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世界旅游地圖來看世界各國的著名的旅游景點,領略世界的大好河山。 第十篇 歐洲波蘭 波蘭:中歐國家。北鄰波羅的海,東鄰烏克蘭,南界捷克和斯洛伐克,西接德國。面積312683平方公里。人 口3803萬。波蘭人占98%,波蘭語為國語。首都華沙。 全境絕大部分為平原,南部為低山丘陵。維斯瓦河、奧得河自 南向北注入波羅的海。波蘭公國初建于10世紀中葉,18世紀末 被普魯士、奧地利和俄國瓜分而滅亡。1918年恢復獨立。1939年被法西斯德國占領。1944年解放,同年7月22日波蘭人民共 和國成立。采礦、冶金、機械制造、化學、紡 織和食品加工工業相當發達。耕地占國土面積的50%左右。主 要作物有麥類、馬鈴薯、甜菜等。牲畜主要飼養牛、豬和羊。 ![]() ![]() ![]() 一、克拉科夫歷史中心 是波蘭的前首都,坐落于瓦維爾皇家城堡的山腳下。這個13世紀的商業城鎮擁有歐洲最大的露天市場和無數內部裝潢華麗的歷史建筑、宮殿及教堂。克拉科夫歷史名城其他迷人的遺跡包括14世紀的要塞遺址,卡齊米日的中世紀遺址及其位于城南的古老猶太教堂、加杰勞尼大學和波蘭國王的安息之地——哥特式大教堂。 克拉科夫的集市廣場方圓200×200米,是橫平豎直街區中的關鍵地點。無數街道從這里延伸開去,一直伸展到城墻腳下。城市的中心隨歷史發展而變化,最終又回到1257年建立的古城和集市廣場。紅磚和石料普遍用于各種建筑。老城風景多姿多彩:包括著名服裝大廳在內的大市場,四周環繞著教堂、修道院、鐘樓和方塔,城市周圍是17和18世紀建造的一系列富戶宅院。 城市的其它地段,教堂尖塔掩映下的是中產階級建造的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住宅。克拉科夫是中世紀歐洲首都的一個范例,從單一城堡發展為充滿活力的兩個新興城市這是克拉科夫獨具一格的城市發展特色。 ![]() 二、奧斯威辛集中營 奧斯威辛是波蘭南部一個只有4萬多居民的小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在這里設立了它最大的集中營,這個小鎮因此聞名于世。當年納粹奧斯威辛集中營管理局控制的地區 面積達40平方公里,包括3個集中營:奧斯威辛主營、布熱津卡營、莫諾維策營。莫諾維策營又包括40個小集中營,分布在波蘭南部整個西里西亞地區。特色 奧斯威辛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此設立集中營,并大量殘殺無辜的生命,是波蘭境內最具歷史的地方。 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中建立的-人民和戰俘的集中營之一。1940年4月在克拉科夫以西的小鎮奧斯威辛建造,所轄面積約40平方公里,包括3個集中營,即:奧斯威辛1號營(主營)、奧斯威辛2號營——比克瑙(Birkenau)集中營、奧斯威辛3號營——莫諾威辛(Monowitz.)集中營。另外還有45個分營。營內5個焚尸爐平均每天焚尸1萬具。包括中國人在內的28個民族的400萬人死于集中營,其中猶太人最多,達250萬。1947年被開辟為國家博物館。1979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特色 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中建立的-人民和戰俘的集中營之一。1940年4月在克拉科夫以西的小鎮奧斯威辛建造,所轄面積約40平方公里,包括3個集中營,即:奧斯威辛1號營(主營)、奧斯威辛2號營——比克瑙(Birkenau)集中營、奧斯威辛3號營——莫諾威辛(Monowitz.)集中營。 ![]() 三、博赫尼亞皇家鹽礦 是波蘭于1978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維利奇卡鹽礦的擴展項目,即現為我們所知的維利奇卡博赫尼亞的皇家鹽礦。用于管理的維利奇卡鹽礦城堡也列入了遺產,維利奇卡博赫尼亞的巖鹽礦床自13世紀起開采的,是歐洲最古老的類型。 博赫尼亞皇家鹽礦涉及幾個層次,全長300公里的地下長廊,擁有小教堂、倉庫和其他設施,還包括用鹽礦為材料建造的祭壇和神像雕刻,使 700年之久的重要工業經營成為吸引人的圣地。在漫長的歲月中,礦工們形成了把巖鹽原料雕刻成各種物品的傳統,地下教堂、圣壇、浮雕以及數以百計的真人大小(甚至更大)的雕像都是他們的杰作。每年這里都會接待游客上百萬人,到了氣候宜人的夏季更是游人如織,絡繹不絕。 ![]() 四、奧伊楚夫國家公園 建立于1956年,位于波蘭南部的小波蘭省,距離克拉科夫市邊界不遠,這是波蘭最小的一個國家公園,僅有21.46平方公里的面積。盡管奧伊楚夫國家公園面積很小,卻因風景美妙絕倫而獨具魅力,尤其是佩斯科瓦斯卡瓦(Pieskowa Ska?a)山谷中城堡旁的大力神之棒(Maczuga Herkulesa),它是這座公園的標志性景點。 奧伊楚夫國家公園圍繞著普拉德尼克(Pr?dnik)河谷而建,橫跨在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Cracow-Cz?stochowa)高地的石灰巖上。當地的地質結構以及后來的喀斯特作用使之形成了為數眾多的洞穴,這些洞穴在史前時代就有人居住。在暗洞(Jaskinia Ciemna)中發現的最古老的遺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0 年。在奧伊楚夫洞穴中找到了許多物件,例如:石斧、刀、長毛象牙制成的刀片、裝飾用的動物骨頭、石錐和火石矛等史前遺物。 關于這個地區的洞穴,流傳著許多傳說,而最著名的當數關于瓦迪斯瓦夫一世沃凱太克的傳說了。顯然,當他從克拉科夫逃離捷克國王的大軍追擊時,就躲避在其中一個洞穴中。一只巨大的蜘蛛在洞穴的入口處結了一張網,擋住了大軍的追擊。據說沃凱太克洞(Jaskinia ?okietka)是波蘭毒性最大的蜘蛛meta menardi的居住地后,這個傳說中的蜘蛛遺跡就更具吸引力了。與該地區的其他幾個洞穴一樣,沃凱太克洞也向游客開放。 ![]() 五、巴比亞山國家公園 位于波蘭南部貝斯基德日維茨地區,在克拉科夫西南部約90公里處,靠近斯洛伐克。該公園建立于1954年,占地面積為33.92平方公里,園內31.98平方公里的區域都被繁茂的森林覆蓋著,園內最高的山峰為海拔約1725米高的巴比亞峰。 由于巴比亞山國家公園特殊的自然價值,在1976年這里就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生物圈保護區。選擇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植物層分布的模型,巴比亞山是非常適合做山體研究的典型。在登山的過程中,可陸續看到各種地理學分類中熟悉的植物層:先是耕地,然后是山毛櫸森林,再到山毛櫸和云杉林,更高時只剩下云杉林,再高處就又被矮山松代替,最高的地帶是有著卵石地層的高山層,點綴著少量草地和地衣。從森林到矮山松之間的過渡區域景色最為壯觀,在冬天,大片的矮云杉覆蓋著厚厚的冰霜,猶如一條條雪雕長廊,令人難以忘懷。 巴比亞山的動物資源非常豐富,你會碰到熊、猞猁等大型哺乳動物,特別是在南部山坡地區。森林里生活著狼、鹿、狐貍、獾等等。而在鳥類中,尤其值得留意的是瀕臨滅絕的北歐雷鳥。北歐雷鳥屬于雞形目,也被稱為“木松雞”,它的重量可達6公斤,一只雄性雷鳥的體形并不小于一只火雞。在巴比亞山國家公園有超過120種鳥類,其中,黑松雞、貓頭鷹及珍稀黑鸛等品種值得游客欣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