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兩個月因為頭暈、惡心、耳朵里有刺耳的蟬鳴聲去醫院進行治療。醫生診斷為突發性耳鳴,接受治療半個月后出院。畢業后熬夜加班,結果出現了習慣性的失眠,耳鳴又發作了,白天工作丟三落四,經常出錯。從公司離職后,她到處看病,吃了很多營養神經的藥物,效果都不好。每天過得都很煎熬。 “只有耳鳴的人才能理解這種痛苦”,很多備受折磨的耳鳴患者,甚至產生“希望自己耳朵全聾,耳鳴自然消失”的想法。 據估計,我國至少有1億耳鳴患者,且日趨年輕化。很多耳鳴患者自述,除刺耳聲音不勝其擾外,還會出現睡眠障礙、心煩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焦慮、抑郁等,進而導致生活質量和社交能力下降,甚至產生自殺傾向。耳鳴是疾病嗎? 耳鳴是指在沒有外界聲音的情況下,仍能聽到鈴音和噪音。本身不是疾病,它是基礎病(比如,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減退、耳朵損傷或循環系統疾病)的一種臨床癥狀。耳鳴癥狀相當常見,15%-20%的人患有耳鳴,大部分耳鳴患者的情況還能忍受,有1-2%的耳鳴患者情況非常嚴重。耳鳴會隨年齡增長而惡化,但對很多人來說,耳鳴可以經過治療得到改善。治療查明導致耳鳴的根本原因有助于改善耳鳴。也可以通過一些治療減少或掩蓋噪音,使耳鳴不太明顯。 幻聽噪聲的音高可能不同(從低吼到高聲尖叫),可能一只或兩只耳朵能聽到。在某些情況下,聲音太大,以至于會干擾患者集中注意力或聽到外部聲音的能力。耳鳴可能一直存在,也可能時有時無。 一種是主觀耳鳴。只有患者能聽到的耳鳴。這是最常見的耳鳴類型。可由外耳、中耳或內耳問題引起。也可能是由聽覺神經,或腦中將神經信號解釋為聲音(聽覺通路)的部位出現問題而引起。另一種是客觀耳鳴。除了患者本身聽得到,醫生也可用儀器甚至用耳朵即可聽到患者主訴的耳鳴聲,這一類較少。這種耳鳴,可能是由血管性疾病、中耳骨疾病或肌肉收縮引起痙攣性耳鳴。比如,搏動性耳鳴是一種血管源性的客觀性耳鳴,即靠近患者的臉部,其他人也可以聽到患者耳鳴的聲音。耳鳴的節律和患者的心跳是一致的。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后出現耳鳴,且一周內耳鳴沒有改善,或是突然出現耳鳴或無明顯原因,耳鳴時出現聽力減退或頭暈時,應該及時去醫院。很多疾病可引起或加重耳鳴,而且很多情況下都無法找到確切病因。耳鳴的一個常見原因是內耳毛細胞損傷。內耳是人們感知聲音的關鍵部分。內耳毛細胞及其聽覺毛是聽覺感受器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聲波進入內耳時,聽毛會振動,毛細胞會被激發,釋放電信號通過神經傳遞到大腦,然后被“翻譯”成聲音。如果內耳中的毛發彎曲或折斷,它們會向大腦“泄漏”隨機的電脈沖,從而導致耳鳴。1.年齡有關的聽力減退。很多人的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損失,通常從 60 歲左右開始。聽力減退可引發耳鳴。這類聽力減退用醫學術語說,就是老年性耳聾。2.暴露于噪音。比如重型設備、鏈鋸和槍支等發出的噪音都是導致噪聲相關聽力減退的常見來源。長時間大聲播放便攜式音樂設備(比如 iPod)也會引起噪音相關的聽力減退。因短期暴露(比如參加演唱會)引發的耳鳴通常會消失。短期和長期暴露于很吵的聲音環境中都可能造成永久性損害。3.耳垢堵塞。耳垢通過吸附污垢,阻止細菌生長來保護耳道。當耳垢堆積過多時,很難通過自然沖洗清除,會導致聽力減退或耳膜發炎,進而引發耳鳴。4.耳骨變化。中耳骨骼僵硬(耳硬化癥)可能會影響聽力并引起耳鳴。由異常骨骼生長引起,往往有家族遺傳。 導致耳鳴的其他原因,還包括其他耳疾、慢性健康問題、損傷或影響耳朵神經或大腦聽力中心的疾病。列舉如下:1.美尼爾氏病(俗稱耳水不平衡)。耳鳴可能是這個病的早期征兆,它是一種內耳疾病,可由異常的內耳液體壓力引起。2.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顳下頜關節(頭兩側耳前的關節,下顎骨與顱骨的接觸處)問題會導致耳鳴。3.頭部損傷或頸部損傷。頭部或頸部外傷會影響內耳、聽覺神經或與聽力有關的腦功能。此類損傷通常只會導致一只耳朵出現耳鳴。4.聽神經瘤。這是一種良性腦腫瘤,發生在大腦和內耳之間控制平衡和聽力的顱神經上。這種疾病也叫前庭神經鞘瘤,通常只導致一只耳朵出現耳鳴。聽神經瘤通常會在單側耳朵,很少雙側都有。患者能感受到嚴重單邊耳鳴或是聽力障礙,或出現眩暈。5.咽鼓管功能障礙。這種病讓耳朵內中耳和上咽喉的連接管始終保持擴張,這會讓耳朵感到飽脹。體重下降過多、懷孕和放療有時會導致這類功能障礙。6.內耳肌痙攣。內耳肌肉緊張(痙攣)可導致耳鳴、聽力減退和耳朵飽脹感。這一疾病有時無法解釋病因,也可由神經系統疾病引起,包括多發性硬化。心血管病的早期癥狀一般是胸悶、胸痛、頭暈等,其實,耳鳴、聽力下降等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先兆。臨床研究證明,86.7%的患者在心血管癥狀出現之前,就先出現了耳鳴、聽力下降的耳部癥狀。一些腦靜脈血栓的患者也會有耳鳴的癥狀,這種耳鳴常在早期出現,去醫院檢查也可能被誤診為是耳部疾病。特點是最初發病時可能是一側耳鳴,然后慢慢過渡為雙側,且持續時間長。影響血液流動的疾病,如高血壓或動脈狹窄(動脈粥樣硬化),也可能增加耳鳴的風險。12.心理壓力,可能突然誘發耳鳴,常見于抑郁癥患者[3]。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耳鳴,增加患病風險的因素主要有以下5點:1.暴露于巨大的噪音。長時間暴露于巨大的噪音可能損壞耳朵中負責將聲音傳遞到大腦的微小感覺毛細胞。在嘈雜環境中工作的人(比如,工廠和建筑工人、音樂家和軍人)尤其容易受到威脅。高分貝噪音會損害聽毛功能,降低聽力。超過安全噪聲標準(85-90分貝)的噪聲可能會引起耳鳴、耳聾。但個體對相同強度噪音的敏感度是有差異的,敏感者受到傷害或傷害程度更大。
2.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耳朵中的功能神經纖維數量會減少,從而可能導致通常與耳鳴有關的聽力問題。耳鳴有哪些并發癥? 耳鳴可對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雖然耳鳴的影響因人而異,耳鳴患者還會經歷疲勞、壓力、睡眠問題、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問題、抑郁癥、焦慮和易怒。治療這些相關疾病可能不會直接治好耳鳴,但能緩解患者的難受感。在很多情況下,耳鳴無法避免。但可以采取一些預防措施,預防某些特定類型的耳鳴。1.使用聽力保護裝置。長時間處在有巨大聲響的環境中會導致耳朵神經受損,造成聽覺損失和耳鳴。如果在噪音很大的環境中工作,要佩戴耳罩式聽力保護裝置。 2.調低音量。無護耳措施的情況下,長期處在擴音音樂環境中,或通過耳機聽音量極高的音樂,會導致聽覺損失和耳鳴。3.關注心血管健康。定期運動、正確飲食和采取保持血管健康的其他措施,有助于預防血管疾病相關的耳鳴。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蔣子棟說,耳鳴是醫學界公認的頑疾,在治療時需要耐心。很多患者常常向醫生抱怨,治療一兩周了耳朵還叫。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并沒有一吃就靈的靈丹妙藥。目前耳鳴治療沒有特效藥物,大多數醫生都是從改善患者的微循環和安神入手,比如給予維生素以及營養神經的藥物。他建議,耳鳴患者要學會放松,好的心態有助于耳鳴的康復。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耳鳴患者,到處求醫問藥,耳鳴治療仍不見效,不得不接受現實。當漸漸放松、放平心態后,耳鳴反而自然消失了。學習抗癌經驗、免費領腫瘤營養書籍、 免費獲得醫生答疑、免費聽腫瘤專家講座, 請點下圖,長按識別添加小助手,聯系領取! 2.耳鳴發病率呈逐年攀升趨勢 中青年占患者總數2/3,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14日4.Baguley D; McFerran, D; Hall, D. Tinnitus.. Lancet. Nov 9, 2013, 382 (9904): 1600–7. PMID?23827090. doi:10.1016/S0140-6736(13)60142-7.5.Langguth, B; Kreuzer, PM; Kleinjung, T; De Ridder, D. Tinnitus: cause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Lancet neurology. Sep 2013, 12 (9): 920–30. PMID?23948178. doi:10.1016/S1474-4422(13)701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