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創(chuàng)修《崇義縣志》的長陽鄉(xiāng)賢王廷耀 譚世賢,字東山,明初長陽磨市人,系出鄂西“八坪譚”六房——長陽磨市譚氏家族。磨市譚氏是明清長陽官宦和文化世家。最知名者,乃晚清大儒楊守敬的老師譚大勛,是譚氏十六世后裔。譚世賢的曾祖譚經(jīng),官至云南理刑;從叔譚詔,官至四川富順縣知縣;次子譚璧,官至四川新寧縣教諭。 譚世賢于明英宗天順年間考取歲貢,入京師國子監(jiān)讀書。后九次參加湖廣鄉(xiāng)試,三次中副榜,奉例考選,取為天下第一,擢四川瀘州知州。譚世賢為官清廉,告老還鄉(xiāng)時一無長物,其廉潔程度竟令盜賊也嘆服。 據(jù)同治《長陽縣志》記載,譚世賢由四川任滿乘舟回鄉(xiāng)時,在磨市附近的清江機木洲(即吉茂洲,已淹沒于高壩洲水庫庫底)遭遇了盜賊。原本盜賊以為他是官員,必定攜帶大量金銀財寶。可是當盜賊翻遍他行李,除了布衣、被褥外,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面對這位不與官場諸君同流合污的清官,這位盜賊竟只好“嘆息而去”。因為小偷的嘆息,譚世賢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招了賊。這個事情被同船乘客傳開后,譚世賢這位清官便被地方人士熟知并流傳至今。 清代民國時,譚世賢與屈原及長陽五代以來名賢李景威、向翀、胡勉、向洪舉、裴承祖、楊鼎、劉子春、朱震、王庭耀、楊正芳、覃胤蘭、王相、張顯相,同祀于文廟大成門外右側鄉(xiāng)賢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