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社會,我國居民營養保健意識越來越深厚,特別是中老年群體,他們察覺到,年齡增長過程中,機體各項功能正在走“下坡路”。 中老年群體出于健康考慮,會主動前往醫院做體檢,希望能通過醫學手段,扼殺疾病苗頭。 體檢有哪些作用? 第一,血常規檢查可以探測血紅蛋白、紅細胞、免疫白細胞、血小板指標,它們能使部分血液疾病“暴露無遺”。 第二,尿常規主要監測對象,就是尿蛋白、尿液性狀、膽紅素、酸堿度、尿紅細胞等。如果某項指標異常,則說明患者存在泌尿系統疾病。 第三,便常規是消化道病癥監測“黃金標準”,在診斷篩查病原體入侵、寄生蟲感染、腸胃炎、惡性腫瘤方面,有臨床實踐意義。 第四,肝功檢查可以明確反映臟器功能和健康狀態,也可以通過轉氨酶指標、白蛋白濃度、膽紅素含量,判斷患者是否存在肝膽疾病。 第五,胸片重點監測兩個器官:一是肺臟,二是心臟。 第六,影像學B超可以有效排查腹部器質性病變、占位性病變問題。 醫生:中老年人體檢報告中,如果5項指標正常,說明身體還算健康 ——血糖 在很多人眼中,高血糖會和老年病“掛鉤”。 事實也是如此,中老年群體新陳代謝速率通常會低于正常標準,他們本身就存在血糖偏高、血液黏稠問題。如果不采取控糖措施,將有一定幾率引起胰島功能衰退,中招糖尿病。 站在臨床醫學角度來講,如果中老年群體血糖基準值(空腹)在6.1mmol/L以下,就不用擔心高血糖、糖尿病問題。 ——尿酸 主治醫生坦言,機體尿酸值有性別差異,男性群體應該維持在208~428μmol/L以內,女性群體則需要把尿酸基準值控制在155~356μmol/L之間,否則就有高尿酸血癥風險,它是痛風罪魁禍首。 ——血脂 臨床研究證實,機體血脂主要有4種“內容物”:一是總膽固醇,二是甘油三酯,三是高密蛋白,四是低密蛋白。 對于中老年群體來說,想要保證血脂正常,就要將相關指標控制在如下范圍內: 總膽固醇:2.8~5.17mmol/L 甘油三酯:0.54~1.7mmol/L 高密蛋白:0.96~1.15mmol/L(男性);0.90~1.55mmol/L(女性) 低密蛋白:0~3.1mmol/L ——肝功 肝臟可以說是機體功能“集裝箱”,它肩負著新陳代謝、排毒解毒、糖原儲存、脂肪轉化、排出廢物、激素合成、消化液分泌等重任。 也就是說,肝臟各項指標必須長期維持在正常標準范圍內,才能保證機體運轉如常。 ——血壓 醫學界指出,青壯年群體血壓標準范圍是90~140mmHg,收縮壓和舒張壓差值不得高于30mmHg。 特別提醒,中老年群體血液黏稠程度高于青壯年,血壓基準值不能一概而論,具體要求是:舒張壓60~89mmHg、收縮壓90~139mmHg,兩者差值不得高于60mmHg。 中老年群體應該如何維持健康,實現益壽延年目的? ——適量吃優質蛋白 它是新陳代謝主要能量來源,雞蛋、牛奶、深海魚、瘦肉是不錯選擇。 ——補充鈣質 半數以上中老年群體,都有骨質增生、骨質疏松問題,根本原因就是鈣鹽合成量低迷。 ——科學運動 中老年群體應該對久坐不動等生活惡習說“不”,慢跑、散步、廣場舞、太極等中輕度有氧訓練,都可以幫助他們強化骨骼肌和心肺功能。 ——充足睡眠 中老年男性群體是家庭“頂梁柱”,他們必須早出晚歸,才能維持生計。問題在于,睡眠時間不足7~8小時,很容易引起植物神經抑制,種種病癥不請自來。 ——定期體檢 糖尿病、急性心梗、急性腦梗、惡性腫瘤等“老年病”危害性不容小覷,堅持做醫學檢查,才能防患于未然。 ——調控飲食 中老年群體想要長命百歲,就要在一日三餐上下功夫,家庭烹飪、營養均衡、低油低鹽低脂是明智之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