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給小島老師留言,暑假過去了,孩子也沒看什么書,馬上開學了,又要面臨一些老生常談的語文學習問題,閱讀和寫作這件事,家長雖然都知道,要多看書,培養良好的興趣和習慣,但是執行起來實在太難了。不是沒有興趣閱讀,就是沒有閱讀習慣,要么就是也確實看書了,但是閱讀了一個寂寞,開學后的語文學習還是一地雞毛,家長們都挺發愁的。關于閱讀的問題,小島老師從語文教學的目標、閱讀的目標、閱讀的方法等方面,也和家長們分享了很多有關閱讀的常見問題和解決辦法。但是不是能真的幫助低年級的孩子建立閱讀興趣,高年級的學生養成閱讀習慣,通過閱讀給語文學習帶來積極的影響和提高,這還是要看家長是否真的理解了什么是閱讀,閱讀的興趣到底如何培養。 我們都知道,在學齡前兒童的日常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么培養?是不是閱讀都要靠興趣呢?我家孩子在看書這件事上,注意力不能集中,看3分鐘書就不看了,我也沒辦法。對于此類問題,我常會把原因歸結給家長,家長對閱讀的要求太高了,都想獲得一個沉迷閱讀的孩子。不來看手機,最好也少看電視,沒事就看書,安安靜靜看1個小時,最好還能侃侃而談,語文成績回回都能考100分。這樣的孩子是極少數的,大部分孩子都會在適齡階段,表現出正常的閱讀訴求和閱讀行為,都是不符合家長的這個期望的。我們只能在興趣上加以引導,多一些耐心,才能幫助孩子做好閱讀這件事。 1、三分鐘閱讀興趣非常寶貴 在低年級,學生剛剛開始自主閱讀時,更多的是想讀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漫畫、小卡片、繪本和生活有關的內容。這些內容肯定要有趣,孩子才能看。如果我們給低年級的學生看經典文學名著,留給孩子們的只有對閱讀的抗拒。所以哪怕是孩子只有三分鐘的閱讀興趣,這都是非常寶貴的,小島老師只想說,在低年級我們少一些功利心,閱讀的興趣在于家長的閱讀習慣。到了高年級,具備了閱讀習慣和識字量,建立了一個正確的閱讀意識,寫完了作業,少看一點電視,多拿起課外書,一是放松,二是打發時間,三是學習了一天也累了,看看書就該困了,早點睡覺,養足精神,才有精力確保第二天的學習。這才是閱讀帶來的正確學習觀,家長們不必擔心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肯看書,看自己想看的書,才會去主動看書,才能集中精力去看書。 所以家長的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你能給孩子提供怎樣的閱讀內容?家長把語文課本拿過來,根據每個單元的閱讀目標,每個單元的課文作者的名字,去找相關的閱讀內容。找到以后,先別安排給孩子看,家長自己看一看,你的閱讀行為,就是最好的言傳身教和閱讀內容指導。不同年級和程度不同對待,這個階段可以搭配帶著讀一些敘事類的小古文,比如成語故事,陳華珊老師的《小學生看圖寫話》,一本頂三本的小學生作文啟蒙書,關注小島老師,進行留言評論就有機會獲得。 這些書讓孩子們愿意對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產生閱讀和探索的興趣,這需要家長親力親為帶著讀,小孩最初不一定都喜歡,但家長可以給他解釋,古人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文字是如何保留下來的,有機會也帶著去博物館看看,有感性認識,會幫孩子理解,為什么讀這些,讀懂了感到有成就感,而不是覺得是被逼著看無聊奇怪的文字。 2、延長閱讀的時間,只能靠家長不斷地引導和磨合 只有三分鐘閱讀的興趣,說明孩子拿到的書他不喜歡看,不管是真的不喜歡,還是只是做做閱讀的樣子,在閱讀這件事上,小學生不是享受的,是痛苦或者是不耐煩的,那么閱讀的效率就是零。轉化到語文學習上也是一樣,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寫3分鐘就去玩手機了,家長怎么辦?揪到書桌前繼續寫?還是動輒以情曉之以理地告訴孩子,為什么你要好好學習?或者是家長關掉手機和電視,跟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在學習上的興趣,就是他的閱讀興趣,對閱讀是三分鐘熱度,對待其他學習也不會有什么興趣。找到這個問題的本質,家長就應該知道怎么做了,提高學習的自信和方法,讓孩子延長閱讀的時間,只能靠不斷地引導和磨合。 能做好這一點的家長是少數的,大部分家長止步在講道理,至于后面的學習,如何鼓勵和引導,很多家長做不到。寄希望于學校的教育,但是語文課堂里的閱讀教學課時是不夠喂飽學生的,學習了閱讀的方法,一定是在課后進行練習的,這一點閱讀培養確實離不開學校的配合。家長可以嘗試在閱讀的過程中肯定孩子的耐心,三分鐘熱度到五分鐘,再到10分鐘,每增加一點閱讀的時間,家長就給予肯定和鼓勵,和孩子分享閱讀的內容,同時也要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多表揚和鼓勵,和老師的閱讀課保持一樣的節奏,甚至可以提前和老師要到閱讀課的講課內容,輔導孩子預習,在課堂上有一個良好的表現,孩子在閱讀上的興趣自然就會信心大增。 3、閱讀中,懂得取舍,才能培養閱讀興趣 一二年級的家長,為什么會關注孩子的閱讀?一方面是對語文學習的不了解,一方面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求孩子不光閱讀要憑興趣,還要憑成績,拼速度。家長痛苦,孩子也難受。所以在一二年級閱讀興趣培養上,家長和孩子都要學會取舍,暑假不必把每天的學習節奏都安排得很滿,也很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更不要說埋下高分語文成績的種子。這只能讓孩子覺得上學、放假都是挺沒意思的一件事,開學每天早上起來,都不想去上學。所以,取舍之后,才能安排好開學后的語文學習計劃。我們要知道,學習上的進步,分數上的提高,都是在培養孩子的答題和選擇的能力,我選擇在新學期做怎樣的改變,是改變學習的習慣,還是優化學習的方法,這都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明確本學期的學習目標,才能實現提高成績的計劃。 每個孩子的學習特點都不一樣,家庭的閱讀環境也不一樣,父母的閱讀習慣和教育引導也不一樣,我們都說要言傳身教。可是家長說,能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閱讀的條件,陪讀確實做不到。閱讀的輔導的方法落實到學生身上,閱讀該如何去培養,方法就更不同了。隨著小學年級段的升高,每一個學期對閱讀訓練的目標也不一樣。家里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不是堅持每天看30分鐘的書,閱讀興趣的培養,來源于好書,有意思的書,希望家長們能明白這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