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翻譯, 正文: 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手術技巧---延長三角肌劈裂入路詳解 肱骨近端骨折較為常見,隨著齡化社會發病率也有所上升,其中4部分骨折伴骨折脫位的治療充滿挑戰,包括手術暴露、復位、穩定固定等,作者通過延長三角肌劈裂入路治療此類骨折獲得滿意效果,現就此進行全面深入的介紹。 全麻后,患者沙灘椅位,標記肩峰和鎖骨外側端,消毒前透視確定位置(圖1A和2A) 從肩鎖關節后側、肩峰前外側,沿著三角肌前束和內側束之間向遠端切開約10-12cm,沿著切口及三角肌筋膜鈍性分離皮下組織。 從肩峰緣5cm內分離三角肌近端(圖1B,2B),注意肩峰前方5-6cm腋神經走行,掀起三角肌近端骨膜瓣,暴露肩峰外1/3。 下一個關鍵步驟是確定三角肌深面,使其從肱骨近端分離,可用通過中指從肩峰后側觸摸,向后下轉向三角肌后側束和內側束之間(圖1C,2C)。通常在可在三角肌深面觸及到腋神經(圖1D,2D),此時應注意在三角肌前下方有前旋支動脈分支,緊貼肱骨骨面進行電切和分離(圖1E,2E)。 從肩峰外側至肱骨干中段分離三角肌表面,長約10cm,注意腋神經位于三角肌深面靠近肱骨表面。然后再從遠端劈裂三角肌,建立第二個窗口(圖1F,2F),共形成兩個窗口:近端和遠端窗口,中間有腋神經及血管穿過(圖1E,2E)。 用橡膠從遠端窗口置入,近端窗口出,固定保護腋神經(圖1H,2H),用于后期置入鋼板或螺釘時牽拉神經(圖1I,2I)。 圖1,延長三角肌劈裂入路 圖2 延長三角肌劈裂入路示意圖 軟組組覆蓋下很難確認及復位骨折塊(圖3A),作者推薦對于大小結節間骨折塊,可以手指觸診及鈍性撕裂暴露,通常在于結節間溝后側5-10mm(圖3B, C)。為了充分暴露肱骨頭,需要向近端至崗上肌腱延長1-2cm,便于暴露和復位后側脫位骨折塊(圖3D)。分離結節間肌肉進一步暴露肱骨頭骨塊(圖3E),最后通過多股poly線固定肌腱附著的骨塊(圖3F). 作者通過3股環線固定大小結節,3-4股反向褥式縫合進一步固定肩袖。注意在4部分骨折中,結節間溝視為小結節骨折的一部分,不同于Neer 分型(圖3 G)??p線穿好位置后暫不打結固定,輕輕維持,接下來復位肱骨頭和肱骨干(圖3 H和I)。 圖3,骨折塊的暴露和固定 術中透視復位滿意后,可選擇肱骨近端鎖定鋼板,遠端鎖定可作為支撐作用(圖4A-C)。通常肱骨頭和肱骨干復位后,干骺端出現明顯骨缺損,透視下可植入CaSO4,避免空隙及流入關節間隙或肌肉組織內(圖4,C和D)。最后置入近端鎖定螺釘(圖4E), 一般近端5枚遠端3枚螺釘。 圖4 植骨、填充CaSO4、內固定 鋼板固定后,通過高強度的Poly線將肩袖修復并固定于鋼板上(有相應懂的固定孔,圖3I)。 絲線縫合三角肌近端,遠端可用可吸收線縫合。術后患肢三角肌懸吊,早期可被動伸展及鐘擺活動。 作者共采用此方法治療了21例患者,平均隨訪5年,19例(90%)獲得極好或好的結果,平均DASH評分為12.6分和Murley評分60.2分(圖5)。無一例出現固定松動、螺釘穿入關節腔、肱骨頭缺血壞死、腋神經麻痹等嚴重并發癥。1例出現畸形愈合。作者認為延長三角肌劈裂入路可有效暴露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尤其伴有骨折后脫位患者,同時可精準復位結節間骨塊和有效效避免醫源性腋神經損傷,鎖定鋼板+萬向螺釘固定可有效減少內固定松動和肱骨頭穿出的發生率,為患者早期功能鍛煉提供堅實的基礎,值得臨床應用。 圖5,45歲男性,肱骨近端4部分骨折伴肩關節后脫位(A),B和C分別為術后第一天和術后12月復查X線,D為術后15月患者功能。 (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場。希望大家理性判斷,有針對性地應用 古今 |
|
來自: 豆子htpuvvjjvj > 《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