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木香、桂枝、桔梗、青皮、檳榔、厚樸、烏藥、紫蘇梗、枳殼、防風、川芎、當歸、芍藥、黃芪、人參、甘草 這個方子有一個非常動聽的名字,叫做十六味流氣飲,出自清代醫書《醫宗金鑒》。 流氣飲,顧名思義,這是一個讓我們身體的氣流動起來的方子。 中醫上講,結節、囊腫、增生、肌瘤、息肉等等,這些腫塊,中醫一律稱之為積聚,也就是說這些腫塊,是無形之氣與有形之瘀血長年累月凝聚成的結果。 十六味流氣飲,抓住氣機這個中心,用了大量的理氣藥,把氣滯理順了,讓身體恢復流水一般的暢通。氣順了,身體的各種包塊就會慢慢瓦解,最終消失。 方子中,當歸、川芎、白芍,這三味藥是活血的。 當歸能補血又能活血,川芎能活血又能行氣,白芍也有活血、破除血痹的作用。這三味藥都能入肝,肝主疏泄,又藏血,所以先用三個入肝之藥,先把“瘀血”這個標給除掉。 蘇葉、白芷、桔梗、防風這四味藥,這些藥都是入肺的。 肺主氣,全身之氣的運行都離不開肺,要想發揮其治節功能,需要讓氣在一升一降中恢復節律,恢復運動。 蘇葉能宣肺,白芷也能宣肺,桔梗能夠升降肺氣,防風也能宣肺。通過不斷地升降,肺氣就活動起來了,而且這樣的運動是很有節律的,一升一降,升降不息。 接下來是厚樸、檳榔、枳殼、木香,青皮,這五味藥是行脾胃腸道之氣的。 脾胃、腸道位于中間,所以這五味藥是行中焦之氣的,中焦之氣,也有升降,比如脾升胃降。 具體來說,檳榔降氣行水。厚樸下氣除脹。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木香辛香走竄,可升可降,青皮疏肝破氣。這樣一來,中焦脾胃、胃腸之氣也行動起來了。 然后是肉桂、烏藥。肉桂和烏藥都是入下焦腎的。 官桂,補元陽,暖脾胃,治一切風氣。烏藥順氣止痛,溫腎散寒。二藥相配,行氣散寒。 最后還有黨參、黃芪、甘草,這些藥都是補益正氣的。 因為上邊用了很多行氣破氣藥,容易正氣耗散,所以用這些藥托底,保證正氣不被損害。氣足了,也能推動津液、血液的運行,防止它們產生積聚。 曾經有一位患者,林女士,43歲。初診時雙乳先后內生硬結各1粒,不紅、不熱、不痛,現已3年,西醫婦科診斷為“乳腺結節”。因拒絕手術而來就診的中醫。 之前結節如葡萄樣結核。現已長得如桃核大,有時感到牽扯樣痛。這兩年月經失調,先后無定期,經前腰酸乳脹,經期少腹脹痛,白帶粘稠無臭味,陰部不癢,經期常伴有感冒樣癥狀一一鼻流清涕,微惡風寒,周身不適,月經過后就好”。 用十六味流氣飲加減,患者服藥后反饋自感腫塊縮小,諸癥減輕,精神、睡眠、食欲均佳。 之后經過調方,繼續加減一些用藥,患者自述癥狀不斷好轉,經過3個周期調理,患者雙乳的腫塊亦消,患者十分高興,脈、舌無異常。 溫馨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