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陜北的風俗2、陜北說書 陜北說書是陜北地區十分重要的傳統曲藝說書形式,流行于陜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陜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后來吸收眉戶、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陜北說書。 陜北說書的演唱形式是由藝人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彈自唱,說唱相間,分為“三弦書”與“琵琶書”兩種。后經民間藝人韓起祥等人改革,一人可同時操5種樂器伴奏: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擊節木片、小鑼或鈸。陜北說書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一般采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數的局限。曲調激揚粗獷,富于變化,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常用的有“單音調”、“雙音調”、“西涼調”、“山東腔”、“平調”、“哭調”、“對對調”、“武調”等。說書藝人善于運用各種不同的曲調來描摹人物形象,表現人物的情緒。 陜北說書的傳統書目很多,長篇書目有《花柳記》、《搖錢記》、《觀燈記》、《雕翎扇》等;短段有《張七姐下凡》等。韓起祥從40年代初便開始配合革命斗爭編演新書,幾十年來創作了《王丕勤走南路》、《劉巧團圓》、《翻身記》、《宜川大勝利》、《我給毛主席說書》等幾十種作品。改編的現代書目有《王貴與李香香》、《雷鋒參軍》等。 陜北說書在發展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流派和演唱風格,有影響的說書藝人還有劉緒旺、黨福祥、王進考等。 3、陜北美食 陜北人在飲食習慣上保留了內蒙人和山西人的許多特色,飲食結構以羊肉和雜糧為主。跟關中人擅長做面食一樣,陜北人是做羊肉的能手,能把羊肉做成清燉羊肉、紅燒羊肉、羊雜碎、羊肉湯、羊肉饸烙、羊肉燴面等10多個品種。陜北的沙土地適合種植五谷雜糧,因此,陜北人做雜糧食物也是一絕,能把雜糧做得很精細,體現在飲食習慣上,吃雜糧多于細糧,他們的鍋碗碟盤里,常常能看到用小米、玉米、蕎麥、豆子、高粱、土豆等食材做成的美食,代表小吃有陜北雜面、蕎面饸烙、小米飯、洋芋叉叉、棗糕、黃米饃,等等。 每一個地方的美食都帶著獨有的地方特色,陜北的美食也不例外,其傳統美食的形勢由其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在陜北,干旱、洪澇、陡坡等自然環境,致使當地的農作物種類獨特而唯一,而在此獨特的農作物基礎上形成的陜北美食,雖然世殊時異,卻依舊廣為流傳,每到逢年過節,喜慶喪葬,參餐桌上總少不了他們的影子,那么,這些美食都有什么呢? (1)、豬肉撬板粉 在陜北的燴菜系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豬肉撬板粉。“扯一把黃蒿關上門,吃了你們家的豬肉撬板粉”,可見人們對其喜愛程度。 豬肉撬板粉是陜北人餐桌上最受歡迎的家常菜之一,本地人稱之為“專利”。用小炒豬肉和洋芋片、寬粉條同炒,另加木耳,為洋芋、寬粉條著色。這道菜顏色紅褐誘人,配菜協和,豬肉噴香,洋芋酥綿,粉條滑爽,是佐飯的上佳美味,名聞西北,是陜北人引以為豪的創造。 (2)、鹵煮驢板腸 是將整副驢大腸反復漂洗干凈,入清水煮半熟,撈出加醬、辣椒、花椒、蔥、姜、鹽等鹵煮而成,其特點是麻、辣、咸、嫩、鮮香味美,為陜北食中一奇。 (3)、陜北燉羊肉 陜北燉羊肉味美誘人,肉塊入口酥嫩,一咬就成絲狀,而且越嚼越香毫無腥膻味。陜北有句俗語叫"豬的骨頭羊的髓",意思是吃豬肉要吃排骨,而吃羊肉則不要忘記吃骨管里的骨髓,因為這才是更香且最精華的部分。用一根吸管,輕輕一吸骨髓就輕松入口,不需牙咬只需舌尖慢慢品味便覺濃香無比,挑動味蕾,真是名副其實的舌尖兒美味。 這里的羊肉為何香而不膻?是因為陜北境內的山野、草灘地生長著地椒、細葉韭、沙蔥等多種中藥花草,羊吃后體內便自帶"調料",加之燉羊肉選料都是當年或一周歲的山羊羯子,其肉鮮嫩,自然沒有膻味了。也因此有人戲稱陜北的羊"吃著中草藥,喝著礦泉水,拉出來的是'六味地黃丸’。"陜北羊肉具有肉質鮮嫩、肥瘦相間、高蛋白低脂肪、香味濃郁、風味獨特的特點,被譽為"肉中之人參"。 (4)、煎餅 由精制蕎麥糝加工而成,可與豆腐干、熱豆腐、各種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樣,涼爽味鮮,口感舒適,有減脂抗癌之功效,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 (5)、蕎面 由精制蕎麥制作成粉條狀,與陜北羊腥湯相配食用,味道鮮美可口,有減脂降壓的功效。 (6)、羊雜碎 由羊的頭、蹄、血、肝、心、腸、肚、肺等燴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補效果。 (7)、果餡 把面粉加油和勻,搟成長片,卷起壓窩,包入調好的餡,放入烤爐反復翻烤至熟。特點是酥香甘甜。根據餡的內容,可分作棗果餡、糖果餡、豆沙果餡。 (8)、抿節 抿節在陜北方言中讀“抿節兒”,節音兒化,所以也寫作“抿尖”。抿節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麥磨合而成的雜面,將和好的面團放在密布篩孔的特制抿節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成一寸來長的小節,呈扭曲狀。抿節營養豐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食時,將抿節下鍋煮熟,澆以素湯,湯內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黃、芝麻、辣醬、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帶一股豆香味。此乃陜北面食中的佼佼者,食者必點之品種。 (9)、油饃饃 圓形,環狀,炸熟后,金黃似銅錢,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黃米磨面、細籮,用軟米熬成滾米湯燙面,置熱炕發酵。面發后,攤制成一個個中間有孔的小圓餅,入油鍋炸至紅褐色即可。 (10)、洋芋擦擦 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寸長的薄片兒,拌入花椒、蔥絲、姜粉、鹽未等,同面粉攪勻,上鍋蒸熟。食用時,盛入大碗,調入蒜泥、辣面、醬、醋和蔥熗清油,酥綿可口,久吃不厭。 (11)、油糕 由軟米、大棗精制而成,經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細膩、香甜可口。 (12)、碗砣 碗托由精制蕎麥制作成碗狀,放入鍋中蒸熟,然后取出等待涼了以后,切成片壯,可以炒熱食用,但是如果涼吃以豬肝等為拌料后味道鮮美可口,很有韌性。 (13)、涼粉 由純天然植物綠豆或蕎麥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之效。 (14)、黑楞楞 由土豆做成沫狀,去除淀粉,然后做成圓球狀,放入鍋內蒸熟,配上調料便可食用。雖然去除了淀粉在營養方面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絲毫不能影響其令人難忘的味道。 (15)、錢錢飯 這本是陜北缺糧人家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谷同煮,借以充饑。而現在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其做法為,將黑豆經水浸泡膨脹,放在石碾上碾壓成片,形如銅錢,故人稱“錢錢飯”。煮時按豆錢二成米八成對摻起來,逐次下鍋,等豆錢半熟時,再放入小米。當豆錢漂浮于粥面上時就可以食用了。錢錢飯粘糊爽口,香濃味美,尤其是寒冬里,喝一碗錢錢飯驅寒保暖,愜意極了。據說貂蟬就是常吃錢錢飯才變得美艷動人的。 (16)、陜北米酒 歡迎大家來陜北體驗風土人情,品嘗陜北美食,傾聽陜北說書和陜北道情。 陜北的風俗 陜北說書 陜北美食 精彩回顧: ![]() |
|
來自: 新用戶7261osYC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