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7歲,裸辭了。 裸辭前,在一家中型公司做到了高層,年薪50萬。厭了各部門的甩鍋,倦了沒完沒了應付老板的會議以及上下班四小時的路程,疫情期間,孩子糟糕的學習狀態,更是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毅然裸辭。 休整兩個月后,再次去應聘工作,發現并沒有那么順利。熟人內推、獵頭舉薦,大多杳無音信,招聘網站刷到飛起,或許因為年齡因素,鮮少問津者,好不容易拿到幾個offer,但是待遇大不如前,且非自己所好,斟酌之后依然放棄。 在擇業的過程中,也在論壇結識了不少優秀的同行,“焦慮”是大家提到的最多的一個詞。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才痛然發現,中年人職業危機的兩大殘酷真相。 ![]() 中年焦慮匿名吐槽者 ![]() 中年焦慮匿名吐槽者 態度去年教育行業的地震,許許多多教培人迷茫了,許多人吐槽,過去的經驗“瞬間沒用”。但是也有不少教培人,披荊斬棘,自尋生路。 新東方在線轉型“東方甄選”就是成功典范。過去的經驗沒用了嗎?不是。看直播間,董宇輝出口成章,無數粉絲熱捧。 ![]() 董宇輝直播間圖 也有一位教培高管夏老師,家中三娃,妻子為了跟隨他事業的發展,帶著孩子輾轉多城市。行業一夕變革,孩子高昂的求學成本,也讓他心力交瘁。但是沒有抱怨,沒有急于尋找下一份工作,而是思考學習,最終創建了自己的電商品牌,雖然現在還沒什么名氣,但是店鋪日益起色,即將步入正軌。 《菜根譚》有言:“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念間耳。” 意思是說,苦境樂境,全在心境;是迷是悟,全在心態。 中年失業,是低谷還是契機,全在心態,開悟者,豐富人生,沉淀知識,機會來了,一擊而中。執迷者,悉悉求索。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能力中年人還應保持一種能力:自我迭代,保持熱愛。 曾經有位體制內的人和我說:她說不會離開體制的,哪怕這個工作只有600塊錢的工資。因為我離開了體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但是后來,她所在的單位改制,脫離了原來的事業單位,獨立經營,由于她的崗位并不核心,而且人到中年,學習力也無法跟上轉崗要求,最終只能被裁員。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火雞效應”。意思是每天早上都有人給火雞喂食,所以火雞每天活得很開心,以為這種安逸的生活會永遠持續下去。結果,卻在感恩節到來時,被人們吃掉了。我的這位體制內朋友,就是在安逸的環境的中逐漸被卷入“火雞效應”的。 塔勒布還認為:一個人不管多大年齡,其實都應該做一份自己能夠掌控的工作。 有一位90后朋友,在一家知名的知識付費公司做職員。按理說距離中年危機還很遠,但是生孩子之后,她就一直想如何能夠一邊陪孩子,一邊賺錢。我這個朋友很喜歡看書,工作之余,還運營自己的公眾號,把自己的看書體會寫成文章發表。 經過在知識付費公司的耳濡目染,她一人辭職,開始知識輕創業,現在已經是年入百萬了。 不要等到一件事做不下去了再去想下一件事。 很多人轉型最痛苦的一件事是什么呢?是被動轉型,人到中年,公司裁員,這時候你根本沒有任何準備。你覺得你這個技能夠養活你一輩子,但是并沒有,現在社會日新月異,新奇思想與方法層出不窮,想要不被淘汰,未雨綢繆很重要。 怎么提前準備下一件事呢?目前做的事情不是和工作相關嗎?下一件事要和“激情相關。生而為人,得有些是自己內心樂意做的。 創業也并不是意味著承擔巨大的風險,把自己熱愛的事情發展起來,將會成為應對中年危機的強大武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