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黎遇之 楚予微茫(ID:HY-chuyu1)原創 中元,月已圓滿,仿佛團聚的日子,相傳這是中國人的鬼節。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中元節這一天,鬼門關會打開,讓逝去的人們,回家與親友團聚相逢。于是很害怕,每逢中元,從節前幾日開始,一定在天黑之前回家,早早睡覺,祈禱早一點到黎明。后來長大了,開始懂得,這個節日對很多人來說,是可以卸下盔甲的日子,可以做一個受了委屈就不必假裝堅強,得了獎賞就要分享的孩子。年年人月喜團圓,好在詩邊又酒邊。 莫道玄風只漁釣,也隨世俗夜無眠。 ——趙鼎《醉和顏美中元夕絕句》 也許宋人,總是帶著些許浪漫情懷的。在宋代人心中,中元節也帶著團聚之意。 越是長大越明白,中元和中秋其實很像,都飽含希望和期待。所以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便知,未來會有一場無法抗拒的別離。曾在一個下午與一位朋友閑談時,看到路邊有一個小女孩跟爸爸說,想要吃水果,不給就撒嬌耍賴。朋友看到這一幕,沉默了很久,然后輕聲說“我沒有爸爸了”。 我想,人這一生會經歷無數次別離,但真正可以稱之為“別離”的,只有生死,卻無法挽留。 長大后的孩子,即使99歲,在父母面前,依舊是孩子。 他們扮演很久很久妻子、丈夫、父親、母親的角色,但在中元節這一天,他們是孩子,可以放縱自己一天,跟父母傾訴自己的委屈,想求得一份安慰,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悅,想求得一份贊揚……有時,親人逝去,仿佛我們長大后,那遙遠、回不去的故鄉。 男人的妻子去世很久了,他很想念她,但陰陽終究兩隔,于是男人去求巫師幫助。巫師說,有一種香,叫作“犀角香”,燃之,人能與鬼通。 男人擋在她面前說,她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她只是我的妻子。捉鬼人嘆息了一聲,給了男人一些犀角香,最后深深看了他們一眼,離開了。忘記一個人,究竟要多久? 我相信,曾有無數人追尋過答案,就像蘇軾《江城子》中所說: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03
你害怕的鬼,是別人朝思暮念的人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龐塏《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在這初秋的夜晚,時值中元節,
街市兩旁掛滿寄托思念的燈 不經意抬頭 清風朗月,天燈盞盞 就連孩子們,也相伴持燈行走 路之所途,皆生光亮 這些人間燈火,在中元節這一天 為逝去的親人們,照亮了回家的路…… 真正意義上對“鬼”不再那么恐懼,源于一句話:你害怕的鬼,是別人想見卻永遠見不到的人。人們常說,人活一輩子,什么也帶不來,什么也帶不走。想了很久,總覺得還是有些不同,人的一生,來時如一紙白箋,離開時,是寫滿記憶,帶著惦念的信箋,一字一句,都是曾經的自己。他們離開人世,化作了一陣風,一朵云,在你行過萬里河山時,淌過你的耳畔…… 只要還有人記得,便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永生”。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忘記一個人太難,那就不要忘記了吧。如果有一天迷路了,我們都要相信,終有一天,會相逢……【作者簡介】黎遇之,在充滿忙碌的生活里,尋一隅靜處,清茶一盞,閑書一本,讀一首詩,聆聽萬物的聲音,本文由“半卷詩書一窗月”原創發布,轉載請聯系授權,加讀者群可后臺回復關鍵詞“加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