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驚人”地發(fā)現(xiàn),當人們休息時,乳腺癌細胞更有可能跳入血液。 轉移的癌細胞從身體的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長成一個新的腫瘤。圖片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當腫瘤細胞進入血液并移動到身體的新位置時,癌癥是最致命的——這個過程稱為轉移。現(xiàn)在,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患有乳腺癌的人來說,這些被稱為循環(huán)腫瘤細胞或 CTC 的流氓細胞比白天更有可能在夜間進入血液。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時間生物學家Qing-Jun Meng說,這一發(fā)現(xiàn)揭示了迄今為止尚未被關注的一些基本的人類生理學,并可能導致更好的追蹤癌癥進展的方法。 幾十年來,研究界一直在討論人體的晝夜節(jié)律如何影響癌癥。瑞士蘇黎世瑞士聯(lián)邦理工學院的癌癥生物學家、共同作者 Nicola Aceto 說,通過這項研究,“腫瘤在患者睡覺時醒來”這一點變得很清楚。他說,這是理解轉移的“進步”。“從長遠來看,向前邁出一步對患者來說是一件好事”。該研究于 6 月 22 日發(fā)表在 Nature上。 癌癥與時間 2007 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晝夜節(jié)律紊亂列為“可能的”致癌物,此前長期研究得出結論,非工作時間的人(如空乘人員和夜班護士)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情況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一個人的生物鐘由各種基因控制,這些基因在 24 小時時間表上表達特定分子,影響身體的許多過程,包括新陳代謝和睡眠。然而,大多數(shù)研究人員最初認為癌細胞“如此糟糕,如此高度突變”,以至于它們不符合這樣的時間表,Aceto 說。 對于轉移,當 Aceto 和他的同事注意到患有腫瘤的小鼠體內的 CTC 水平會根據(jù)一天中抽血的時間而變化時,第一個暗示這可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正確性出現(xiàn)了。這一觀察導致 Aceto 采集了 30 名因乳腺癌住院的女性的血液,一次是在凌晨 4 點,另一次是在上午 10 點。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他們在血液樣本中發(fā)現(xiàn)的大部分 CTC(幾乎 80%)出現(xiàn)在凌晨 4 點采集的部分中,此時患者仍在休息。起初,“我很驚訝,因為教條是腫瘤總是會發(fā)出循環(huán)細胞”,Aceto 說。“但數(shù)據(jù)非常清楚。因此,在感到驚訝之后不久,我們就開始非常興奮。” 研究人員的下一步是在這少數(shù)患者之外確認這是否屬實。為此,該團隊將乳腺癌腫瘤移植到小鼠體內,并全天測試動物的 CTC 水平。與人類相比,老鼠的晝夜節(jié)律倒轉,這意味著它們在晚上最活躍,白天傾向于休息。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當動物處于休息狀態(tài)時,動物的 CTC 水平在白天達到峰值——有時濃度比基線高出 88 倍。 此外,研究人員從小鼠身上收集了 CTC,無論是在動物休息時還是在它們活躍時。他們在兩組細胞中添加了不同的熒光標簽,然后將它們注射回小鼠體內。大多數(shù)長成新腫瘤的細胞都是在小鼠休息時收集的,這表明這些 CTC 在某種程度上更擅長轉移。 紐約市路德維希癌癥研究所的癌癥生物學家 Chi Van Dang 說,這一發(fā)現(xiàn)“令人震驚”。醫(yī)生測量血液中的 CTC 水平(一種液體活檢),以幫助了解癌癥患者的進展情況,因此“對我來說,第一個教訓是,您采集血液樣本的時間可能會給您帶來誤導性信息”,他說。他補充說,這意味著醫(yī)生在追蹤癌癥時可能需要重新考慮。 睡眠不是敵人 Aceto 說,為什么人類的乳腺癌細胞在夜間更活躍可能取決于許多仍需要研究的因素。激素是身體用來發(fā)出該起床或上床睡覺的信號的一種工具,它可能會發(fā)揮作用。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用睪酮或胰島素等激素治療小鼠會對 CTC 水平產生影響——降低或升高它們,這取決于激素的施用時間。 Dang 說,了解這一過程的工作原理有朝一日可能會導致更好的癌癥治療,但這一現(xiàn)實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補充說,首先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解開連接晝夜節(jié)律和癌癥的復雜網絡。 與此同時,Qing-Jun Meng告誡不要將睡眠視為乳腺癌患者的敵人。一些研究表明,患有癌癥且每晚睡眠時間通常少于 7 小時的人死亡風險更高3,而擾亂小鼠的晝夜節(jié)律可以使癌癥移動得更快4。他說,這些發(fā)現(xiàn)并不表明“你不需要睡眠,或者你需要更少的睡眠”。“這僅僅意味著這些細胞更喜歡 24 小時周期的特定階段進入血液。” References:Diamantopoulou, Z. et al. Nature https:///10.1038/s41586-022-04875-y (2022). 更多有趣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