不在乎什么名分,只希望能天天和先生廝守在一起。他們夫妻倆相差18歲,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沒過多久,許廣平又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他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幸福,直到魯迅去世,許廣平還在繼續著魯迅沒有完成是事業。魯迅與許廣平同居之后,他也沒有和朱安解除婚姻關系,(魯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會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離婚)每月都會按時給朱安一些生活費。郭沫若于1892年生于四川樂山,他的第一次婚姻和魯迅一樣,都是父母包辦的。 郭沫若在20歲的時候,由父母做主娶了比他大兩歲的張瓊華為妻。受到過新思想影響的郭沫若,對封建包辦婚姻很是不滿,但是由于父母的逼迫,只能順從。他和魯迅差不多,也是在剛結婚沒幾天的情況下就離開了家,這一走,就沒了音訊,直到妻子去世,他也沒有露過面。后來郭沫若前往日本留學,在異國他鄉結識了佐藤富子,當時她在東京一家醫院當護士。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他倆碰到了一起,郭沫若看到佐藤富子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她。在給佐藤富子的情書中,郭沫若把他大才子的文采發揮的淋漓盡致,很快就俘虜了佐藤富子的芳心。他倆相愛了,但是佐藤富子的父母死活不同意這門婚姻,她不顧家族和父母的阻攔,毅然從家中搬了出來,與郭沫若同居了。郭沫若很是感動,發誓一定好好好待她,此時他還為她起了一個中國名字:郭安娜,后來他們陸陸續續生育了五個孩子,雖然生活過得很是清苦,但是他們一家幾口其樂融融還是挺幸福的。 1937年的時候,郭沫若為了支持抗日,把老婆孩子留在日本自己回到了中國。回國沒多久就結識了比自己小24歲的于立群,他和于立群是一見鐘情。他被于立群的青春靚麗所吸引,于立群被郭沫若的才氣崇拜的五體投地,她放棄了自己的喜歡的事業,甘愿到郭沫若身邊給他當一個抄抄寫寫的小秘書。隨著長時間的接觸,兩人走到了一起并組建了家庭,后來還有了孩子。抗戰結束之后,癡情的佐藤富子一直沒有等到丈夫的音訊,無奈之下,只能拖兒帶女來中國尋夫,看到曾經對自己信誓旦旦的丈夫已經另有家庭,富子哭過鬧過,但是事實已經成這樣又有什么辦法呢?只能認命吧。雖然丈夫拋棄了自己,但是她也不愿意再回日本,有可能是怕回去后也會被家人們瞧不起,日子更難過。所以還是選擇了留在中國把孩子們撫養長大。郭沫若確實很有才,但是在家庭上缺乏了起碼的責任感,其實這就是對女性的不尊重。魯迅和郭沫若都是文學界的權威人物,他倆從來沒有見過面。 郭沫若在開始在文壇展露頭角時,他創作的詩歌經常被刊物社退稿,心里非常生氣,所以就在一篇文章中把自己的憤怒發泄出來。魯迅看了這篇文章之后,覺得他這種發泄私憤的方式很不可取,性格直爽的魯迅直接對他進行了批評,郭沫若心里就有些不高興。1921年的時候郭沫若等人成立了“創造社”,開始和魯迅的“文學研究會”互相抨擊。就這樣文學界的兩位大佬誰都瞧不上誰,相互之間開始了無休止的口誅筆伐,你回一句我懟一句,誰都不甘示弱。在個人感情這方面,郭沫若在文學圈子里是有名的花心的大蘿卜,這種沒有責任感的男人,是魯迅最為看不慣的。所以他在一篇文章中很直白地對郭沫若這種喜新厭舊的行為進行了諷刺,郭沫若雖然明白這是事實,但是他還是覺得很沒面子,非常生氣。所以他也立馬寫了一篇文章怒罵魯迅,其中4個字最為犀利,那就是“衣冠禽獸”。大家一看,暗自發笑,短短的幾個字,卻非常形象的概況了郭沫若的一生。魯迅和郭沫若都為中國的文學界做出過杰出的貢獻,都是很值得我們敬仰的老前輩。但是畢竟他們也是凡人,做事情的時候肯定也不會十全十美。對于他們的私人感情方面,有時候也無法說清楚對與錯,畢竟時代不同。作為接受過新式教育的魯迅,不愿意接受封建婚姻,是沒錯的。【版權聲明】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