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軍首次進行全軍授銜,共有一千多名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指揮員被授予將軍軍銜,其中少將有798名。 而本文要介紹的就是其中一位少將,他16歲加入共青團、參加紅軍,18歲入黨,經歷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戰爭上曾九次負傷都挺了過來,最終成為我國開國少將,然而卻在不到兩年后,就被部下刺殺,令人悲嘆!他就是開國少將李發。 ![]() 李發是安徽六安人,出生于1913年10月,從小就對恃強凌弱的地主惡霸十分反感,16歲那年,他加入了當地的共青團,與地主的壓迫進行斗智斗勇,在當地很有名氣。 也在同一年,他加入了紅軍,受到了更加正規的訓練,1929年11月在紅三十二師的指導下,六安中心縣委發動了六(安)霍(山)農民起義,而李發就參與其中。 經歷了戰爭磨礪的李發在部隊中成長很快,他在紅四軍中先擔任班長,因表現優異被升為機槍連排長,當時我軍火力稀缺,機槍連可以說是戰斗主力,在這里他先后參加了根據地反“圍剿”作戰、南下作戰等重要任務。 在戰斗,李發作戰勇猛,敢打敢拼,不過也因此他在1932年因負傷不得不離隊休養。傷愈后,原先所在的部隊抽調組建成紅二十五軍,他被任命了紅二十五軍特務營連長。 ![]() 很快,他又被任命為二二四團重機槍連連長,隨紅二十五軍一起參加了長征。作為軍中的主力團,在獨樹鎮、三要司、庾家河等戰斗中,李發帶隊沖鋒在前,為部隊順利抵達并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根據地反“圍剿”斗爭中,李發又升任二二五團營長,并率部擔任全軍的后衛,打退了數倍于己的國軍的追擊,使得主力得以與陜北紅軍順利會師。 1936年,李發被任命為紅一方面軍二六四團團長,參加了對山西的東征,完成任務后,他又率部參加了西征戰役,為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創造了有利條件。 因表現突出,李發被上級安排先后進入紅軍大學和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其間還擔任過老部隊七十五師二二四團的團長。 ![]() 抗戰爆發后,他被委派到山東組織地方武裝進行抗日工作,在這里,他先后擔任山東縱隊挺進支隊司令、縱隊特務團團長、獨立支隊一團團長、支隊參謀長等職,領導和配合各地部隊粉碎了日軍對山東中心根據地的掃蕩。 1944年,他又被上級安排到中央黨校進一步深造,學習完成后,正值解放戰爭爆發,上級將他放到了戰爭的最前線,擔任渤海軍區第一、二軍分區的司令。 在當地,他不但指揮部隊擊退了國軍的進攻,還大力發展解放區的建設,后來中共華東局、華東軍區等核心機關都轉移到了渤海地區,由此可見上級對他能力的信任。 在擔任渤海軍區參謀長、副司令、渤海區黨委常委等職后,他指揮部隊參加了濟南戰役,又大力發展了渤海解放區的工農商業,為前線支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 新中國成立后,李發被任命為渤海軍區司令,隨后進入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班培訓,畢業后擔任解放軍三十一軍副軍長,駐扎在福建最前線。 1955年,我軍進行授銜時,他被授予少將軍銜,當時僅42歲。然而,這樣一位在革命戰爭中轉戰各地,在與國軍、日軍的慘烈戰斗中屢立戰功,因負傷被評為二等乙級殘疾的將軍,卻在1957年3月被他的部下槍殺。 當時,李發前往廈門檢查基層部隊的軍訓工作時,在到達某團三營時,竟然遭到該營機槍手凌發鳳的刺殺,犧牲在槍下,事后凌發鳳也引爆手榴彈自殺。 由于當時正處于兩岸對峙狀態,廈門又在最前線,上次對此深感震怒,判斷為特務暗殺,專門成立了調查組進行調查。 然而,經過詳細調查后,發現凌發鳳并沒有被特務收買,僅僅是因為不適應部隊環境,心理扭曲,本想對排長下手,結果剛好遇到李發將軍前來檢查工作,才釀成了悲劇。 雖然一直有人認為這個事件背后有敵特的黑手,但調查是由開國大將譚政親自帶隊展開,調查報告也發表在了《八一雜志》上,還是很具有可信度的。 ![]() 而報告中所提到的當時基層在人員管理和官兵關系中的一些問題,也引起了上級的關注,早相關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進,進一步推動了我軍戰斗力的發展。 李發將軍在長期的戰斗生涯中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又深受一線官兵愛戴,他的犧牲對我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而他的精神則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