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老師要不要寫文章? □王名志 語文老師,大家通常的想法,應該是擅長寫作的,并且是樂于寫作的。可是現(xiàn)實并非如此,有許多語文老師是不動筆寫作的。 其實想想,這也正常。語文老師,顧名思義,就是教語文學科的一名教師,在教學中傳授學生語文基礎(chǔ)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能力,掌握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至于能教會學生考試能力,獲得高分,學生、領(lǐng)導、家長則更為高興。部分語文老師不擅長寫作,就像部分數(shù)學老師做高考試卷比不上數(shù)學尖子生、不少物理老師教一輩子物理,連個電路開關(guān)都不會裝,諸如此類,是一個道理。 語文老師不寫作或不愿寫作,羅列一下大致有如下原因。 一是不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愿意去嘗試寫作。考入師范類中文系的學生,有許多對語文并不感興趣。我印象中,我們當時中文系,不少人高考語文都不及格,喜歡看書寫作的也最多三分之一。其他人看看書,只滿足于考試合格即可。中文系,全稱是漢語言文學系。記得北大中文系某教授對學生說,北大中文系不是培養(yǎng)作家的,不是北大作家班,是培養(yǎng)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人。 二是能力不強。寫作除了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文學素養(yǎng),更加重要的是對語言的敏銳感,以及豐富的想象力。作為語文教師,在咬文嚼字、斟詞酌句方面有一定優(yōu)勢,也讀了一些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學鑒賞力,但是受制于語法約束,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往往對語言的敏感性、創(chuàng)造性運用方面不擅長,不細膩,缺乏豐富的想象力,寫出來的文章自己看都不滿意。寫寫教案、評語、小論文、總結(jié)報告還可以,想寫出自己滿意的詩歌、散文和小說,則明顯能力不足。 三是工作太忙。語文教師常年有早讀課、晚輔導、課時多,有不少還做班主任,批閱作文耗費時間和精力,再加上學校會安排語文老師各種創(chuàng)建、迎檢等工作,語文教師顯得格外繁忙,往往搞得身心俱疲。雖然也有寒暑假,還得參加各種培訓學習,難得有閑情逸致,動動筆,寫寫文章。 四是沒有動力。寫作是一件苦差事,偶爾興之所至,率性而為,自我欣賞還可。如果是當做一件正兒八經(jīng)的事情去做,需要煞費苦心。在文學興盛、作家吃香的時代,通過寫作混個詩人、作家的名頭,有點經(jīng)濟利益,還能因?qū)懽鞫淖兠\,混到政府機關(guān),或者文化機構(gòu),則名利雙收。現(xiàn)在社會,發(fā)篇論文到報紙刊物,還得找關(guān)系,自己花錢;出一本書,更要花費一筆大價錢,吃力不討好,所以缺乏動力。 五是畏懼心理。寫文章容易,寫好文章難。語文老師知道古今中外做作家的苦楚,曹雪芹“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累出病丟了性命;海明威因?qū)ψ约翰潘伎萁吆惋柺芗膊〉恼勰ジ械浇^望,在家中扣動扳機,自殺身亡;川端康成抑郁成疾,口含煤氣管自殺;顧城在新西蘭小島用斧頭殺死妻子,然后在樹下自縊身亡;海子臥軌自殺…… 六是沒有必要。“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糧謀。”寫作除了有興趣、社會責任、職業(yè)特點、成名成家等原因,也是一種謀生手段。教師作為一種職業(yè),還能馬馬虎虎混口飯吃。語文教師天天和文字打交道,也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有時看到文字甚至頭暈嘔吐。閑暇時間犯不著再辛辛苦苦去寫作,不如喝喝酒,打打牌,釣釣魚,打發(fā)時間。再說寫作的分寸感也不容易把握,弄不好,招來罵名,徒惹煩惱。 七是懶得動筆。語文老師即使有點文采,有點想法,能寫點東西,但是語文老師和大部分人一樣也是有惰性的,長時間不看書,不思考,不動筆,即使某一日忽然靈感來了,坐在書桌前,打開電腦,寫了幾行,自己都看不下去。燃上一支煙,泡上一杯茶,再坐在電腦前,靈感已經(jīng)消失,只有枯坐,硬著頭皮再寫幾行,自己看都惡心,罷了罷了,還是點開小游戲,打牌,下棋吧。 八是思考不深。寫作者需要對社會生活保持觀察力、敏感度和思考力。寫作和思考是相輔相成的,頭腦里有很多想法,只有用文字記錄下來,才來固定住,否則就會漂浮不定。有時覺得想法很好,思考很深,結(jié)果寫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回事,才發(fā)現(xiàn)自己想得不深不透,條理不清,邏輯不嚴,禁不住推敲。所以寫作也不是想好了再寫,更多是邊寫邊想,或者是寫的過程中才有新想法,新靈感,新思路。 當然也有許多語文老師喜歡寫作,并且能夠?qū)懗龊梦恼隆5娴牟荒芤笳Z文老師一定要去寫作。在當今忙碌的校園里,能教好書,得到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已經(jīng)不容易了。反之,因為寫作,耽誤了教學,學生考不出高分,學校不高興,學生不歡迎,家長也有意見。社會也不缺少作家,一茬又一茬,層出不窮,書店、圖書館、網(wǎng)絡,到處都是作家寫的書,每個縣區(qū)都有作家協(xié)會,鄉(xiāng)鎮(zhèn)街道都有寫作群體,真的也不差語文老師去寫作,做作家。 ![]() 不過,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真的還是要學著去動動筆,寫一些文章,至于是否能夠發(fā)表,或者成名成家并不是太重要。至少有幾點益處。 一是克服惰性。寫文章并不難,作家說,我手寫我心,把內(nèi)心的想法寫出來就可以了,不要考慮所謂的語法,也不要考慮觀點是否“正確”,獨抒性靈,自然流淌,有時往往能寫成一些有意思、有情趣的小文章,每日有閑暇,有思考,就寫點,積少成多。有時候,自己回過頭,看看往日隨性而為的小文章,也會發(fā)現(xiàn)不少“閃光點”,佩服自己當時的想法,要是現(xiàn)在可能寫不出來了。 二是加深思考。有時自己有想法,有靈感,想要寫篇文章。只有文字才能把自己漂浮不定的思考固定下來。寫作可以讓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梳理自己的思路,提煉自己的觀點,尋找自己的論據(jù),反思自己的寫法,深化對社會的認識。寫作和思考是相互促進的關(guān)系。 三是有益教學。以作文教學為例,老師提供一個材料或者一個話題給學生,學生苦思冥想寫出來,老師批閱的時候,鮮有滿意之作。所謂“看花容易繡花難”,自己要動筆寫一下,可能也是不甚滿意的。這樣就能理解學生,學會站在學生角度去思考問題,改變教學態(tài)度,調(diào)整教學策略,多一些理解、欣賞、鼓勵,少一些誤解、斥責、批評,融洽師生關(guān)系,提高教學質(zhì)量。 四是理解教材。教材中的文章,常常是令人困惑的,有些論述文觀點不太清晰,論證也不夠嚴密;有些小說,描寫不夠細膩,情節(jié)略顯拖沓;有些散文語言不夠凝煉,結(jié)構(gòu)顯得冗雜。作家寫文章,有復雜的背景和個人習慣,一篇文章之中有精彩之處,也有“敗筆”。只有通過自己去寫,我們才能客觀看待教材中的文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化而用之,不迷信,不拘泥,或?qū)W其謀篇布局,或?qū)W其遣詞造句,不可面面俱到。 五是陶冶性情。寫文章可率性而為,也可模仿名篇;可洋洋灑灑,亦可三言兩語;可唱和酬答,亦可內(nèi)心獨白;可大江東去,亦可小橋流水……寫文章的過程伴隨豐富的心理活動,調(diào)動你的記憶力,拓展你的想象力,激發(fā)你的學習力,是一種比較文雅的生活方式。 作者 ![]() 王名志,男,江蘇淮陰人,中學語文教師。2020年結(jié)緣《淮陰語文》公眾號,戲作《兒時那些事》《四哥外傳》《大寒小滿》系列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