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舉行的六大滿貫賽事——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中,我國馬拉松最強三人組董國建、彭建華、楊紹輝全力出擊。 最終,老大哥董國建發揮出色,以2:08:53完賽,成為第一個達標2023年布達佩斯世錦賽2:09:40馬拉松參賽標準的中國運動員。 這個成績也是中國馬拉松歷史第三好成績,而第二好成績也是他本人于2019年柏林馬拉松創造的2:08:28,距離任云龍創造的馬拉松國家記錄2:08:15也很接近。 向董國建表示祝賀! 1987年出生的董國建在去年參加完東京奧運會和全運會兩項重要賽事之后沒有選擇退役,而是選擇繼續戰斗,這種精神本身就非常值得稱贊。 因為馬拉松訓練本身就非常枯燥、艱苦,而且越到高水平進步愈發艱難,運動員即便經過了艱難的訓練,提升可能也非常有限,而能夠像他這樣深度熱愛這項事業,不畏前路困難的運動員真的是少之又少。 在整個2022年國內馬拉松事業以及比賽受到疫情影響下,董國建本人的訓練、比賽和狀態保持得非常不錯。 4月份杭州亞運會選拔賽他獲得第三名,成績為2:12:55; 8月俄勒岡田徑世錦賽,董國建跑出中國馬拉松隊參加世錦賽的最好成績2:11:15,獲得第23名。 作為35歲的老將,董國建在兩名年輕隊友有些掉隊的情況下,長時間緊跟在第一集團的尾部,非常努力,直到30公里左右才被拉開距離,最終他將楊紹輝在2019年世錦賽跑出的最快成績記錄提升了4分03秒。 同時董國建還是中國男子馬拉松選手世錦賽最佳名次保持者,2011年韓國大邱世錦賽,他當時獲得第13名。 董國建 全場配速與心率表現 比賽結束后,慧跑第一時間獲得董國建本人的數據授權進行分析解讀,再此感謝。 董國建本人使用的是高馳Pace2跑表,這款表也是高馳賣得最好的跑表之一,基普喬格使用的也是該款。 從董國建全場配速來看,其配速達到301,由于芝加哥馬拉松賽道總體較為平坦,所以等價配速也是301。 所謂等價配速是指到跑步線路存在較大起伏時,由于上坡難度增加但配速下降,此時配速下降不代表能力不足或者疲勞,而是上坡必然帶來的配速損失,此時高馳跑表通過智能算法,會將上坡跑配速進行補償。 由于芝加哥馬拉松賽道較為平坦,所以平均配速與等價配速相同。 董國建芝加哥馬拉松全場表現 相信跑者最為關注的就是董國建比賽時的心率和步頻。 從下表可見,董國建全場平均心率172次/分,這個心率看起來是不低,相當于董國建最大心率百分比多少呢? 董國建1987年出生今年35歲,如果按照220減去年齡計算,最大心率假設為185,那么比賽時172的心率相當于93%最大心率。 當然,運動員最大心率往往會超過220減去年齡的計算值,比如董國建本人最大心率很有可能是190,即便這樣計算,其比賽時心率也達到了88%-90%心率區間。 根據丹尼爾斯訓練法,其定義的乳酸閾跑心率區間非常窄,僅僅為88%-90%最大心率。 為什么乳酸閾跑心率區間極為狹窄,那是因為乳酸閾跑本質是從有氧跑到無氧跑的臨界值,這時體內血乳酸水平較高,但乳酸產生和清除處于相對的動態平衡,血乳酸濃度既不上升也不下降,而如果強度稍大,此時乳酸生成大于清除,體內乳酸開始堆積,就變成無氧跑了,并且會迅速疲勞而掉速,而如果強度稍低又變成了有氧跑,這時也不可能比出好成績。 因此,馬拉松是一項極為艱苦的比賽,它要求高水平運動員一直在臨界狀態下奔跑,如果超過臨界值,運動員就會因為乳酸迅速堆積而跑崩掉,這也是很多運動員后程跟不上領先集團的原因。 從董國建心率表現來看,也體現了運動員超過普通大眾跑者的地方,大眾跑者在馬拉松比賽時,很難一直將心率維持在乳酸閾值區間,而通常處于有氧動力跑,也即馬拉松配速跑區間。 馬拉松配速跑心率區間一般為79%-87%最大心率,比乳酸閾配速的88%-90%最大心率要低一些。 我們一般認為普通跑者維持乳酸閾值心率的時間一般為20分鐘左右,最多也不超過半小時到一小時,但董國建維持乳酸閾心率區間長達2個小時,真的是能力和意志都非常強。 從董國建心率波動來看,他全程心率都非常平穩,沒有出現大眾跑者發生的后程心率漂移現象,董國建全場心率平穩,確保了他的穩健發揮。 當然,有跑者可能疑問:既然慧跑分析董國建是按照乳酸閾心率區間去跑的,但下圖所顯示的董國建心率區間為什么長達73%的心率區間都處于無氧區間,而處于乳酸閾心率區間的時間比例只有26%。 首先,董國建乳酸閾區間心率上限為169,與他本人這場比賽平均心率172差別不大,其次,也跟心率表設置有關。 董國建芝加哥馬拉松全程心率表現 從董國建配速區間大家可以看出,全場比賽董國建67%的時間,配速都處于有氧動力區,也即他本人的馬拉松配速區間,只有20%的配速區間處于乳酸閾值配速區間,這也驗證了董國建是按照個人實際能力在比賽,他并沒有貿然選擇更快的配速。 董國建芝加哥馬拉松全程配速區間 而從分段計時來看,董國建前半程用時1:03:46,可謂相當之快,按照這個成績是完全有望打破2:08:15的馬拉松國家記錄的,只是后程略微有所掉速,但前半程所積累的優勢也讓他比較從容淡定地完成了達標世錦賽的目標。 董國建芝加哥馬拉松分段計時 董國建芝加哥馬拉松每公里配速變化趨勢 從董國建以及其他兩名中國運動員的表現來看,他們此次比賽的主要目標就是達標世錦賽2:09:40的參賽標準,這個標準可謂要求極高,距離我國馬拉松國家記錄也就差了1分25秒。 比賽一發槍,他們沒有選擇緊跟第一集團,而是按照達標所需要的配速或者比達標配速快1-2秒的速度來跑,達標所需配速為304左右。 按照能力,董國建如果緊跟第一集團肯定是能跟20公里左右,但為了跟住第一集團,可能導致他前程心率過高,體內乳酸堆積過多,那么后程由于疲勞以及體內高乳酸環境,可能就會掉速,因為乳酸升上去容易,想要其降下來就困難了。 所以,明確的目標,良好的心態加上合理的戰術,也是董國建此次比賽能夠順利達標的因素之一。 董國建 步頻步幅表現 董國建步頻為201步/分,步幅達到1.64米,這說明董國建屬于快步頻類型的選手,亞洲選手中屬于快步頻的選手較多。 快步頻的好處在于身體重心起伏小,垂直做功少相對比較省力,但快步頻相對不足的地方在于步頻更快的情況下,肌肉頻繁收縮舒張的節奏更快,肌肉放松時間短,肌肉可能更容易疲勞,需要運動員要有更好的肌肉抗疲勞能力。 根據世界田聯2017年倫敦世錦賽馬拉松比賽的運動員技術分析報告,成績都處于210水平國際精英選手平均步頻為183左右,步幅則平均達到1.65米。 當然,運動員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跑步風格這本身是完全正常的,不過董國建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可能需要在保持步頻情況下,適當增加步幅,也即自身耐力和力量綜合能力上再下些功夫。 國際精英選手步頻分析 國際精英選手步幅分析 從影響步頻和步幅的生理學因素來看,步幅與力量、身體柔韌性、跑姿協調性關系很大,對于希望進一步提升耐力的大眾跑者來說,改善步幅是除耐力訓練以外,另外一個需要重點訓練的內容,因為過快的步頻也會影響跑步效率,而增加步幅就意味著需要更好地力量、動作協調性以及身體柔韌性,因此,跑者技術、力量的進步一定要和耐力進步匹配。 影響步頻和步幅的生理學因素 董國建的成熟與低調 早在2020年浙江上虞全國田徑錦標賽時,慧跑對于董國建就進行過專訪,從那次專訪中,我們就深刻感受到董國建本人的低調、謙遜和為人忠厚。 常年艱苦單調的訓練從未磨滅他的意志和決心,事實上,董國建一直是一位謙虛低調,同時有著遠大理想的大哥,在平時的訓練中,他都是嚴格遵照教練的要求進行訓練,為隊伍中的其他年輕隊員樹立了良好榜樣。 慧跑粉絲在這場比賽后也紛紛留言表達了對于董國建的敬佩,有粉絲說:“董國建兄弟從我云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自治縣大山走出,待人樸實無華,行事低調謙遜!對2個寶貝孩子和老人都特別有愛,護家之心讓人感動!祝福鐵血建國一生好順!” 當更年輕的運動員似乎更熱衷于業余時間玩游戲,輕松跑訓練時搞自拍時,在偶爾閃現的畫面中,董國建在團隊中總是低調而又少言少語,或許董國建更專注于自身訓練,他更喜歡不被干擾地、安安靜靜地訓練和生活。 董國建今年非洲夏訓成效顯著 小結 我們有時會猜測董國建會覺得平時訓練累嗎?他想過退役嗎? 高水平運動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說不累,說輕松那一定是假話,但想想38歲的基普喬格、40歲的貝克勒,或許又給董國建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又或許國家的需要,國人的期待,也讓董國建放不下這份對于馬拉松的情懷。 挑戰自我,打破國家記錄,奮戰到2023年布達佩斯世錦賽,2024年巴黎奧運會乃至2025年大灣區全運會,到那時他將是奧運會四朝元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運動員的偉大和他的精神力量,但我們看不到的是他背后的努力和付出,辛勤和汗水。 祝這位中國馬拉松的“老人”寶刀不老,再上新臺階,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最后,再次向無私提供這次比賽數據的董國建先生表達我們最誠摯的謝意。 董國建這次比賽長圖,以飧讀者。 # 話題討論 說一說你對董國建的印象和你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