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日前,美國國防部公開了總價值7.75億美元的新一輪對烏克蘭軍援清單,除了先前敲定的射程300千米的“海馬斯”高機動多管火箭炮配套陸軍戰術導彈,澤連斯基所請求的挪威“國家先進地對空導彈系統”(NASAMS)也正式定下了日程。美國將在3個月內向烏克蘭轉運兩套該系統,這也是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的首型中程防空導彈系統。
“國家先進地對空導彈系統”(NASAMS)的研發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由挪威康斯伯格防務與航空航天公司以及美國雷聲公司聯合開發。此時的挪威皇家空軍希望開發新一代的低成本野戰防空系統,并提出了“挪威解決方案”的新規劃,NASAMS就誕生于該背景之下。
(早期的NASAMS-1版本) 最初的NASAMS-1版本由AN\TPQ-36A三坐標低空監視雷達、固定式發射的AIM-120導彈以及挪威自研的BMC41火力指揮中心系統組成。NASAMS選用了雷聲公司最新研發AMRAAM(AIM-120)中程空空導彈,將其發射導軌一并整合進了六連裝發射箱內,這也是AIM-120中程空空導彈的首次陸基應用。不光是AIM-120,NASAMS的發射結構可以兼容北約飛機可發射的任意一型導彈,比如改進后的陸基版AIM-9X“響尾蛇”短程空空導彈。
(混裝的LS-ARMAAM、LS-ARMAAM-ER和AIM-9X) NASAMS主要使用的SL-ARAAM導彈最初由AIM-120A型改進而來,后續也有由AIM-120C型改進而來的版本。SL-ARAAM導彈長3.7米,直徑180毫米,總重量152千克,戰斗部重18千克。根據挪威官方數據,該導彈最大射程25千米,最高飛行速度2.7馬赫,實際上挪威官方給出的是拋射彈道的最大射程,而并非最大有效射程,對于固定翼飛機SL-ARAAM的有效攔截射程為15千米。
(改為車載平臺的NASAM-3) 在經過數次改進后,挪威皇家空軍開始逐步將所有NASAMS系統升級至最先進的NASAM-3標準。NASAM-3的雷達升級為AN\MPQ-64“哨兵”三坐標對空雷達并融合了北約LINK-16數據鏈,升級后的“哨兵”雷達能以10到55度俯仰、360度全向掃描探測并跟蹤120千米內的54個目標。固定式發射箱也改為車載機動平臺,除此之外又新增了一臺MPS500光電/紅外觀瞄跟蹤車,用于在雷達因故不能使用時作為備份的探測手段。搭配上最新型的SL-ARAAM-ER導彈,NASAM-3的有效攔截射程達到了50千米,最大射高25千米。
(NASAMS-3發射SL-ARAAM導彈) NASAMS在作戰時相當靈活,其基本作戰單元為防空導彈連,一個單元由3個連組成,每個連下轄3個排,每排配置一部AN\MPQ-64雷達、一個火力指揮中心和3部六聯裝發射車。各發射車在遠離火力指揮中心25千米外分散布置以提高火力覆蓋范圍,待發狀態下12秒可完成發射準備,當各排的火力指揮中心鎖定目標后可立即發射導彈,甚至一次性將所有18枚導彈發射出去,可攻擊各自目標也可集中火力攻擊同一目標。全連的所有雷達、發射車與火力指揮中心可以網狀交叉互聯,當有某個節點無法運作時,其他節點可自動接替繼續工作。
(曾部署在華盛頓特區保衛白宮的NASAMS) 憑借著靈活與通用化的特點,NASAMS備受北約國家青睞并出口至15個國家,就連美國也在2005年引進了該系統,一度擔任著白宮周邊防空警戒的重任。烏克蘭在未來幾個月獲得NASAMS之后,也將填補其在單兵肩扛式防空導彈和遠程防空導彈之間的中程防空空白,在重點城市的局部制空權爭奪上會相對改善。但就目前來看,美國還未有大規模提供NASAMS的意向,烏克蘭究竟如何部署為數不多的NASAMS也是個需要再三權衡的問題。 |
|
來自: 漫步之心情 > 《H南海.算法戰爭.韓日印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