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學家們的說法,我們太陽系的主序星太陽屬于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恒星,存在的周期約為100億年,目前的估算是太陽大約會在50億年之后,內部的核聚變再也繼續不下去,變成一顆紅巨星,膨脹的半徑將會直接地越過地球的軌道,最終將地球給吞噬掉。 50億年的時間對于我們人類而言,其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時間跨度,人類的進化史不過也只是幾千萬年,而自出現文字開始進行計算文明史的話,也不過只有幾千年罷了,因此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如果還存在的話,估計也早就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移民到其它的星系上去了。 但是未來的人類所移民的星系會不會就是4.27光年之外的比鄰星呢?答案是否定的,現在就讓我們大家來了解一下比鄰星到底是一顆什么樣的恒星。 比鄰星其實指的也就是人類于1915年在南非所發現的,半人馬座α星C,這是一顆紅矮星,同時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恒星。 半人馬座α星是一個由三顆恒星所組成的三星系統,分別是半人馬座α星A、B、C,其中A與B兩顆恒星位于中心相繞,C星也就是我們大家所說的比鄰星位于中心互繞的A星與B星的外圍0.21光年處運行,A星的質量為太陽的1.14倍,B星的質量為太陽的0.92倍,這兩顆恒星比太陽的年齡要古老10億歲以上,換而言之也就是太陽不行了,它們也一樣地不行。 至于C星比鄰星的直徑只有太陽的七分之一,質量為八分之一,光度約為太陽的0.17%,該恒星大約形成于48.5億年前,由于質量較小小,剛好符合氫聚變條件,因此理論上比鄰星會擁有上千億年的存在時間。 比鄰星其實也是目前人類已知的,最為活躍的耀斑星之一,比太陽耀斑爆發還要亮10倍以上,耀斑爆發時所產生的X射線幾乎可以摧毀宜居帶(0.05個天文單位)內的行星大氣層,而遠離宜居帶的話,行星根本就無法獲取足夠多的熱量來維持行星上的液態水及大氣層,因此,假如人類真的有一天可以進行星際間的移民的話,比鄰星還真的不是我們的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