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醫熱,文君然。 今天,我們繼續來背誦方歌。背什么呢?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平胃散。 平胃散,是源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方子。基本構成,就是四味藥:蒼術15克,厚樸9克,陳皮9克,甘草4克。 所有這些,古代是研為細末,每次服用6到9克,以生姜和大棗煎水調下。現代多是水煎服,作湯劑。 這個方子能干啥呢?就是燥濕運脾,行氣和胃。一方面,它可以把脾胃的濕邪化掉。另一方面,可以行脾胃的氣滯。它主治的癥候,叫做濕阻脾胃,就是說這個人的脾胃啊,被濕邪給困阻了,即濕邪困脾。患者的主要表現,就是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惡心欲嘔、噯氣吞酸、肢體沉重乏力、倦怠、總想躺著、大便不成型、舌苔白膩而厚,脈象濡緩。 你看看,這樣的人,生活中是不是挺多見? 平胃散的方歌,是這么說的—— 平胃散用樸陳皮,蒼術甘草姜棗齊。 燥濕運脾除脹滿,調胃和中此方宜。 其實,平胃散主治的癥候,在當下是常見病。我們現代人,由于飲食無度、運動缺失,常常會出現濕邪困脾的問題。濕邪困脾,胃氣不降,所以我們沒有食欲,口淡無味,胃里發脹。胃氣不降反升,陰濁上逆,我們就會噯氣吞酸、惡心欲嘔。濕邪困阻中焦,脾胃氣機郁滯,我們就會腹脹。濕邪如果往下走,來到腸道,我們就會便溏、拉稀、大便不成型。濕邪泛溢,我們四肢困重,倦怠嗜臥。舌苔白膩而厚,脈象濡緩,這是濕邪之象。 其實,所有這些,都不必完全一一具備。如果說,你有白膩而厚的舌苔,脈象濡緩,那么上述癥候,只要具備1到2項,就可以看成是濕濁困脾了。這個時候,平胃散就可以用。 我們看平胃散的方歌,是怎么說的。 第一句:“平胃散用樸陳皮”。這是在說平胃散的構成,包括厚樸和陳皮。其中的厚樸,善于行氣燥濕除滿。其中的陳皮,和厚樸搭配,也有理氣化滯消脹的功效。可以說,這兩味藥,主要解決的是濕邪困脾以后,中焦氣滯、脘腹脹滿的問題。二者都以行氣為主。 但是,你又不能否認,它們可以行氣而燥濕,對化散濕邪也有作用。它們在化濕這方面,唱的是配角。 那么,誰唱主角呢?是蒼術。來看第二句:“蒼術甘草姜棗齊”。這就是說,此方包括蒼術、甘草、生姜和大棗。其中的生姜和大棗,主要是水煎以后送服散劑。 其中的蒼術,苦辛溫燥,善于燥濕健脾,在解決濕邪困脾這個基本問題上,發揮主要作用。所以,它是君藥。炙甘草和生姜、大棗,在這里主要是調和脾胃。而且,炙甘草還能適當制衡蒼術、厚樸、陳皮的燥烈之性。 第三句:“燥濕運脾除脹滿”,這就是在說平胃散的基本功效了,這就是燥濕,化解脾胃濕邪,運脾,增進脾胃運化之功,恢復食欲,以及消除氣滯脹滿。歸納起來,就是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第四句:“調胃和中此方宜”。這是在說此方最終的治療目的,就是調胃和中。調胃,指的是消解胃脹,增開胃口。和中,指的是脾胃相和,運化如常,氣機通暢。 你看,這就是平胃散方歌的基本解讀。我覺得,你應該是看懂了。 平胃散這個方子,現代中醫臨床,常用于治療慢性胃炎。這類胃炎患者,主要問題就是胃脹,伴隨食欲不振、噯氣、惡心、反酸、欲嘔這些事兒,舌苔白膩而厚,脈濡緩。這就是濕邪困脾了。這時候,可以利用平胃散加減。 平胃散,還很善于治療因為濕濁困脾導致的口臭。這種口臭,常常是臭雞蛋味,患者多自覺口腔黏膩,舌根苔厚膩而白,脈弦濡細。這時候用平胃散,可以解決問題。 還有的人,總是想睡覺,沒精神,睡起來沒頭,這叫嗜睡,考慮濕邪困脾,清陽不升。平胃散用下去,也可能奏效。 總之,平胃散的應用范圍,還是很廣泛的。 好了,平胃散,我也給你講完了。你吸收了多少啊? 我們這個背方歌欄目,目的就是帶大家學習中醫方劑。一首接一首的方歌,都是一個又一個的知識單元。一首方歌,就是一張方子。我們背得越多,對方劑的掌握也就越多。這是學習中醫的一條捷徑。 有人說,這個背誦的過程,太辛苦了。背了就忘,腦海中一點都沒剩下。對此我想說,我們一定要擺平心態。我們計劃講解160首方歌。對這些方歌都過目不忘,不可能。我們需要長時間來熟悉它們,反復記憶它們。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不斷熟悉記憶,它早晚會被你記住。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是需要你堅持的。 為了讓大家能在更多的閑暇時間,隨時隨地地熟悉背誦方歌,文老師把所有要講解的160首方歌,錄制成音頻,共分10集。這樣,它們存在您手機里,您就可以隨時播放,解放雙手和雙眼。文老師稱之為伴隨式記憶。實踐證明,這對輔助記憶是有幫助的。試聽如下: |
|
來自: 柒ik9glygm4gio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