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龔巖
編輯 | G3007
“短視頻的發展催生了短劇,短劇的快速發展又賦予了短視頻讓人無限遐想的可能性。”
在日前舉行的快手短劇行業大會暨快手星芒短劇升級發布會上,快手磁力聚星創作者運營負責人丁釗對媒體表示。
快手短劇運營負責人于軻也公布了近一年來的短劇成績單:2.3億日活用戶規模為全網最大,平臺總播放量達到7700億,其中播放量超過1億的短劇已達到850部。快手同時還宣布“快手星芒計劃”升級為“快手星芒短劇”,將通過內容題材、創作扶持、商業合作三大方向為短劇創作者和機構提供全方位的權益和助力,從創作、推廣、收益等方面打造良性的短劇生態蓄水池。
今年以來,各家視頻平臺傾注資源、流量和資金,合力推動了整個短劇業態高速發展?!肮膭钬Q屏創作,短劇單集時長2分鐘以內,整個項目體量是25-30集?!边@是整個快手短劇的制式和特色。
對快手來說,其在自身平臺優勢以及政策扶持下,高效聯動內容創作者、IP版權方、廣告客戶以及用戶,也在助推短劇走向多元化、精品化生產,并建構起通過內容撬動商業變現的“飛輪效應”。
作為今年熱度最高的劇,《這個男主有點冷》上線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憑借著高甜且頗具反轉色彩的劇情,收獲了超6.5億的播放。
與傳統劇集相比,每集2分鐘的播放時長,成為短劇在內容表現形式上的最大特色。一時間,在短視頻平臺追劇、“嗑”劇,也成為內容消費的主流趨勢。
在短劇發展方面,快手無疑是一個破局者。自去年12月,快手在行業內率先推出針對專業制作方的“星芒計劃”,大搞短劇的商業化生態后,短劇這把“萬能鑰匙”,也正在解鎖短視頻未來的更多可能。
從內容供給出發,短劇創新了消費形態,創作者也能實現從內容到粉絲積累再到變現的良性循環。
平臺流量和優質作品的雙重加持下,短劇創作者持續穩定的內容輸出,積累了大量粉絲,而且得益于快手內容社區平臺的及時反饋機制,創作者將新一集短劇發布后,在10分鐘內就能看到用戶對于劇集的解讀和傳播梗,平臺在這個過程中又不斷提煉有效的內容迅速運營發酵,最終撬動優質內容“出圈”。
從變現角度看,通過分賬、品牌招商等形式依托短劇本身獲得收益屬于一種重要類型,另外,賬號的粉絲也是可以沉淀下來的隱形資產,一旦這些內容達人建立了自己的人設,也有機會在短視頻、電商帶貨等領域取得收益。從一些比較成熟的案例來看,內容創作者變現大致有以下幾個路徑:
依托內容創意本身,進行廣告植入變現。結合短劇腦洞大開的特色,“逆襲丁姐”在其短劇設計中融入了很多當代婆媳相處的小故事,吸引品牌結合其劇情特色進行內容定制;
借劇出圈,形成個人IP效應。《這個男主有點冷》的女主“一只璐大朋友”,在短劇播出后其快手賬號漲粉500萬+,電商的GMV轉化也提升了60倍左右。類似得,還有古風短劇達人御兒。除了內容付費,擁有超1800萬粉絲的御兒還開啟了快手小店,做起直播帶貨,經營女性護膚、家居等品類商品;
此外,長視頻領域的分賬模式,在短劇領域也適用。基于流量的分賬模式讓不少內容創作者都嘗到了甜頭,此外,古麥嘉禾、神狼文化、麥芽傳媒等大量創作者背后的MCN機構也由此獲得豐厚回報。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一年,快手短劇創作者總收入超過10億,作者日均收入較去年提升三倍以上,呈現出平臺與創作者的雙贏局面。在于軻看來,不僅是個人創作者,MCN機構也在短劇賽道迎來發展的第二春,并且獲得商業價值上的成長,可以在快手上走得更遠。
在快手看來,短劇不是長劇的簡單縮短,而是基于用戶原生內容需求產生的短視頻態文化現象。而對短劇的重視,不僅讓快手打造出了諸多現象級爆款,還讓內容成功撬動了潛在的商業化想象空間。
快手短劇在內容形態上天然適配不同類型的需求,無論效果型、品牌型還是電商型客戶,都能借由短劇探索新的變現模式。
“從整個短劇的商業模式來看,其實對于長劇來說有一個非常好的優勢點,在于周期短,節奏快,植入的點或者商業的元素可以很好呈現給用戶。當然了這里面有一個很強的點就是強互動,短劇和長劇最大的不同,就是短劇比長劇的互動性更強?!痹谡劶岸虅〉纳虡I模式創新時,快手磁力引擎副總裁、內容商業化中心負責人毛海峰這樣說道。
據來咖智庫了解,唯品會之所以看重與快手短劇的合作,其原因除了快手短劇的高流量外,還在于短劇是一個非常好的品效合一平臺,植入內容對用戶的觸達更為直接、高頻,也可以與短劇用戶建立起情感連接,在用戶增長成本高企的當下,短劇無疑是個新的流量洼地。
快手磁力聚星創作者運營負責人丁釗認為,短劇劇情類沉浸感更強,植入契合內容的個性化商品,會是一種更加“自然的植入”,用戶也會自然而然產生認同感,繼而產生消費行為。
眾所周知,在零售行業,亞馬遜的成功在于“飛輪效應”的成功實踐,即Prime業務、Marketplace和AWS等各個業務模塊可以有機地相互推動,就像咬合的齒輪一樣互相帶動,一開始從靜止到轉動需要花比較大的力氣,但一旦轉動起來,齒輪就會轉得越來越快。
而從整個短視頻行業看,快手在短劇業務上已經形成了自身的飛輪發展邏輯:
當快手通過平臺流量、信任連接以及先發政策扶持,聚攏分散的創作者和優質IP后,再以系列短劇的形式觸達用戶,帶動播放量、收益額、用戶量以及口碑的提升時,將吸引更多創作者、IP持有者以及廣告主到平臺來,以形成更加活躍的生態。尤其是快手平臺上的短劇類型更加豐富,內容品質更加精品化以及IP認可價值越高時,將進一步帶動平臺用戶規模和用戶消費時長的增加,在與同類產品的競爭中獲得優勢的同時,撬動更深遠的商業價值。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顯示,
當前,我國的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88億。高用戶粘性、活躍度和留存率,也讓短視頻平臺切分了大量用戶的注意力資源。
多家頭部券商發布的快手業績前瞻顯示,伴隨著運營效率的進一步提升,三季度快手DAU有望提升至3.2億水平,用戶消費時長進一步增加。中信等券商機構提出,多元化的內容體系,有望對平臺長期用戶獲客和留存效率提升帶來促進效果。
總的來看,短劇賽道的興起,可以說是市場政策、用戶習慣、資源投入方向及技術賦能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政策監管與支持、平臺及機構聯合發力、技術創新、用戶消費習慣變遷及精品多元化消費需求等多重背景下,短劇市場迎來全新的發展局面。
除了快手、抖音在不斷升級短劇內容外,作為長視頻平臺愛優騰,今年也在加速了對短劇賽道的布局,將短劇入口上升到顯眼的位置,并且紛紛設立了單獨的短劇頻道。比如優酷設立“小劇場”,愛奇藝設立“豎屏控劇場”,騰訊設立“短劇”頻道,甚至芒果也推出“大芒計劃”,大力發展微短劇。這背后似乎也能夠說明,長視頻平臺想要通過短劇進一步激發用戶流量增長,挖掘用戶多重價值。
對于內容型平臺來說,短劇已是內容破圈的重要渠道。無論從用戶規模的擴展還是用戶粘性的培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正如于軻所指出的,短劇之前在影視鏈條中是缺失的,現在有了短劇產業,它屬于增量市場,切的不僅僅是傳統的用戶,短視頻用戶里有一部分用戶會養成看短劇的習慣,“所以我覺得這個規模百億來講應該是少的。”
按照快手的規劃,未來,在短劇升級方面還會有更多舉措。一是從內容上在短劇精品化的基礎上,能夠打造更多更精品的爆款劇內容,完善內容生態;二是商業模式上,從單一的內容招商植入,升級到有更多的延展互動融合以及適合品牌多元素的融合產品;三是打通快手平臺的整個生態,將內容營銷和電商結合起來,形成“短劇內容+直播+電商”的營銷閉環模式。
當前,短劇已是短視頻最重要的內容消費形式之一。短劇創作者數量以及優質內容的持續增強,正不斷打破快手的內容邊界。如何從內容供給走向更深度的生態融合,讓2分鐘的劇集產生更大的生態效應,將是快手短劇持續的功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