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比集群作戰模式(對照組)和分布式殺傷作戰模式(變量組),分布式殺傷在區域控制、進攻、防御、反偵察四個方面均有突出表現,詳細內容參見MQ-25無人機完成空中加油,意味“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實現更進一步?CMO推演結果可見一斑(上); 今天我們先聊聊通過推演可知,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在兵力進攻方面,有何特點。 1.草木皆兵。按照分布式殺傷中“If It Floats, It Fights”的理念,美海軍對補給艦、兩棲艦、運輸船等輔助艦也裝備攻擊型武器,尤其裝備戰斧、魚叉等反艦導彈,大幅提升美海軍的反艦能力。 落到在Command推演中,我們為變量組的奧斯汀級兩棲船塢運輸艦裝了1具MK41垂直發射架,并搭載4枚戰斧導彈(早在2016年美海軍陸戰隊就研究為“圣安東尼奧”級兩棲戰艦安裝2具8單元垂直發射系統)。 2.協同加持。在NIFC-CA系統,尤其是協同作戰能力(CEC)的加持下,分布式殺傷中“各型艦船兵力分散但火力集中”的構想才可實現。偵察無人機、F-35戰斗機將偵察到的敵目標位置分發各艦艇,引導其集中火力攻擊敵單一目標,實現四面八方均可進攻的有利態勢,同時又隱蔽了主力兵力位置,造成虛實結合效果。 在Command推演中,我們可以輕松實現對敵目標(紅色方框)的協同打擊,但從敵視角可知,其僅探測到西北方來襲導彈,此時敵水面編隊指揮員一定正關注來襲導彈方向,而對正西和西南方危險臨近全然不知。 3.靠前補給。最新實驗的MQ-25無人機加油成功一事證明,兩棲攻擊艦上的短距垂直起降的F35B可極大的增加作戰半徑。進而對于大范圍穿插機動、聲東擊西等進攻戰術也可實現。美軍可充分利用擴大后的作戰空間,給對手造成進攻方向的誤判,形成決策壓力,這也呼應了美決策中心戰的思想。 在Command推演中,我通過將加油區域(Tanker2)靠前設置,提高了F-35B戰機偵察覆蓋范圍,為后來第一時間發現并引導導彈攻擊敵艦奠定基礎。 |
|
來自: 華cfq5y4ucng3g > 《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