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2年,文種在越王勾踐的逼迫下自殺。臨死前,勾踐對文種說,相國曾教寡人滅吳九術,寡人只用了三天就將吳國滅了,剩下的幾條,煩請相國到黃泉用在吳國先王身上吧! 文種身死之時,范蠡早已離開了越國,臨走前,他給文種留了一封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享樂。子何不去? 其實,文種和自己的下場,范蠡早已預見。 春秋中后期,周王室日漸衰微,中原各諸侯強國紛紛稱霸,戰亂頻發。為了躲避戰亂,中原百姓紛紛南遷,也將中原文化帶入了吳越之地,地處南陲的吳國和越國迅速崛起。 可隨著經濟的發展,兩個原本和平相處的國家卻漸漸結下了仇恨。到了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這一代,大有不死不休的勢頭。 說起越王勾踐,很多人都對他臥薪嘗膽的故事并不陌生,作為越國的君主,會稽戰敗后,他被吳王夫差不斷折辱,隱忍多年,最終大敗夫差,為自己報仇雪恨。 滅了吳國之后,勾踐一路率軍北上,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 那么,勾踐與夫差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仇恨?夫差為何厲兵秣馬三年,打敗勾踐后不斷折辱于他?勾踐最終是如何翻身的,又為何要殺死與他共患難的范蠡和文種? 這一切,還要從夫差與勾踐的殺父之仇說起。 ![]() 01吳越之仇公元前497年,越國國君允常病逝,其子勾踐繼位。勾踐繼位的第二年,吳王闔閭趁越國局勢不穩,權力交替之際,親自率兵攻打越國,卻反被勾踐重傷,不治而亡。 臨死前,吳王闔閭將兒子夫差叫到了床前,用盡最后的力氣,叮囑他不要忘記越國的仇恨,說完就撒手人寰了。因此,夫差許下諾言,一定要勾踐血債血償。 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
三年來,夫差厲兵秣馬,時時刻刻都想找機會攻打越國。而勾踐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不但處處和夫差過不去,還準備先下手為強。 ![]() 這一日,勾踐在越王宮召見了范蠡,他跟范蠡說,既然夫差下定決心要攻打越國,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搶占先機。 范蠡聽完勾踐的想法后,卻勸阻道:“大王,吳國臨近中原,這些年經濟繁榮,夫差又日夜勤兵。如今,吳國怕是能同中原霸主齊國抗衡,以越國的實力,還不能與之抗衡。” 可是,勾踐沒有采納范蠡的建議,堅定地說:“越國如今已經今非昔比,況且,即便寡人不出兵,夫差也會主動來攻,既然這場仗非打不可,為何不奪個先機。” 范蠡聽了勾踐的話,還想再勸,但是勾踐已經下定了主意,不想再改,于是揮揮手,讓范蠡退了出去。 范蠡是越國大夫,雖出身微寒,卻博學多才,高瞻遠矚,是治世能臣。若是勾踐能聽取范蠡的勸告,便不會落得入吳為奴的下場,可惜勾踐固執己見,執意要出兵吳國。 ![]()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被統稱為吳越,楚之東,江之南,皆為吳越之地,也就是現在的江南地區。千年前,吳越并沒有如今的繁盛,因地處中原以南,經濟文化相對落后。 直到公元前六世紀,史書才對吳越之地有了較為詳細的記載。據《呂氏春秋》中記載:
到了春秋后期,因為中原文化的滲入,吳越兩國先后崛起,有了稱霸一方的野心。自此,兩國之間摩擦不斷,而吳王闔閭的死更是將兩國矛盾迅速激化,戰事一觸即發。 公元前494年,勾踐舉傾國之兵攻打吳國,吳王夫差也派出精銳部隊迎戰,兩軍于夫椒會戰。夫差兵精糧足,準備充分,將越國軍隊打得節節敗退,只剩五千殘余兵力退守會稽山。 夫差趁此機會,迅速將勾踐包圍,退無可退之下,勾踐只得再度求助于范蠡。 ![]() 越軍的營帳中,勾踐一見到范蠡便抱拳鞠躬,向范蠡道歉。范蠡見越王態度如此謙虛,大驚失色,只說:“大王這禮,臣不敢受。” 勾踐見狀,痛心疾首地說道:“都怪寡人之前沒有聽從先生的意見,如今被吳軍圍困在此,事已至此,還請先生再出良策,解我越軍之危?!?/span> 此時情況十分緊急,范蠡見勾踐態度誠懇,也沒有了顧忌,說道:“吳楚兩國之仇已非一日,大王想要保命,便只能受點委屈,派人帶著重禮去向夫差稱臣,若他還不答應,您便去親自侍奉他,做他的仆人?!?/span> 為了保住越國和自己的性命,勾踐隨即派遣大夫文種去向夫差求和,還稱自己是亡國賤民,愿意成為夫差的奴仆,還要將自己的妻子獻給夫差做侍妾。 夫差聽了勾踐的這話后,頓時身心舒暢,他決定要好好折磨勾踐一番。他直言道:“伍子胥說,越國是天帝賜給寡人的禮物,寡人怎可拒絕呢?” ![]() 文種回國后,將夫差的話原封不動地傳給了勾踐。勾踐聽后,拔出寶劍,想要殺死妻女,而后自刎,他悲憤地說:“我早料到夫差不會放過我,我寧可自毀也不會讓夫差羞辱。” 范蠡見狀,急忙阻止道:“大王且慢,此刻還未到山窮水盡之時?!?/span> 原來,范蠡曾聽文種說,吳國的太宰嚭為人貪財好色,夫差對他十分信任,如果讓文種向他獻上珍寶美女,說不定事情會有轉機。 勾踐采納了范蠡的建議,向其獻上了價值連城的珍寶和美女,太宰嚭果然接受了勾踐的賄賂,向夫差進言,越王已經臣服,與其殺了他,不如留在身邊使喚,更能羞辱于勾踐。 夫差一聽,便心動了,此刻要了勾踐的性命確實太便宜他了,不如將他留在自己的身邊,當牛做馬來得痛快。 勾踐得知夫差愿意放自己一條生路后,欣喜若狂。他特意穿上的貧民的舊衣服,帶著妻子和范蠡一起前往吳國,拜見了夫差,而文種則回到越國,幫勾踐打理朝政。 ![]() 吳王宮的大殿上,勾踐俯身跪下,對著夫差卑微地說道:“東海罪臣勾踐,自不量力,得罪上過,承蒙大王厚恩,饒我性命,勾踐感激涕零?!?/span> 勾踐不屑地說道:“我若想殺你,今日你豈能跪在這里,既然你有心贖罪,寡人自當成全。此后,你就去寡人父親的墓前為奴還債吧,還清了,寡人便放你回去。” 勾踐也別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說道:“大王的命令,我自當遵守,甚好,甚好!” 之后,夫差在其父親闔閭的墓前,用石頭蓋了幾間屋子,給勾踐和她的妻子,還有范蠡一起居住,環境十分艱苦,可是勾踐卻一一忍耐了下來。 不僅如此,每逢吳王駕車出游的時候,勾踐還要充當馬夫。當夫差要上馬時,勾踐便跪在地上,讓夫差踩著他的背上馬,然而他再跑到前面,為夫差牽馬。 ![]() 夫差出行,從不讓百姓避諱,于是,眾目睽睽之下,吳國的百姓都看到越王在為吳王牽馬,有時候,人們還會對他指指點點,說盡羞辱的話。 百姓的議論傳到勾踐的耳中,他便會羞恥地不敢抬頭,每每這樣,夫差便會開心地哈哈大笑。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好幾年,勾踐在吳國可謂是受盡折辱。 因此,勾踐也成了歷史上第一位為奴還債的君王,如此羞辱,自然讓勾踐恨得牙癢癢。而另一邊,夫差因為勾踐表現出的謙卑恭敬,也漸漸地放下了對他的防備。 在吳國為奴的日子,每一天都是無比煎熬的。眼見三年過去了,夫差絲毫沒有放他們回去的打算,勾踐的心中越來越著急。 他想,難道他要被困在這里一生嗎?他不甘心,決不甘心! 范蠡看出了勾踐心中的焦急,勸說他道:“商湯曾被困夏臺,周文王曾被困羑里,齊桓公也曾流落莒地,他們最終都稱王稱帝,焉知這不是大王的福分呢?” ![]() 范蠡的話勾踐并未聽進去多少,他想要回越國的心十分迫切。當時,吳國的太宰嚭因為收了勾踐的賄賂,時常來石室給勾踐送吃的用的。 一次,太宰嚭又來給勾踐送吃的,勾踐抓住機會,偷偷對太宰嚭說,如果他能讓吳王夫差將他放回去,他就獻上更多的珠寶美女。 太宰嚭聽了勾踐的話喜不自勝,出了石室后,立馬進宮請見了夫差,并向夫差進言,放了勾踐。 夫差思索片刻,覺得勾踐已經被自己驅使了三年,這一身的傲氣也被磋磨得差多了,況且,殺了勾踐也會惹天下人的話柄,不如就將他放回去吧。 從夫差對勾踐的態度來看,他從未將勾踐放在眼里。吳國國力強盛,他早已不愿被困在吳越之地,他想要的是同齊、晉、楚等強國爭霸,以圖問鼎中原。 至于勾踐,折磨了三年,為奴了三年,他覺得他的殺父之仇已經報了,可以放他回去了??墒牵恢赖氖?,這對于勾踐來說,這是一輩子不能忘記的恥辱,他定要報仇雪恨。 ![]() 02臥薪嘗膽公元前491年,勾踐帶著妻子和范蠡終于回到了越國。回國后,他非但沒有脫下為奴時的衣服,反而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他不能忘記會稽之恥,更不能忘記這三年的為奴之恥,而這也是典故臥薪嘗膽的由來。 勾踐將苦膽放在座前,一旦困乏就仰頭嘗膽,不斷激勵自己。閑暇時,他還去田間勞作,穿的是粗布麻衣,吃的是粗茶淡飯,他與百姓同勞同作,很快就贏得百姓的尊重。 公元前490年,夫差派遣使者來到越國,要勾踐送兩名使臣去吳國,說得好聽是在兩國之間傳遞消息,說得不好聽就是人質。 正當勾踐不知派誰前去的時候,得知消息的范蠡主動向勾踐請奏,由他出使吳國。勾踐對范蠡信任有加,更是將越國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愿意放他離去。 于是,范蠡勸說道:“大王還是答應臣的請求吧!雖然帶兵打仗一事,大夫文種或許不如臣,但是處理政府,安撫百姓,文種卻遠超于臣。況且,大王將臣送去,也能顯示誠意?!?/span> 勾踐見范蠡去意已決,不再挽留,勉強答應了范蠡的請求。 ![]() 范蠡離開越國不久后,大夫文種就向勾踐獻上了“伐吳九術”,意思是九條消滅吳國的計策,而其中,最有名也最狠毒的便是美人計。 俗話說,溫柔鄉便是英雄冢,自古英雄遇見美人,再大的雄心壯志,也有被消磨殆盡的一天。 于是,勾踐精心挑選了越國最美貌的兩個女人,西施和鄭旦,將他們獻給了夫差。這美人計果然奏效,不久后,夫差不僅消除了對勾踐的疑心,還將范蠡放回了越國。 范蠡回到越國后,連忙向勾踐進言,希望可以重建都城。 范蠡想要修建大小兩座都城,一座是勾踐小城,是越國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堡壘,要修得格外堅固。另一座是山陰大城,比小城大十倍,是普通百姓的居所。 范蠡進諫的一系列措施很快就得到了實施,越國的百姓因此也迅速安定下來,經濟和軍事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終于,攻打吳國的機會終于來了。 ![]() 此時,吳國內局勢動蕩,夫差殺死了忠臣伍子胥,率舉國之兵北上,將老弱婦孺留在了都城,這也恰恰給了勾踐攻打吳國的機會。 不久后,勾踐派出四萬士兵,六千禁衛軍,兩千水軍攻打吳國。越國軍隊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直逼吳國都城,吳國太子為了守住都城,英勇戰死。 當消息傳到夫差的耳中,他悲憤地說道:“寡人錯了,不該放虎歸山,反而害了我兒的性命?!?/span> 可此時,夫差帶著軍隊遠在北方,根本無力返回吳國,于是他只能忍氣吞聲地向勾踐求和。勾踐也明白,自己不可能一戰便滅了吳國,也見好就收,與夫差就此講和。 然而四年后,吳國的精銳部隊在與齊、晉等國的交戰中消耗殆盡,勾踐再次抓住了機會,派兵攻打吳國,并將吳國都城圍困了三年。 ![]() 夫差見吳國已陷入頹勢,再也無法挽回,于是只能向當初的階下囚俯首稱臣。他以為,當年他了勾踐一命,勾踐念及當初的不殺之恩,也會饒他一條性命。 可是,勾踐深知放虎歸山的危害,并沒有想過要放過夫差,他想讓夫差嘗一嘗,他當年所受的折辱。然而,夫差也是一位有血性的君王,為了保留最后的尊嚴,選擇了自盡。 夫差死后,吳國也跟著滅亡了,當勾踐占領吳國后,第一個殺死的便是當初幫助過他的太宰嚭。勾踐的舉動范蠡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什么也沒有說。 不久之后,他便主動向勾踐請辭。但是勾踐并不想放范蠡離開,還說愿意與范蠡共享吳國。而范蠡早就看出來勾踐的本性,他自知留下來不會有好下場,還是堅決要離開。 勾踐幾番挽留皆不奏效,最終只能接受了范蠡的請辭。范蠡離開越國后,泛舟五湖,隱世而居。 ![]() 而另一邊,文種卻將勾踐共享越國的話當了真,并坦然接受了相國的職位。但是沒過多久,兩人就因為是繼續北上稱霸還是偏安一隅的問題上爆發了激烈的矛盾。 之前,周天子派遣使者來越國賜胙,封勾踐為華夏之伯,承認他的霸主地位。得到如此榮耀之后,勾踐的北上爭霸的心思更是蠢蠢欲動。 他認為,越國西鄰楚國,背接魯國,東靠東海,可謂是土地遼闊,國富民強。于是,他想效仿夫差,經吳國的邗溝,北渡淮水,與齊魯等國諸侯會于徐州,一起致貢于周。 可是,勾踐的想法遭到了文種的反對,他認為夫差當時也是以為國富民強,有資格與其他諸侯強國爭霸,親率兵馬北上,才導致吳國滅亡,勾踐想要效仿夫差,這個決定太輕率了。 當初,夫差折辱勾踐的種種情景還歷歷在目,如今,夫差是階下囚,是亡國之君,文種居然將他與夫差相提并論,勾踐的心中十分不快。 但是,作為一個臥薪嘗膽了二十年的君王,勾踐的優點就是十分能忍,所以面對文種的強勢,勾踐也是選擇了忍耐。 ![]() 沒過多久,勾踐又與文種商量北上爭霸的計劃。當時,魯國國君派遣使者來越國,希望勾踐能幫他消滅三桓的勢力,勾踐便想趁此機會,讓各國諸侯臣服于越國。 可文種認為,越國雖然攻滅了吳國,但是吳國的舊貴族勢力盤根錯節,越國的士兵與百姓也需要休養生息,勾踐既有霸主之名,列國定不敢來犯,不如趁此機會,發展內政。 況且,魯國一向附庸齊國,若是貿然插手別國內政,定會招致別國的不滿,到時候,只怕越國又要干戈四起,這對國家和百姓都無利。 文種再次拒絕了勾踐的建議,勾踐雖然已經極其不滿,但他還是選擇了忍耐,只說,這件事暫時先不討論了。 之后,勾踐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與文種溝通北上的計劃,但是都遭到了文種的強硬的拒絕。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最終,勾踐對文種起了殺心。 ![]() 此時的文種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危險,他想起范蠡臨行前留下的那封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享樂。子何不去? 意思是,越王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你也快點離開吧! 自此,文種便開始閉門謝客,任憑勾踐如何催促,他都堅持稱病不朝。恰逢此時,有人向勾踐進言,文種長時間在家不出門,是要準備謀反。 勾踐一聽,大驚失色,隨后就將自己的寶劍賜給了文種。當文種收到勾踐的寶劍時,他瞬間明白了勾踐的意思,當年,夫差就是用這種方式賜死了伍子胥的。 跟隨著寶劍來的,還有勾踐的口諭,相國曾教寡人滅吳九術,寡人只用了三天就將吳國滅了,剩下的幾條,煩請相國到黃泉用在吳國先王身上吧! 最終,文種在勾踐逼迫下自刎而死。 ![]() 03最后文種死后,勾踐立刻實行了北上稱霸的計劃。 他先是在徐州會見了齊、宋、晉、魯等國的諸侯,將吳國之前侵占的土地還給了他們。之后,他幫助各諸侯平定國內的內亂,還通過無力維護了諸侯國的原有秩序。 在這一系列的舉措之下,勾踐威名大振,成為了春秋末期,最后一位霸主,稱號“霸王”。 勾踐是夏禹的后代,因此司馬遷曾評論勾踐:
雖然,殺害文種成了勾踐一生的污點,但是他能臥薪嘗膽二十年,忍常人所不能忍,還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作為一個君王,他從未放棄臣民,從未放棄自己的國家,更是一個大丈夫。 然而,勾踐雖然搭上了春秋的末班車,但是他的霸主夢也隨著戰國時期的到來逐漸破滅。 勾踐延續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導致越國在政治制度和人才引進上都落后于其他諸侯國,正因為如此,越國內部逐漸開始分化,內亂不斷。 勾踐死后,越國迅速衰落,再也沒能重下霸主的輝煌。但是,勾踐雖死,他的故事卻流傳千年,不斷激勵世人,知恥后勇,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