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jīng)·一之源》中有記載,“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荼,二曰槚,三曰菱,四曰茗,五曰荈。” (1)槚 《爾雅·釋木第十四》有記載,“槚,苦茶”。《說(shuō)文解字》也提到,“槚,楸也?!薄伴?,梓也?!币簿褪钦f(shuō),槚即是楸即是梓。由此看來(lái),槚、楸、梓皆是茶的意思。 (2)莈 《說(shuō)文解字》中提到:“莈,香草也,從草設(shè)聲。”莈的本來(lái)意義是指香草或草香。因?yàn)椴杈哂邢阄?,所以后用設(shè)借指茶。 段玉裁注云:“香草當(dāng)作草香?!泵玖x是指香草或草香。有關(guān)茶的著作因茶具香味,故用設(shè)借指茶。西漢楊雄在《方言論》有言:“蜀西南人謂茶曰莈?!?/p> (3)茗 茗,古通萌?!墩f(shuō)文解字》中記載,“萌,草木芽也,從草明聲?!薄把浚纫?,從草牙聲?!避c萌的本義都是指草木的嫩芽。“茗”字由“艸”和“名”組成,“名”字意為“眾口皆碑”、“廣為人知”的意思,因而,“茗”字組合起來(lái)的意思表示為“眾口皆碑的茶”,“廣為人知的茶”。唐前飲茶往往是生煮羹飲,年初正、二月采的是上年生的老葉,三、四月采的才是當(dāng)年的新茶,所以晚采的反而是“茗”。以茗專指茶芽,當(dāng)在漢晉之時(shí)。茗由專指茶芽進(jìn)一步又泛指茶,一直沿用至今。 (4)荈 《茶經(jīng)》“七之事”引司馬相如《凡將篇》中有“荈詫”。荈不像槚、茶等字是借指茶,它只有茶一種含義,所以,《凡將篇》中的“荈”指茶是很有可能的。《三國(guó)志·吳書·韋曜傳》中提到“曜飲酒不過(guò)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荼荈以代酒”,茶荈代酒,荈應(yīng)是茶飲料。這也是荈為茶的可靠記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