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點君 十點讀書 2022-09-09 你怎么過早晨,就怎么過一生。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你的早晨過成什么樣子?是手忙腳亂,還是井然有序?能安心地給家人做好早飯,曬一曬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嗎? 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命節奏,可以說,你怎么過早晨,就怎么過一天;你怎么過一天,就怎么過一生。 一位豆瓣網友曾分享,工作后每天的生活都在循環,晚上不想睡,白天醒不來,感覺無精打采。 為了給自己一點成就感,她想到自己能做的就是每天早起一點點。 這樣一來,她每天可以在家吃個早餐,看幾頁書,上班也變得更加從容一些。 經過一個月的調整,她把起床時間提前了一個小時,她發現,以準備充分的心態開始工作,也能增加對工作的專注力。 更重要的是,一個過好了早晨的人,代表他對生活有更高的期待,對自己有更高的自制力,能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01. 幾點算早起?上夜班的人也必須早起嗎? 《早起的奇跡》一書中就指出:“早起”并不一定要在早晨。 對于特殊的生活習慣或工作要求,如夜班,根本沒辦法早起,但只要比你正常的起床時間早30—60分鐘即可。 做到這一點,可以讓我們至少迎接9個改變:
看過一個帖子:每天早起的人,在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有人說,自己從高中就戒掉了賴床的習慣,每天六點起床,喝一杯溫水,晨跑或者做瑜伽,看書或者背單詞30分鐘,再吃一頓早餐。 這樣的好習慣讓她在大學四年減掉了10kg,練出了腹肌,一直保持精力滿滿的狀態。 另一位網友的一天則從做家務開始。 她每天在醒來的第一個小時把家里收拾得清爽一些,家務結束后給自己泡個茶,會讓自己感覺一天都神清氣爽。 早起的那些時光感覺像是擁有了“另外一天”,瑜伽、讀書、洗澡、做早餐……等別人起來的時候,已經可以開始另外的“一天”了。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約20%,而剩下的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一個高效率的早晨,只占一天時間的20%,卻能做好這一天最重要的事。 02. 悉尼大學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習慣早起的人通常更和善,更少出現以自我為中心、焦慮、暴躁的性情。 而中醫也認為,早晨5點到7點是蟄伏了一晚上的陽氣生起的時間,這個時間起不來,陽氣沒有生起來,人就容易乏力,愛發脾氣,因為陽氣憋著,就會成為火氣。 所以說,早起不但影響著我們的工作效率、一天的心情,還會影響人的脾氣。 在一個美好的早晨,你可以靜心5分鐘,讓內心平靜下來; 可以鍛煉半小時,讓身體和精神更清醒; 可以讀書半小時,從智者身上汲取智慧; 也可以書寫半小時,給自己一段反思生活的機會。 早起半小時或者一小時,就贏得了一段投資自己的時間,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因為這多出來的時間被拉開的。 它會讓你更健康,早起規律吃早飯的人,在多項腸胃疾病上的患病率都更低; 會讓你免疫力更強,睡眠時間和質量得到保證,更有利于抗擊病毒的侵入; 也會讓你的大腦更靈活,早起讀書能讓腦細胞得到很好的保養,保持長久旺盛的活力…… 03. 曾國藩說:“看一個家族興敗只須看:子女是否早起;是否做家務;是否愛讀書。” 如果你自己能把控的時間很少,我們邀請你加入「十點聽書」成長計劃,每天30分鐘,做好一頓早餐的同時,也給自己的頭腦加點料。 又或者每天睡前半個小時,在書中放松、沉淀,給每一天都增加一些成長和收獲。 30分鐘里,你可以聽一本書,從它最有趣、最有魅力的地方開始進入,一步步進入自己喜歡鉆研的領域,一步步看得更深更遠。 《紐約時報》一篇文章就提到:當聲波進入耳道時,人們會聽到聲音,并引起內耳靜纖毛振動。也就是說,聽覺可能比視覺更親密、更有沉浸感,也更令人享受過程。當人們聽到聲音時,世界觸動了他們。 “讀”這個動作,意味著一個時間內,我們只能做這一件事,周圍的環境還不能太嘈雜。而用“聽”的方式,就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接受知識和文化的浸潤。 聽書,既不占用太多時間,又能汲取到好書中的精華和營養。 《早起的奇跡》中有句話: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夢醒之后,真的成了夢想中的自己。 保持早起閱讀的習慣,正是如此。 讀一兩天、一兩本,或許讓你感受不到變化。 但你讀過的書,會在某一天讓你表現出色、給你驚喜。 |
|
來自: 私立個人圖書館 > 《17.01 — 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學問》